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是什麼?
就是管人管事的領導藝術。
領導者雖然大權在握,但是並不代表有領導力。
艾森豪說過:「你不能靠拍人家頭而領導別人,那是侵犯,而不是領導力」。
只有緊緊地把握住領導權,又充分調動下屬的積極性,把人管的熱血沸騰,把事管的有條不紊,這才是真正的領導力。
所以管人不能沒有手段,管事必須講究技巧。
作為領導者,只有掌握了管人管事的手段,在管理工作中靈活運用,才能使自己始終處於管理的主動地位,工作才會出彩,自己才不會出局。
那麼,有哪些管人管事的手段和技巧呢?
企業管理好比是滿漢全席,制度才是壓軸大菜,人性化說教不過是菜盤邊上的點綴罷了。
千萬不可捨本逐末。
所以,職責、制度和流程是領導者的三大法寶。
制度就是企業的法,既是員工的行為準則,也是領導的執法依據。
要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制度就必須符合企業實際,不能盲目追求高大上。
一個好的領導者,集中到一點,就是他有能力使他的下屬信服而不是簡單地控制他們。
所以,威信是管理者的第一要素。
領導威信產生的五個要素:
威嚴不是威信。
管理一定要講方法,也就是「有手段」。
手段用於工作,那就是「陽謀」,手段用於整人,那就是「陰謀」。
領導者只搞陽謀站不穩,必要時也要搞點陰謀。
現在的隊伍不好帶,按部就班的順向思維有時行不通,所以需要採取一些逆向思維或非常規思維進行管理。
管人管事離不開三個力:
公正比公平更重要。
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可以有自己的核心團隊,但是不能讓員工感到明顯的圈子文化。
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下屬,不要厚此薄彼,更不能戴著有色眼鏡看人。
評價一個人的時候,要保持客觀,而不能感情用事。
主席收服許司令的經驗說明一個道理,領導者不要以勢壓人,而要給員工申訴的機會。領導者胸懷博大,下屬就會望而生畏。
人性的弱點告訴我們,員工之間如果沒有競爭,那麼他們就會聯起手來跟領導競爭。
競爭是促使員工努力工作的催化劑,更是穩固領導位置的壓艙石。
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力永遠是競爭中迸發出來的。
所以,要引導員工良性競爭,用鲶魚式的員工製造危機感,用狼一樣的精神營造緊迫感。
日本企業管理大師紱山芳雄說:領導幹部的重點工作就是交涉或協調。
因此,這種說服的力量就成為該幹部優秀與否的決定因素。
管理者要有兩張臉:一個黑臉,一個白臉,要做到兩張臉都會唱。
員工嘚瑟了,要黑臉相對;員工委屈了,要白臉相迎。
好的領導者是一個「不走直線的人」。
工作中多與員工交流,及時識別員工的不滿,妥善對待員工的抱怨,才能化解工作中的矛盾和衝突。
真正的領導者不是要事必躬親,而在於他要指出路來。
所以,高明的領導絕不會做累死的諸葛亮,而是學會做甩手掌柜。
授權的核心要點:
只有把權力交給合適的人,工作才會有突破性的效率。
但是,授權謹防走入「放權」和「棄權」的誤區。要做好「授權」和「監督」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管人之道講究剛柔並用,太剛了,容易激化矛盾,太柔了,容易政令不通;
管事之道講究張弛有度,張的太緊了,容易忙中出錯,放的太鬆了,則沒有執行力。
領導者要學會控制情緒,更要學會感情投資,「剛」一陣,就要「柔」一次。
弓弦張的太久了就要適當松一松,以免繃斷。
聰明的領導者善於給下屬「 戴高帽子」和「小恩小惠」,而不是整天揮舞著大棒。
這樣既可以樹立威信,又可以俘獲人心。
激勵不是公司的事,也不是老闆的事,而是每一個管理者必須要具備的領導能力。
馬斯洛需求理論說的非常好,人的需求分五個層次,金錢的需求只是初級需求,所以,激勵並不僅僅是錢的事。
激勵有正激勵和負激勵。
要用讚美、表揚、尊重、信任、培養讓員工獲得滿足感,同時要用批評、處罰、降級、降薪、解僱等方式讓員工對紀律有敬畏感。
海爾張瑞敏說過:管理者要是坐下,部下就躺下了。
所以,管理者一定要動起來,要推行走動式管理。走動的過程就是監督的過程。
管理的PDCA循環,最關鍵的環節在C,也就是檢查。
這也是中國很多企業存在的問題。
監督要想做好,一定要做到:制度先行,檢查保證, 彙報機制、會議跟蹤、審核監控、懲罰警告、績效淘汰。
管理是個技術活,合格的領導,都有一套系統完善的企業管理體系。藉此,推薦一款個人成長課,涵蓋「管理、運營、 營銷、激勵、領導力、團隊、戰略、商業、業績、文案」等,實用落地。
如果感興趣,請點擊下面的"了解更多" 連結,助你2019,變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