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強教授關於英語演講內容被歪曲憤而發聲明,他到底怎麼看英語?

2020-04-16     梁鵬飛

今天,著名「網紅教授」鄭強,就網上流傳的一線歪曲他關於英語的言論,在自己的個人公眾號發布了一則嚴正聲明。

這是咋回事呢?

原來,最近一段時間,網上忽然流傳很多鄭強教授演講的視頻,內容都是關於diss英語的。

但是這些視頻的標題,個個都很誇張,說什麼「浙大教授鄭強支持把英語踢出高考」之類。

其實除了一些標題黨,大多數網上關於鄭強教授的視頻,都還算比較客觀。

比如鄭強教授提到的西瓜視頻,搜索相關內容,大多數的視頻都轉述了鄭強教授關於「學外語耗費了中國青年學子太多精力」的言論

如果看B站的相關內容,大多數也都如此。

當然也有一些比較極端的標題。

其實這些搞標題黨的內容,也可以理解,有些自媒體為了流量,那是啥聳人聽聞的標題都敢取。

所謂三人成虎。這種視頻在網上傳遍多了,以訛傳訛,確實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響。

大家知道,鄭強教授目前是浙大副書記,曾經擔任貴州大學校長,可以說在中國高等教育界有一定分量。他這樣一個教授,如果說「要把英語踢出高考」,那確實不能等閒視之,甚至有些網友還會產生一些聯想,覺得這是不是上面的意思啊?

所以鄭強教授要發聲明以正視聽。和這些極端言論撇清關係。

但是鄭強教授關於學英語的真實態度到底如何呢?

咱們還是重點看看他聲明里說的這段話

(眾多網站)擅自複製、發布、傳播大量本人十年前的演講視頻及其片段,並採用嚴重歪曲本人演講主旨、斷章取義的標題和文章,近日甚至有網站發布、傳播編造鄭強教授從未在任何場合發表過的類似於「鄭強教授倡導將英語踢出高考」等言論

看得出來,鄭強教授比較在意的,還是某些自媒體歪曲他的言論,說他「倡導將英語踢出高考」。

這句話比較嚴重。

用腳趾頭想一想也知道,鄭強作為一個知名大學教授,不可能公開發表這種話。因為高考要不要考英語,關係重大,牽涉面特別廣,沒有誰敢隨便妄下結論。

但是,如果你仔細回味一下鄭強教授的聲明,就可以發現,他強調的是「沒說過將英語踢出高考」,多餘的話就沒有了。

他並沒有否認「不要過度學英語」啊。

隨便打開這些視頻,聽聽鄭強教授的原話,可以發現,鄭強教授確實一直都在反對花太多精力學英語。

我仔細看了十多個關於鄭強教授涉及英語的演技視頻,有很多都是重複的內容。

其中最能凸顯鄭強教授觀點的,是這個視頻。

鄭強教授演講的原話,是從講述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教授引出的。

他說這個日本教授「60多年沒有領過一次護照,沒有出過一次國,」他說這句話什麼意思?

鄭強教授是要強調,這個日本老頭沒有學過英語,照樣拿了諾貝爾獎,但是現在有人說「外語不好就是文盲」。

鄭強教授說,就是因為這些觀念,「外語耗竭了我們多少中國青年學生寶貴的時光?」然後又說「這20年來我們過度誇大了英語在中國孩子學習中的分量,實際上是我們民族極其不自信的顯著表現。」

這些都是鄭強教授的原話,原原本本這樣說的。我聽了好幾個不同版本視頻,他的原話都是這樣講的。

所以,鄭強教授的意思,不是說要把英語踢出高考,而是說英語在咱們中國基礎教育體系裡面地位過高,使得中國的孩子耗費了太多寶貴時光,中國人花了太多時間去學英語,不必要,而且是民族不自信的表現。

在其它相關視頻里,鄭強教授又強調了「英語就是工具」,有其它比英語更加重要的東西。

綜上所述,鄭強教授的核心觀點,不是要把英語踢出高考,而是要給英語熱降溫。不能過分誇大英語的作用。

鄭強教授的這個觀點,和這些年來網上關於學英語的一些議論不謀而合。

所以網上這些流傳的鄭強教授視頻,除了有點標題黨,還真沒有啥大問題。

至於鄭強教授內心有沒有將英語踢出高考的想法,恐怕還真不好說呢。

很多人認為,在高考總分750分裡面,英語獨占150分,是和語文、數學同等比重,高於物理、化學等學科。而且物理、化學只是高考選考學科,只有理科生才考,但是英語卻是必考學科,無論文科生還是理科生,都逃不掉。

英語這門學科,是不是遠遠超出了它本來應該在的位置?

縱觀中國這些年的崛起,靠的是什麼?靠的是強大工業,靠的是科技發展,而科技進步和工業發展的根基是什麼?顯然是數學、物理這些理工科專業,不可能靠英語。

英語只是一門工具而已。我們學英語的目的,是為了學習西方。因為很多人說了,世界上很多科技前沿的論文都是用英語發表,所以要學英語,才看得懂這些論文。

但是,如果只需要看懂論文,是不是需要我們這樣過度地學英語?

顯然沒有必要。

因為大多數人只要經過系統訓練,加上翻譯軟體,看懂英語論文並沒有多大難度。沒有必要去考四六級。

何況,大多數的英語考試,訓練的也不是你看懂英語論文的能力。別的不說,高考英語聽力占30分,這和看英語論文有啥關係?

更何況,中國大多數學生,最終走上科研道路,需要天天看英語論文的,又有幾個呢?

所以說,如果只是為了學習西方最新科技的需要而去學英語,根本沒有必要讓所有中國孩子從幼兒園開始,一直到高考,然後還要到考研階段,20多年的求學路,一直要學英語。

鄭強教授說英語耗竭了中國學生太多寶貴的時光,真的是一點也沒錯。

何況,如今的中國,早已不是20年前的中國,也不是10年前的中國。如果說以前因為全面學習西方(主要是學習英美)而要學英語的話,如今中國的科技水平已經到了新的階段,很多世界上最先進的科技是中國人掌握,比如華為的5G通信,比如中國的特高壓,比如中國的高鐵,等等等等,已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水平了。

現在可以說一句,至少在某些學科方面,應該輪到外國人來學習咱們中國了。

所以,是不是咱們可以稍微改變一點之前過度學英語的這種政策了呢?

中國人學英語,真的已經學魔怔了。

別的不說,我們中文系的,考研居然也考英語。你能理解嗎?中文系啊,甚至很多研究的都是古代漢語,你說你學英語有毛線用?

還有太多的專業,真的是和英語基本上沒有什麼聯繫。為什麼都要學英語。

可是,高考英語是必考科目,考研英語也是必考科目。

為什麼我們把英語提到了這麼高的地位呢?

這顯然極不合理。

所以這些年來,社會上一直有很多聲音,反對這樣過度學英語。所以這些年來,大家一直都在說,高考英語的分量應該降低。150分太多了,最多100分,而且不能列為必考科目,應該把英語算進選考科目。

無論怎麼說,英語在高考中的地位高於物理,高於化學,高於生物,這實在是難以想像。

因此,多年來,民間一直有這樣的聲音,要求降低英語在中國基礎教育體系中的比重,降低英語在高考中的比重,讓英語回到它應該具有的位置上。

鄭強教授關於英語的這些言論,恰好讓他成為這些民間輿論聲音的一個代表性符號。

所以鄭強教授十年前的演講最近突然火了,是因為網上輿論,需要這樣一個符號。鄭強教授的身份也非常適合。

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這種網上輿論,需要藉助鄭強教授的身份,拉他當大旗使。

這肯定不是鄭強教授的本意。

但我們不能忽視,這些網上聲音背後所代表的社會輿情。

確實是時候改變中國人過度學英語的現狀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YLldj3EBrZ4kL1ViB35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