曾經聽過一個身邊的故事。
朋友小張和小李,到了適婚年齡,相親認識。
一個小資浪漫講情調,另一個務實穩重講規劃。看起來性格互補,各方面條件也匹配。
可是兩人婚前單獨在一起的時間比較短,了解也沒太深入。但都覺得對方比較適合結婚,加上自己年紀也不小了,於是也就這麼定了。
然而婚後的生活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容易。
柴米油鹽、生活瑣事、原生家庭關係……婚前的平淡如水相敬如賓,漸漸在雞毛蒜皮家長里短間,演變成了拌嘴吵架不依不饒。
愛情基礎從一開始就不夠堅固的他們,現在遇著點事兒就一觸即發。
然而,兩個人雖然一般,卻又毫無規劃的有了孩子。
這個突然的消息,似乎給了他們一個理由,重新好好經營婚姻。
可是孩子出生後,照顧孩子的辛苦、經濟壓力的增大、長輩共同帶娃的意見不統一……頻頻打臉兩個人美好的願望。
比起生娃之前,矛盾不減反增,夫妻關係每況愈下。
事到如今,務實的小李覺得,不管跟丈夫關係怎麼樣,孩子畢竟是自己的親孩子。於是她選擇每天勤勤懇懇帶娃,努力做個好媽媽。不管丈夫怎麼對自己,都全心全意做好當媽媽的本分。
而小張每天在外應酬,出差,忙工作。
至於家裡,他唯一的關聯就是錢。他會定期給家裡打錢。但只有周末才回家。
兩個人心裡都明白,彼此感情疏離是事實。卻又因為各種利益牽扯和對離婚的恐懼,這種疏離成了一個不能說的秘密,誰也不願捅破那層紙,心照不宣的維持著表面和諧。
隨著孩子長大,媽媽小李發現,孩子對自己的需要在逐漸減少,反而是自己,全部的重心都在孩子身上,早就沒有了自我。
而爸爸小張雖然事業不錯,但家庭方面卻全盤失敗。孩子跟他不親,老婆對他冷淡。礙於社會道德約束、事業前途和自己的三觀,他也並沒有出軌。
小張和小李的婚姻,已經幾乎無言。兩人能稍微說幾句的話題,也只有孩子。
小李心裡其實早就想過成千上萬次離婚,卻仍然下不了決心。幾番糾結之後,還是決定再堅持一下,等孩子長大再離婚。她給自己的理由是,不希望孩子面對單親家庭。
然而有時候,她又忍不住反問自己,這樣索然無味的婚姻生活,要來有什麼用?難道自己就要這樣度過青春時光?等老了自己會不會後悔?
在離不離婚這件事上,小李被吞沒在內疚感、不甘心、焦慮、不安、痛苦的種種負面情緒中,整日折磨自己,卻又不敢踏出一步去解決問題。
什麼原因讓你明明婚姻不幸福,卻強忍到底?
婚姻不幸福的原因千千萬,忍著不離婚的原因就那些。
「不希望孩子是單親家庭。」
「不希望孩子面對後爸後媽。」
「如果離婚了,孩子太可憐了!」
「離婚了感覺自己是個loser,我不想被別人議論!」
「離婚會影響在單位的形象。會影響升職。」
……
而大部分有孩子的家庭,一旦夫妻感情出了難以解決的問題,考慮到婚姻是否存續時,第一個出現在夫妻腦海里的,就是自己可愛的孩子:
歡快的身影,哭泣的樣子,認真的表情……孩子的一眸一笑都像放電影一樣在腦子裡反反覆復。
負罪感,自責,擔心,糾結,無奈……瞬間湧上心頭。
更別說再想到孩子要面對更加複雜的家庭,後媽後爸……心裡說不出的恐慌。
這一刻,大部分人就不敢再往下想。
於是亮出寧可自己苦,也不能苦著孩子的自我犧牲旗幟,渾渾噩噩的過著每一天。
自己沒有感情生活,只有工作,帶娃,工作,帶娃……周而復始。
你的虛假偽裝讓孩子真實面對的是什麼?
當你忍耐了婚姻所有的陰暗面,自以為給孩子營造了完整的家庭,每天扮演著好爸爸、好媽媽,默契的隱藏著那個「不能說的秘密」。孩子面對的又是什麼呢?
1. 父母難以掩飾的不親密感
有對夫妻,一吵架就冷戰不說話。他們就這樣默默維持著表面的平靜。
隨著感情越來越淡,兩個人冷戰成了習慣,抬頭不見低頭見,但是話都不想說。他們知道吵架對孩子不好,所以他們達成一致,不吵架。
但也不溝通。
他們以為這樣孩子就不會受傷害。
然而有一天,孩子媽媽卻無意中聽到,孩子跟朋友通電話說:「我爸媽這個月只說了三次話……」
你的婚姻狀態,你以為可以表演和偽裝,可以讓一切看上去很美,但其實孩子什麼都知道。你們騙不了他。
是冷漠還是溫柔,是彼此疏離還是彼此疼愛,孩子仿佛雷達一樣能接收到最準確的感受。
2.父母情緒低落或不穩定
婚姻不幸福的夫妻,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會有所表現。
在工作中,遇到困難時,不願跟伴侶溝通、發泄,而是只默默忍耐。這樣積攢到一定時候,容易在某一次不如意時,情緒突然爆發。
在生活中,面對孩子時,如果孩子不聽話,這樣的家長也很容易把自己的不幸福,通過抱怨、責備、付出感等等施加壓力給孩子。把自己的負面情緒,以愛的名義,傳遞給自己的孩子。
孩子天然是愛父母的。當他們看到自己父母的負面情緒,感到這種壓力,會自願去花費時間和精力反過來安撫父母。
這時孩子不得不從自己的年齡跳出來,無意識的提升自己的懂事程度,壓抑自己本身的需求和情緒,反過來當父母情緒上的家長去照顧父母,希望通過自己的懂事,換取父母的情緒穩定。
孩子清楚家庭無法成為自己的情緒港灣,甚至需要自己對父母的情緒負責。
他的底氣和安全感隨著這樣的認知加深,不可避免的降低。
孩子還會發現,無論自己再努力,父母的情緒依然不以自己的意志為轉移。孩子的無力感也會日益增加。
此時當孩子面對校園裡同學之間的小摩擦、面對繁重的課業時,同樣也更容易情緒失控。
因為在他內心深處,他的原生家庭顯得如此蒼白無力,沒有辦法給他支撐和力量。他在情緒上是孤獨的,無依無靠的。當遇到外界的困難時,他在最親密的親人那裡,無從排解,沒有出口。
3.不良的婚姻示範樣本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如果父母的婚姻,只是個假象,孩子也會學到這樣的婚姻相處模式。
針尖對麥芒、刻薄、冷戰、逃避家庭責任、無話可說……
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眼中的婚姻模板,更多的是一個形式化的軀殼,沒有內在的溫暖、喜悅、彼此治癒與成全。
當你用自己的婚姻,日復一日的傳遞給孩子,這就是生活的樣子時,一種並不健康的婚姻狀態,就這樣植入了孩子的內心深處。
隨著這樣的植入日益加深,孩子對婚姻的態度,也可能變得消極或者迷茫,甚至還可能在未來婚姻中,重蹈你們的覆轍。
反過來問問自己,希望孩子未來的婚姻是什麼樣?
若也是這般一地雞毛,你是否會為孩子感到心疼和不平?
面對已經不幸福的婚姻,你該怎麼辦?
如果婚姻不幸福已成客觀事實,又希望減少對孩子的傷害,擺在你面前的有兩個方向:
1.改善婚姻現狀。共同接納和面對婚姻中的問題,改變溝通方式
大部分婚姻中的問題,都源於溝通方式。
婚姻教皇約翰·戈特曼在《幸福的婚姻》中曾提出的婚姻「末日四騎士」:指責、蔑視、辯護和冷戰。這四種溝通方式的頻繁發生,將導致婚姻的破裂。
逐條對照自己的婚姻,是否存在上述這四種不良的溝通模式。
你可以跟你的另一半真誠的談一談你的想法,以及你們雙方對於婚姻現狀的感受。
談之前,彼此先有一個共識:
婚姻中,除非觸犯原則問題,日常生活中其實沒有什麼絕對談不了的事情,只有無效溝通導致的不歡而散太多,才會造成一些事情越來越談不了。
每個人的感受和情緒,是自己的事兒,而不是指向對方,用來責罵對方的利劍。你可以告訴對方自己的感受,自己的需求,並多以「我」字開頭表達:
我很希望你能這樣做,這樣我會感覺特別高興。
每次看到你悶悶不樂,我都會特別擔心。
我自己一個人帶孩子的時候,感覺太累了。當我看到你回來玩手機,做自己的事情的時候,我感覺有點無助,所以有時候對你說話態度也不太好。其實我只是想讓你陪我一起。
不要像這樣以「你」開頭,對對方進行攻擊:
你只有這樣做才對!
你的狀態簡直糟透了,這樣下去怎麼得了?!
你每天就知道玩手機,忙工作,什麼時候幫我帶過孩子?你就知道累我一個人!
同樣的事情,不同的溝通方式,帶給人的感受會有不小的差別。
夫妻之間最難的莫過於「好好說話」。平時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時候,自然會「好好說」,可一旦有矛盾了,能不能依然「好好說」,好好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決定了婚姻未來的發展方向。
2.勇敢離開不幸福的婚姻,並坦誠的告訴孩子。
對於已婚人士,每天工作8小時,算上路上的時間或者加班,一天24小時中,有一半時間,都和婚姻有關。
婚姻的質量,直接決定了人的幸福指數。
很多人講究養生,卻不明白,維持健康靠的不是昂貴的藥,而是良好的心情。
美國科學家賴利博士的聲光刺激動物實驗,使動物持續感到緊張、恐懼和焦慮,結果動物免疫系統的防禦能力大大減弱。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大多數癌症患者都曾經歷長期情緒或心理問題。精神處於壓抑、焦慮、苦悶、恐懼、悲哀等情緒緊張的人,更易得癌症。雖然情緒本身不會致病,卻會直接影響到人的免疫功能。
你開不開心,騙的了別人,卻騙不了自己。
當你每天回家後,面對自己的婚姻,都感到鬱鬱寡歡、自我懷疑、甚至自我否定,卻又無法逃離。你的情緒信號,會直接傳達給免疫系統。
日復一日下去,你的心理狀態、精神狀態亮紅燈,身體狀態亮紅燈。當你的健康都保證不了,還要維持什麼婚姻的假象?
請相信,孩子是希望你幸福的。
他們需要的不是一個冷冰冰的,貌合神離的家庭形態。而是一個有溫度、有安全感、有歸屬感的港灣。
這個港灣不一定是親生父母才能給予。
否則無法解釋為什麼一些被收養的孩子,對養父養母感情深厚,卻不認沒怎麼撫養過他們、甚至傷害他們至深的親生父母。
親生父母能帶來幸福家庭固然對孩子意義非凡。但如果確實無法提供,不如儘早調整。
當父母自己感到幸福,才有餘力帶給孩子幸福。
不要勉強自己在不幸福的婚姻中當一個演員。因為生活不是電視劇,孩子也並不想配合表演。
找到合適的時機,用孩子年齡能理解的話,告訴孩子你們真實的想法和決定,承諾依然給孩子全部的愛,並且夫妻雙方都切實做到。
如果你們能確確實實做到上述這些,等孩子長大,他會做的不是你曾以為的指責或逃離,而是感謝你的坦誠、真實,和你對他不受離婚影響的、盡全力的愛。
婚姻很重要,但不主宰你的人生。
幸福的婚姻是,你一想到這個人,就想笑,就溫暖,跟他在一起呆也呆不夠。
退而求其次的婚姻是,你一想到這個人,雖然沒有那麼多熱情了,但感到踏實安穩,願意同一屋檐下共同生活。
不幸福的婚姻是,你一想到這個人,要麼覺得無所謂,有他沒他都一樣;要麼覺得心神不寧,焦慮煩躁。回家對你不是歸屬感,而是程序化的慣性,或無法逃離的煎熬。
婚姻里複雜的因素很多。相識相知講緣分,相伴相守講經營。至於相愛的程度,則是緣分和經營結合著,甚至還需要一些運氣。
你可以去期待、去努力,但你即便猜得到開頭,卻也不一定能保證猜得到漫漫數十年之後結尾。如果一切都好,那皆大歡喜。但如果和你預想不同,也不要自艾自憐,更不要自暴自棄。
你的人生不止有婚姻,還有你的愛好、事業、朋友、父母、孩子、美食、以及周圍一切美好的事物……婚姻只是你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但並不是全部。
人從出生的時候就是孤獨的。離去的時候,也依然是孤獨的。
當你老了,回溯自己的一生。美滿的婚姻,一定會讓你感到溫暖。但你腦海中想到的,一定不止於此,很多生命中美好的回憶、夢想和你珍惜的家人、朋友,可能在那一瞬間,都會湧上你的心頭。
你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是誰?
是你自己。
這輩子你陪伴自己的時間,其實是比任何人都多的。
真實面對自己的感受,想辦法給自己快樂,活出屬於自己的獨特精彩。
比忍耐和壓抑的過一輩子,值多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iTSVG8BMH2_cNUgVj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