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抗癌,攜手並進:武漢消化腫瘤論壇2019年學術會議順利召開

2019-08-09     醫脈通腫瘤科

晴空萬里,爍石流金。2019年8月3日,「2019武漢消化腫瘤論壇暨消化腫瘤新進展學習班」在漢口泛海喜來登酒店隆重召開。本次大會由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主辦,由湖北省腫瘤防治聯盟、湖北省醫學生物免疫學會和湖北省抗癌協會承辦。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張濤教授擔任本次大會主席30余名國內著名消化腫瘤專家教授及300餘名省內外同仁共聚一堂,通過專題講座、病例分享、嘉賓視角、多學科綜合診療(MDT)等方式將會議內容精彩呈現。

本次論壇主題為「精準聯合、並駕齊驅」,緊密圍繞消化腫瘤新進展,保持鮮明的專業特色和學術風格,為豐富充實會議內容,增加學術深度和廣度,力求全面、準確地反映當前臨床消化腫瘤學領域的新觀念、新進展和新信息,本次會議分為主會場和腸癌、肝膽、胰腺及「星火計劃」項目啟動四大分會場進行。

開幕式

8月3日上午8:30會議正式開幕,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腹部腫瘤科主任、本次大會主席張濤教授主持開幕式。張濤教授首先感謝和歡迎省內外專家同道冒著酷暑來到武漢,參加一年一度的學術盛會,指出協和醫院腫瘤中心始終面向基層、面向中部、面向全國,堅持以科研創新與臨床精準治療為導向,始終秉承仁愛濟世、協誠人和的院訓,始終願意與百姓共冷暖,與同行共交流,堅定不移地做醫療衛生事業的領頭人,並感謝協和醫院副院長夏家紅教授,分管領導季湘年副院長和腫瘤中心主任伍鋼教授的大力支持。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副院長,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副理事長梁軍教授代表CSCO致辭,他首先祝賀會議順利召開,指出協和醫院是一所國內一流的研究型醫療機構,腫瘤中心在最近的幾年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參與了CSCO多個專委會和學術活動,體現了良好的專業水準和合作精神,希望以後一如既往和CSCO一道,為推動中國的腫瘤防治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夏家紅副院長代表醫院領導致辭,他首先代表醫院感謝各位專家同行的積極參與,介紹了協和醫院的基本情況和發展成績,肯定了腫瘤中心的工作,期望腫瘤中心在各位專家和同道的幫助和支持下,發揚艱苦奮鬥,勇往直前的傳統作風,取得更大的成績,並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

張濤教授

梁軍教授

夏家紅教授

主會場

01

第一節

主持: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畢鋒教授、四川省腫瘤醫院蔡曉紅教授和廈門大學附屬翔安醫院安漢祥教授。

畢鋒教授、蔡曉紅教授、安漢祥教授

01

張蘇展教授:結腸癌精準醫療2019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腫瘤中心主任,CSCO結直腸癌專委會主任委員張蘇展教授立足於基因檢測技術指出,結直腸癌已經進入精準治療時代,針對不同基因的靶向治療是現代結直腸癌治療的新方向。結直腸癌基因檢測不僅要檢測EFGR、VGFR,也要檢測HER-2擴增、BRAF突變、NTRK融合、PI3KA突變、RAS突變,這樣才能達到精準診治。

02

梁軍教授:胃癌的免疫治療

北京大學國際醫院副院長,CSCO副理事長梁軍教授為大家介紹了胃癌免疫治療的最新臨床研究,著重講解了胃癌免疫治療的生物標誌物以及聯合治療方案,並強調更多地重視免疫治療的不良反應。PD-1/PD-L1的檢測以及免疫治療可能延長胃癌患者的PFS、OS,其與其它治療方法合理結合是胃癌診治的發展方向。

03

王理偉教授:胰腺癌臨床研究新思路新策略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腫瘤中心主任,CSCO胰腺癌專委會主任委員王理偉教授詳細講解了胰腺癌內科治療的新進展,並從現有藥物的新組合應用、抗胰腺癌間質與微環境治療、基於分子分型的精準治療以及免疫治療這四方面為大家做了非常全面的闡述。特別指出,多項臨床研究已經證實白蛋白紫杉醇聯合S-1或者吉西他濱、Nivolumab、PD-1 抗體 SHR-1210、鉑類、奧拉帕利等藥物均對胰腺癌治療有效,未來治療就是結合分子分型、基因以及免疫改變作出聯合治療。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吳胤瑛教授、武漢市第一醫院邵永勝教授、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徐細明教授和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蔡君教授對第一個環節進行了提問和討論,大家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學術氣氛異常濃烈,在場聽眾無不受益匪淺。

01

第二節

主持: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袁響林教授、福建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院林小燕教授和山東省腫瘤醫院牛作興教授。

袁響林教授、林小燕教授、牛作興教授

04

梁後傑教授:膽道腫瘤內科治療進展

陸軍軍醫大學附屬西南醫院腫瘤科主任,CSCO膽道腫瘤專委會主任委員梁後傑教授對膽道腫瘤化療、分子靶向治療以及免疫治療的最新進展進行了深入的剖析。GC方案作為膽系腫瘤的一線化療方案,地位現仍無法撼動。GS,GEMOX和XELOX有望作為GC的替代方案用於BTC的一線治療。吉西他濱或5-FU單藥可用於不能耐受聯合化療的患者。這為患病人數較少、惡性程度高、治療方法較少的膽道腫瘤診療提供了新標杆。

05

戴廣海教授:胰腺癌內科治療新探索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戴廣海教授詳細講解了胰腺癌藥物治療發展的10年之路,並對胰腺癌免疫治療、靶向治療的最新臨床研究做了詳細地解讀。戴教授指出,對於中國晚期胰腺癌,AS方案後的S-1維持治療具有良好的有效率和耐受性。這為胰腺癌一線治療後新的治療提供了策略。

新疆腫瘤醫院曲顏麗教授、恩施州中心醫院陳典教授、咸寧市中心醫院舒誠榮教授和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李爽教授作為討論嘉賓首先圍繞第二節內容進行了全方位的深入討論,會場發言積極,討論熱烈。

01

第三節

主持:荊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楊繼元教授、湖南省腫瘤醫院殷先利教授和江蘇省腫瘤醫院朱軍教授。

楊繼元教授、殷先利教授、朱軍教授

06

白莉教授:晚期免疫治療困境的思考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白莉教授著重闡述了目前免疫治療存在免疫微環境複雜以致於人類對其認識尚不完全清楚、患者個體差異大、患者可能出現免疫耐受等困境,提出對應該加深治療免疫認識、個性化免疫檢測、精準性免疫治療的方法以提高免疫治療的療效,引經據典,啟發思考。

07

楊建偉教授:mCRC BRAF突變的分子機制、臨床表現和治療策略

福建省腫瘤醫院楊建偉教授針對轉移性結直腸癌BRAF突變95%為BRAF V600E 突變,致MAPK信號通路的持續激活,易發生不典型轉移,手術復發率高,是預後不良的因素,其對常規治療以及EGFR單抗治療無效。BRAF突變型mCRC患者接受三藥化療聯合Bev是可選擇的方案。2019 v1 NCCN指南中推薦西妥昔單抗聯合抗-BRAF和抗-MEK抑制劑用於BRAFV600E突變mCRC的治療。這為臨床難治性mCRC提供了一劑良方。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戈偉教授、宜昌市中心人民醫院李道俊教授、國藥東風總醫院匡黎教授和襄陽市中心醫院龔志敏教授積極提問,思維碰撞的火花,在這一刻間欣然綻放。

中午的衛星會上,武漢大學人民醫院陳永順教授,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劉秀峰教授和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劉紅利教授做了精彩的講課。

最後,張濤教授對上午的會議進行總結,他指出這是一場學術的饕餮盛宴,感謝為之精心準備的各位專家、學者,是他們對學術的不懈追求才使本次會議分外精彩!他們的辛苦付出不僅提高了消化腫瘤領域醫生的臨床診療水平和科研能力,更開拓了青年臨床工作者的視野!同時,他對一直關心和支持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的同仁們致以最真誠的感謝,希望明年再相聚。

(楊盛力、胡悅 文/ 會務組 圖)

會議精彩回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XE7TeGwBvvf6VcSZLp0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