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力」到底對一個孩子有重要?家長該如何培養孩子思維力?

2019-10-12     天才小唄

「甜甜你自己去把鞋子穿上,一會姨姨帶你出去玩!」

「好的,姨姨!」

我就沒有管甜甜,去屋裡簡單收拾了一下,等我收拾好出來之後我笑了,甜甜把鞋穿反了,而且沒有穿襪子,我心裡想:孩子怎麼會穿錯呢?按理說不應該啊,都三歲了,怎麼能沒有一個順序概念呢?難道不知道要先穿襪子在穿鞋子嗎?這個柔柔(我閨蜜)肯定是沒教甜甜養成一個思維力?

一、思維力是什麼?

對於「思維力」,百度百科給出這樣的解釋:

思維力也是思考力,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能力。當人們在學會觀察事物之後,他逐漸會把各種不同的物品、事件、經驗分類歸納,不同的類型他都能通過思維進行概括。

事實上,思考力同樣也離不開三個最基本的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

  • 大小:思考力取決于思考者掌握的關於思考對象相關信息量的多少
  • 方向:思考的方向取決于思考的價值目標以及圍繞著目標形成的思路,也就是說,思考要有目的性,漫無目的的思考難以產生強有力的思考力。
  • 作用點:必須把思考活動集中在特定的思考對象上,並把握其中的關鍵

這是思維力最基礎的解釋,當然許多家長好奇,培養孩子思維力真的很重要嗎?接著看你就明白了。

二、為什麼家長要培養孩子的思維力?

1、能夠提高做事效率

催眠大師喬維托有一個秘訣:兩步思維,顧名思義就是,做一件事的時候,做完是第一步,做完以後再做什麼是第二步。也就是俗話所說的,做事要「走一步,想兩步,看三步」。

在幾個孩子一塊玩玩具的時候,能夠很清楚的看出來,有些孩子的做事效率特別高,知道自己先做什麼,再做什麼,而有的孩子一頭霧水,弄得一團糟。其實孩子越大越能夠發現,孩子辦事能力、做事效率和孩子的思維能力又密不可分的關係!

在鍛鍊孩子思維能力的同時,也能夠潛移默化的幫助孩子提高做事效率、規劃能力、看問題的長遠性,對孩子學習提升也有很大的益處。

2、可以鍛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愛因斯坦曾說過: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思考、在思考。我就是靠這個方法成為科學家的。

人的思維能力都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和訓練出來的,一個學生在解決一道數學題的過程中,既要能在困難面前不退縮,持續探索,又要具備不斷地整合加工知識的能力,這樣才能通過不斷克服困難,最終解決問題。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學生陷入細節,丟掉全局,那就不能系統思考,也必然無法解決問題。

3、幫助孩子提高想像力

魯班發明鋸,是因為他發現了草葉的鋸齒形和伐木之間的聯繫,這就是思維。阿基米德洗澡時,水溢出浴缸,讓他頓悟了王冠的體積可以如何稱量。

思維不僅僅有助於提升孩子的想像力,還能增進孩子對事物之間關係的理解,從知識點到實際運用,或者從實踐到理論的聯想,能幫助孩子靈活地運用知識。

掌握了正確的思維方法,就如插上了一雙翅膀,使孩子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迅速的發展和提高,從而大大提高孩子的知識水平和智力水平。

4、激發孩子創造力和探索能力

愛因斯坦曾說過:「當我們忘記了學校里的知識,留在大腦里的就是教育。」愛因斯坦所說的那些去掉知識,留在大腦里是什麼呢?就是通過學習過程而獲得的一種思維能力。

適當的思維訓練,可以幫助孩子學會如何思考、如何學習,創造力的前提是去思考這個問題,孩子自己能夠根據大腦中的知識,將他們聯繫到一起,不僅可以讓孩子學習能力提高,還能夠想到更好的方法,激發孩子的創造力和探索能力,促進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培養孩子思維力三部曲:「See--Think--Wonder」

背景:約五十年前,哈佛大學開始了名為Project Zero的研究,Project Zero的主線就是關於思考、理解、創造發揮、彼此之間的協作,如何讓孩子們在這些方向上,可以更好發展,有哪些方式可以幫助他們,就是他們的研究方向。

「See--Think--Wonder」是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Project Zero的項目之一,該研究項目是讓孩子們的所思可見,養成思考習慣,形成思維方式。在國際學校浸潤多年的安妮何老師,根據這項研究中的部分成果,撰文介紹了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就是用「See--Think--Wonder」的方式去思考問題。

什麼是「See--Think--Wonder」?

See:What do you see?

你看到了什麼?

Think:What do you think about that?

對於你所看到的、觀察到的,你是怎麼想?

Wonder:What does it make you wonder?

你看到了一些信息,然後這些信息進入到你的腦,你對它們進行了理解和處理,於是你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那你對你所看到的,有什麼疑問?你想知道什麼?你覺得為了更好理解這些信息,你還需要了解什麼?

這樣的思考方式,在許多提前了解過的家庭中運用過,因為會在思路上引導孩子,給孩子一個推力,去助力他們,從而想到一些之前沒有想到的高度。

四、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好「培養思維力三部曲」,怎樣讓孩子習得「思維力」呢?

中國有句古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孩子現成的知識和技能,不如讓孩子學會自己獲取這些的能力。其實想要做到這些並不難,在家、在戶外,在平時的各種點滴中都能夠用到,具體方法如下:

01.家長給孩子創造合適的環境

科學研究表明後天的環境能夠顯著影響孩子大腦神經元細胞的相互鉸鏈,因此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必然和重要,所謂合適的環境,就是能夠讓孩子在某個環境中主動的去用「See--Think--Wonder」,當然前期孩子並不知道這種思考方式,需要家長去引導。

比如,給孩子買一些畫冊,讓孩子們通過圖片去觀察,先不要著急詢問孩子,讓孩子自己去探索,過段時間之詢問孩子「你看到了什麼?你在想什麼?你還有什麼疑問?」將孩子描述的記錄下來,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去觀察,都觀察完成之後及時交換意見。儘可能的幫助孩子潛意識的形成一個條件反射,在遇到問題的時候知道怎樣去思考問題。

注意:方法好用,但不能總用,每一頁讓孩子都這樣做就失去的這個方法的根本意義!

02.讓孩子勞逸結合

家長會發現孩子在學習一段時間之後專注力就會下降,這個時候再讓孩子繼續去學其實是沒有什麼效果的,不如讓孩子腦子適當的「放鬆」一下。

通過「See--Think--Wonder」的方式,讓孩子不立刻做出判斷,而是去搜集更多有用的信息。比如孩子上小學的時候經常會有看圖寫話的題目,家長也可以把這個當做鍛鍊孩子思維力的一種方式,先讓孩子去觀察這幅圖,然後思考,最後提出他想到的問題或留下的疑惑,把這個當做是一種遊戲,我認為很多孩子都會接受,並且很快理解,這樣會在孩子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記,而不是走馬觀花。

03.帶孩子多去觀看一些藝術性的物品

比如可以帶孩子去博物館或者有條件的可以去看畫展,找一個合適的時機,比如孩子正在專注的看展品的時候,可以讓孩子用「See--Think--Wonder」給你講述一下,如果小朋友多的話更好哦,把他們看到不一樣的問題進行碰撞,也可以讓孩子找出來一幅代表自己的畫,然後問孩子為什麼要選這幅畫?

藝術品也好,或是一段文字、一段敘述,在傳遞與接收時,都是雙向的。一方面,創作它的人,在通過自己的方式傳遞出一種感情;另一方面,讓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接收,並且每一個人接收的感受都是不同的。

04.多和孩子溝通,尤其是在孩子思維發展的窗口期!

邏輯能力通常都是和孩子的智商掛鉤,兒童的邏輯思維訓練存在一個短暫的「機會窗口」,這個窗口期對應於兒童大腦迅速發育的2-6歲(2歲之前的孩子太小,還沒法怎麼訓練)

在日常生活中,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先穿襪子,再穿鞋子?為什麼鞋子還有左右之分?還在如果在看自己做飯,告訴孩子為什麼要煮菜先放油,有什麼順序?原因可以這樣說:正是因為這樣的先後順序才成了你飯桌上最喜歡的菜了呀!讓孩子小小年紀讓他們有一個思維的意識,了解做事情是有先後順序的!

思維力重要的是進行思維訓練,然而思維訓練的目的歸根到底是為了開發個人的智力潛能。天賦只是一種潛能,只有經過長期的技能訓練才能將它轉化為現實的能力。

習得思維力三部曲「See--Think--Wonder」的精髓就是:教會孩子仔細觀察;多找信息、多聽、多看;多角度思考;有理有據得出結論。牢記精髓,並用到實處,用心去好好培養,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國家之棟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oMCx20BMH2_cNUgM7s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