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界一直有兩個不同的聲音:「生命在於運動」,還是「靜,以修身」?相信你的周邊也會有一些人運動成癮,每天某圈步數1萬大多,甚至近2萬,但是不久之後就會發現很受傷,刷步數也戛然而止;
而也有的人堅持「以靜養身」,每天做的最大的運動量就是在辦公室溜達幾步或者到樓下買菜的那幾分鐘,但是這些人往往「三高疾病」如影隨形。這兩種情況都是普遍存在的。
那麼問題來了:你全力以赴地運動好?還是慢悠悠的好?其實,這兩個極端方式都不可取,今天就用著名心血管病專家胡大一教授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什麼是真正有效的健康方式?
「日行萬步」究竟科學嗎?專家親身試驗20年,答案今天一次說清
20多年前,胡大一的健康也曾亮起過紅燈,體重最高值曾達到92公斤,腰圍110厘米。而且,伴有高血糖、高血脂以及脂肪肝等疾病。而現在胡大一教授體重下降了22公斤,20年來保持穩定。脂肪肝也沒了,升高的甘油三酯下降了,而血壓也恢復了正常。血糖已經正常了14年。
那專家胡大一是如何從疾病滿身、大腹便便,變為今天的「無疾一身輕」的呢?用他的話說訣竅就在於:吃飯八分飽,日行萬步。
首先,為什麼要選擇走路的方式進行運動呢?
走路不僅簡單、經濟,而且是一種很好的有氧運動,能有效提高身體的耐力,在走路的過程中,氧氣的供需達到平衡,從而有助於身心健康。
日行萬步的時間和次數怎麼安排合適呢?
胡大一說了:要記住1357這四個數字。怎麼解釋呢?「1」,指的就是每天至少運動 1 次;「3」意思是每次連續運動不少於30分鐘;「5」呢就是每周要保證 5 天運動;「7」指的就是運動時的心率不要超過(170-年齡)次/分,或在這個數值上下浮動,不能相差太大。
運動的強度如何控制?
這個也很好判斷,就是在行走的過程中有微微氣喘,但還能與同伴正常交談,這就是合適的運動強度。如果一點喘都沒有,證明運動強度太低,達不到鍛鍊的效果;如果大氣直喘,不能與同伴同伴正常交談,表明運動強度過大,身體難以承受。所以,兩者皆不可取。
當然10000步也僅僅是個概數,並不是嚴格的1萬步整。在日常的執行當中,胡大一教授每天能保持在13000到15000步。一些國際心臟學術機構也推薦日行1萬步,中國膳食營養指南建議日行6000步,而最近有一些說法是15000步。其實,整體而言就是執行過程中真的不必過於刻板。每個人的身體是有差異的,可以根據自身條件進行靈活調整,另外,要謹記運動鍛鍊又要循序漸進,忌諱突然上量上強度。
除了日行1萬步,要想養生,還要做到什麼呢?
碎片化時間運動
將日行萬步作為日常習慣,形成規律,改變見到椅子就想坐下,見到床就想躺下的習慣。更要杜絕刷手機一刷就好幾小時的壞習慣。
可以嘗試利用碎片化時間運動,比如走路上下班,辦公的時候每隔一小時起來活動5到10分鐘。原則是:能站著不坐著,能走著就不站著。
不貪嘴
美國科學家曾經做過兩群猴子的實驗,研究人員將200隻猴子分成兩組,一組猴子頓頓管飽,另外一組嚴格控制,只吃八分飽。跟蹤十年之後發現:頓頓吃飽的100隻猴子當中,過半數的猴子得了脂肪肝、冠心病、高血壓,而且100隻猴子死了50隻,而控制八分飽的那100隻猴子中只有12隻死亡。這說明:貪嘴,吃撐是有害於身體健康的。而適當控制飲食是有利於長壽的。看來常說的「吃得多,死得快」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並非笑談。
每晚堅持泡腳
如果不是體熱之人,或者患有嚴重疾病的人,最好堅持每晚泡腳,促進腳部血液循環,血管會適度擴張,氧氣會被運送到身體各個細胞,身體氣色自然要更好。
此外,每晚堅持泡腳,可以放鬆壓力,把淤堵在下肢的血液運送到心臟,促進血液暢通,所以每晚堅持泡腳的人往往更健康,睡眠更好。
正常泡腳的水溫在35°-45°之間,泡腳時間為半個小時左右,最長不超過40分鐘,可以用生薑、艾葉、花椒等泡腳,起到溫經通絡、祛風寒、祛濕氣的養生功效,如果每天都能泡腳,那麼這些泡腳調料可以隔天使用。
所以,為了健康,堅持「日行萬步,吃飯八分飽」。你贊同嗎?你又做到了嗎?歡迎在下方留下您的觀點!
以上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