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這次世界各國應對疫情不同局面,工業生產能力才是王道啊

2020-03-29     梁鵬飛

2月初的時候,咱們國家疫情緊張,口罩不夠用,就連五菱都轉產口罩了,其它車企什麼比亞迪也都大幹快上。

然後全國的口罩產能就瞬間暴漲10倍以上了。

然後又有人擔心這麼多新增產能,到時候咱們國家疫情控制住了,多生產的口罩咋辦?

我早就說了,這個事兒根本不用愁,多出來的口罩遲早要出口的。

這不,法國就向咱們訂購了10億隻口罩。這還是看在法國老鐵的面子上,咱們才給他供貨。


太平洋對岸有個國家,求著咱們給口罩、呼吸機,那都得看咱們心情。而且這批口罩指定空運,為的是啥?萬一走陸路,經過哪個國家半路被劫了道,可找誰說理去?

隨著疫情在全球的大爆發,口罩在未來一段時間,很可能是硬通貨,甚至成為和糧食一樣的生活必需品。

而全球,就只有中國能夠有日產1億隻口罩的產能。

這就是工業國的實力。而放眼全球,有此能力者,獨此一家,別無分號。

前面說了五菱和比亞迪為什麼能夠轉產口罩?而美國那邊,特朗普也要求通用轉產口罩,他們卻沒辦法爆產能。為啥?

關鍵就是咱們中國是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全產業鏈國家。全產業鏈,意思就是說任何工藝品上下游所有鏈條,所需的所有原材料、半成品,咱們這全都有。

美國它就沒有。

首先,生產口罩需要噴絨布,美國就沒有這麼多產能。歐洲諸國也基本沒有。這些已開發國家統統沒有。

只有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石油煉化工業國,才有。

已開發國家為什麼沒有?因為口罩這種技術含量低的工業產品,他們不稀罕。平時國際市場上想買,管夠,他們自然就沒有發展這個工業的迫切需求了。

口罩只是應對此次疫情最基礎的需求。除了口罩,還有醫用防護服、護目鏡、呼吸機這些,中國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也保證了上述物資的充分供應。

回顧總結咱們國家2個月來,能夠基本控制住疫情的過程。一方面是因為咱們國家的動員能力足夠強大,能從全國各省派出100多支,共計4萬多人的醫療隊馳援武漢,另外就是咱們的醫用防護設備也得到了強力保障。

這次對抗疫情,白衣天使就相當於上戰場的士兵,防護服這些醫療物資就相當於戰士的武器。沒有武器,怎麼打仗?

給大家看看醫用防護服的穿戴示意圖,你就知道這套設備有多複雜了。

對於那些直接面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醫護人員,口罩要三層,防護服也是三層,全身防護得嚴嚴實實。

所以說醫護人員真的非常辛苦。

但是,假如咱們國家沒有能力保障這些防護服的供應,這場疫情咱們肯定就輸了。

根據相關報道,在武漢雷神山和火神山醫院的一線醫護人員所穿戴的防護服,平均每4-8個小時更換一次,有的醫護人員一天要用2套,湖北省抗戰疫情一線的醫護人員有6萬多人,一天就要用掉8-10萬套防護服裝備,兩個月下來,估計消耗了近百萬套。

試想一下,這背後的物資供應,需要多麼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我們才能打贏這一仗?

這些醫用防護服使用以後,作為醫療垃圾,還要進行專門處置,防止二次污染。光是武漢市就從全國各地調集了多個專門廢棄醫療垃圾處置隊伍,進行專門處理。

 


 

這一切的一切背後,都是工業能力的體現。沒有足夠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就沒辦法提供這麼多的專門物資。

反觀歐洲各大國家,無論是義大利、西班牙還是法國,面對疫情,他們的醫療系統幾近崩潰,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沒法給醫護人員提供足夠物資,這就好比戰士上了戰場,卻缺乏糧食和武器。

根據最新消息,義大利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死亡比例高達8-10%,遠遠超出我國的1-2%的水平。

差距在哪裡?

根本在於,隨著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數越來越多,已經擊穿了義大利的醫療體系。醫療隊沒有足夠的醫療資源應對這麼多的病人,因為他們沒有足夠多的防護服,沒有足夠多的呼吸機。

通過此前一些報道,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醫療隊的醫護人員穿戴裝備,比起中國的醫護人員要差太多。

他們缺乏足夠的護目鏡,他們缺乏足夠的防護服。

義大利一家研究機構24日發布的數據顯示,義大利約有5760名醫護人員感染了新冠病毒。而我們國家馳援武漢的所有醫療隊,無一人感染。這就是絕對實力方面的差距。

這就相當於戰士在前線打仗,自身的安全卻得不到根本保障。

所以最終導致的結果必然是士氣崩潰,整個醫護人員隊伍也就失去了對抗疫情的能力。那麼接下來的結果就是更多感染者被放棄。後續的連鎖反應,我們已經不敢設想。

所以最近我們看到義大利、西班牙,出現了多起相似新聞,就是那些高齡患者家屬哭訴自己的親人被放棄治療。

與此同時,義大利已經發生了多起護士自殺事件。

這一系列事件說明,義大利和西班牙等國,面對疫情的大規模擴散已經有全面崩潰的危險。

這還是歐洲的老牌已開發國家。尚且如此。

等後面疫情在非洲那些貧困國家全面擴散,恐怕死亡人數會達到非常恐怖的級別。因為義大利和西班牙好歹還有完備的醫療系統,而非洲那些窮國如果感染人數大幅增長,他們一點辦法都沒有,只有等死一條路。

所以,對比中國和義大利等歐洲國家在應對疫情方面的不同局面,到底中國做對了哪些,義大利又有哪些不足之處?

有很多可以值得檢討的地方。

但最根本的差距,就是兩個國家在工業生產能力方面的差距。

讓咱們再把視線回到開頭提到的口罩。前面咱們說了,隨著全球疫情的繼續擴散,口罩甚至有可能成為未來一段時期很多國家人民的生活必需品。

在咱們中國之前2個月的時間裡,其實大多數中國人已經體會到了這一點。沒有口罩根本沒法出門。

口罩這麼一個看起來如此簡單的東西,現在成為了和空氣和水一樣寶貴的物資。

而我們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也是和空氣一樣。平常可能看不出來有多大用,到了關鍵時候,你就知道了它的重要性。

擁有全部工業門類,全產業鏈的強大製造能力,就能應對所有突發事件。這次新冠病毒疫情考驗了我們在醫療物資方面的供應能力。

下一次呢?

下一次世界又會給我們出什麼樣的難題?

如果說這次新冠病毒疫情給了世界各國一個最大的經驗教訓,那就是全球化根本靠不住。你靠在國際市場上購買,根本靠不住。

美國是世界頭號強國,但是它的產業結構已經徹底搞壞了。你看它這麼牛逼,有全球最強大的軍事力量,但是現在一個小小的口罩就難倒它了,至於什麼防護服、呼吸機這些高端一點的玩意,它更是造不出來。

也不是造不出來,給美國足夠的時間,足夠的資源,它也能造出來。但是到那個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看美國這幾天新增病例,那也基本上是接近崩潰了。特朗普也得求著咱們中國援助了。

所以,最後想一想,咱們中國能夠控制疫情,靠的就是工業生產能力,靠的就是內力雄厚。在全工業門類和全產業鏈布局方面,容不得半點取巧,它就是靠踏踏實實,一步一步,一個一個啃下來的。

相信這次疫情過去以後,全球所有國家一定會深刻反思,要麼學中國,擁有這樣的工業能力;要麼你就必須靠攏中國,跟著中國才能活下去。

這次疫情告訴世界,時代真的要變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IqoCKXEBiuFnsJQVF_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