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60歲老頭兒徒步1000公里:你的選擇,都是人生的必經之路

2020-01-22   麥家陪你讀書

新的一周我們將陪伴大家共讀的是——英國劇作家蕾秋·喬伊斯的長篇小說《一個人的朝聖》。

這部小說入圍了2012年「布克文學獎」,名列2012年英國最暢銷新人小說、2013年歐洲首席暢銷小說、2013年春季英國最具影響力「理查與茱蒂」讀書俱樂部書單第一名。

《一個人的朝聖》探討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和再成長的可能性。全書講述了一個退休老人哈羅德,為探望病危友人而獨自踏上漫長旅程的故事。


哈羅德年過花甲,不擅長與人打交道,與妻子莫琳的關係也日益淡漠。兩位老人都面臨著難以解脫的精神困境,隨著年歲漸長而自我封閉和壓抑。

然而,友人奎妮的一封信給予了他們審視自我的契機,在行走和等待的過程中回溯過往,勇敢面對內心的缺憾,觸發了對愛的全新領悟,從而走向最真實的自我。

這本書創作靈感的一部分來自作者蕾秋·喬伊斯患病的父親,主人公哈羅德在旅途中遇到的人,多是與作者曾有過一面之緣的人。哈羅德的朝聖之路,或許也是作者對於生命的一種解讀。

你是否有過只屬於自己的旅行?旅途中你曾進行過哪些深刻的思考?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呢?現在,就讓我們跟隨哈羅德的腳步,一起丈量生命可以延伸的長度。

那封改變了一切的信,是星期二寄到的。

信封是粉色的,雅致柔和,讓人看起來很舒服。

收到信的那個早晨很平凡,和以往並沒有什麼不同。哈羅德·弗萊穿著整潔乾淨的襯衫,繫著領帶,坐在桌前,準備吃早飯。他的妻子莫琳也如往常一樣做著家務。



那封信,來自一個他從沒聽過的地方:聖伯納丁臨終關懷療養院。但寫信之人,卻是他熟悉的但已二十年沒有聯繫的人——曾經釀酒廠財務部的同事軒尼斯·奎妮。

二十年太久了,久到莫琳已經忘了奎妮是誰,在聽哈羅德說的時候漠不關心地塗著果醬。

哈羅德讀著信,信寫得流暢整潔,讓他回想起一絲不苟的奎妮。

信的內容讓哈羅德有點喘不過氣來。奎尼寫信來,是跟哈羅德道別的,她得了癌症。

哈羅德努力壓抑著,不讓複雜的情緒爆發。他還想說些什麼,卻一個字也說不出來。莫琳說了一聲「我很抱歉」,然後又開始了一項必做的家務——打掃兒子戴維的房間。


一切看起來毫無波瀾,但改變已悄然發生。

哈羅德將奎妮的信折好放進口袋,還輕拍兩下,確認放妥了,才站起身,回房間給奎妮回信。他提筆,卻不知道該如何寫。

讀到後面我們就會發現,哈羅德一直都不知道該如何用語言去表達自己,不僅在信中,平常的生活中也是如此,他不知道該如何同鄰居交流。事實上,他都不知道如何與自己的妻子以及他的兒子戴維交流。

讀到這裡,我們心裡可能會產生一些疑問:

哈羅德與奎妮,為何二十年來一直沒有聯繫?


哈羅德同兒子戴維之間發生了什麼事情?為什麼莫琳每天都會將房間打掃乾淨等他回來?


哈羅德又為什麼總是對妻子保持沉默?

在後面的閱讀中,我們會慢慢解開這些疑問。並在這解開疑問的過程中,我們會感受到這個故事的魅力。

哈羅德寫好信,穿上防水外套、帆船鞋,正準備出門寄信,妻子叫住了他,問他什麼時候回來。

哈羅德告訴她到街尾寄完信就回來,他看著莫琳,想再說些什麼,又或者想像過去那樣碰觸她,然而卻無法做到。只說了句:「待會兒見,莫琳」,然後小心地關上了門。



哈羅德遇到了鄰居雷克斯,他的妻子伊莉莎白六個月前去世了,之後他總愛跟人家述說生活有多艱難。果然今天又提起了他的妻子。

哈羅德不想跟雷克斯聊。他揮了揮手中的信,告訴雷克斯得趕去寄信。

但哈羅德其實並不想這麼快就把信寄出去。他走向下一個郵筒,再下一個。仿佛有什麼事情正在悄然醞釀,雖然哈羅德還不清楚是什麼事,但他已經在做了,而且停不下來。

他想著這封信寄出後,他將繼續之前一成不變的生活,而奎妮即將在貝里克郡離開這個世界。他突然想到一直以來都是莫琳將他們倆的情況告訴戴維,甚至連老父親的療養院都是莫琳幫忙找的。一個問題突然出現在哈羅德的腦海里:

如果一直是莫琳在做自己該做的事,那麼——「我是誰?」

他就這樣走過了郵局,連停都沒有停下。



旅行,或者說是出走,就這麼莫名其妙地發生了。在一個平凡如往常的上午,在收到來信之後。這是因為奎妮即將離開人世,讓他發現其實一直深愛著奎妮?還是因為他突然不知道「我是誰」而開始尋找信仰上的支撐?

都不是。

故事中的哈羅德並沒有什麼信仰,也不知信仰為何物。哈羅德並沒有移情別戀愛上奎妮,他一直都想和莫琳回到過去,想像年輕時那樣觸摸她,抱著她,雖然我們現在還不知道為何他和莫琳之間會如此冷淡。

哈羅德的出走,或許是因為一成不變的生活。他和家人之間的感情冷淡疏遠,卻不知道如何去表達和改變。


一直以來都是莫琳在幫他做著各種事情,那麼他一直在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沒有人告訴他。於是他只能逃避,只能尋找。

哈羅德老了,沒走一會兒他就氣喘吁吁,小腿疼痛。他走到加油站,打算填飽肚子。在這裡,他告訴加油站女孩,他朋友得了癌症。



女孩告訴哈羅德他應該積極一點,她的阿姨也得了癌症。


女孩說:「你一定要有信念。反正我是這麼想的。不能光靠吃藥什麼的,你一定要相信那個人能好起來。人的大腦里有太多的東西我們不明白,但是你想想,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

對於那時候的哈羅德來說,這個女孩簡直就像神一樣。事實上,哈羅德確實充滿敬畏地看著她,他甚至覺得她在發光。

加油站女孩說得確實沒有錯,人的大腦里有太多我們不明白的東西,而信念的強大,常常讓不可能的事情發生。或許,我們都可以像加油站女孩說的那樣:去接受一些你不了解的東西,去爭取,去相信自己可以改變一些事情。

哈羅德繼續走著,看著路邊的風景,猜測路上出現的人。他想跟他們打招呼,卻始終沒有抬手。

他走到一個電話亭,給奎妮打電話。手指顫抖得幾乎輸不進號碼,等待的時候汗從背上滑落。



他托護工告訴奎妮他正走在去看她的路上,讓她一定要好好活著。然而護工卻好像聽不懂他說的話,急得哈羅德大喊起來。

他將信寄出去,然後繼續他的旅程。

莫琳幹著家務,哈羅德不在家讓她鬆了一口氣。


但事情做完後哈羅德還是沒有回來,她感到焦慮便給哈羅德打電話,卻聽到手機鈴聲從樓上傳過來。她甚至懷疑哈羅德是不是像他父親一樣得了老年痴呆症。

電話鈴聲一響,她立刻衝過去接起來,是鄰居雷克斯打來的。莫琳騙他哈羅德已經回來了。掛了電話她覺得這樣不妥,雷克斯只是一番好意。


剛想撥回去的時候,哈羅德打來了電話。哈羅德告訴莫琳他要走路去貝里克郡。



這簡直太荒謬了。莫琳努力阻止他,卻發現根本動搖不了他的決心。她焦慮不安,怒由心生時,電話卻被掛斷了。

莫琳坐在客廳里,腦海中回想著哈羅德的話,以及「軒尼斯·奎妮」這個名字。她就這麼坐著,直到夜幕降臨。


哈羅德就這樣開始了他的旅程。

一個六個月前退休的老人,一個平時幾乎不怎麼出門、不會和人交流的人,卻要從金斯布里奇走路到貝里克郡。哈羅德會成功嗎?他一路上會遇到什麼樣的人、發生怎樣的故事呢?

一個人的旅行,始終相伴的只有回憶。在後面的旅途中,從哈羅德的回憶里,我們會慢慢了解哈羅德,了解奎妮,知道莫琳和戴維的故事。


讓我們期待明天的共讀。



今天我們共同走進了《一個人的朝聖》這本書,你是否,也曾為了改變現有的生活狀態而做過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