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又來啦!
近幾年的電影市場,不再是單一類型片專美的天下,電影類型逐漸呈現多元化的發展,這是華語電影工業類型化發展的必然產物。
就拿今年春節檔來說,饒曉志導演的《人潮洶湧》就很與眾不同。
首先,電影敢在春節檔上映,接受全國人民檢閱,說明有實力有底氣。
其次,《人潮洶湧》還擁有劉德華、肖央、萬茜為首的「神仙陣容」,低調卻奢華。
不過,《人潮洶湧》並不是常規的的合家歡喜劇,在春節檔看起來很不入流。
這樣的電影,可能沒有特效大片先聲奪人的視覺效果,也沒有花樣百出的營銷噱頭,而是固守著電影最初的特色,用精妙的故事結構,深入人心的角色刻畫,建立與大眾的共情。
越是這樣的作品,越擁有逆襲的潛質,尤其在觀影基數如此之大的春節檔,即便不能占儘先機,其後半程也可能依靠良好品質和過硬口碑發力而最終逆襲,曾經的《紅海行動》《流浪地球》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打動你的瞬間,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激活大眾埋藏在心底的熱血。
《人潮洶湧》,是這個春節檔最獨特的存在。
1、精彩優秀的故事
在電影發展的120多年裡,類型片的潛力也已經挖掘至深,各種橋段已被寫盡,觀眾口味愈來愈刁,但《人潮洶湧》仍能讓人有眼前一亮之感。
眾所周知,《人潮洶湧》改編自2012年的日本電影《盜鑰匙的方法》,原版由堺雅人、香川照之、廣末涼子領銜主演,在豆瓣網獲得了8.5分的高分。
但很少有人知道,該片的靈感最早源於導演饒曉志在2007年的一個劇本,兩位身份各不相同的人,因為一次意外互換了身份,從此開啟了不一樣的人生。
在創意上的撞車,讓該片最終選擇購買了後者的版權,但並不妨礙導演對這個戲劇化的故事進行本土化的二次創作。
與其說是對原版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編,倒不如說沿著導演最初的路線,並在這10多年的不斷打磨中,從角色到故事完全翻新。
因為對比兩版就會發現,原版《盜鑰匙的方法》最終訴求講述的是中年危機、社會壓力,而《人潮洶湧》則是專注小人物共勉、勵志奮鬥的主題,二者已經是兩個完全截然不同的故事。
單拿《人潮洶湧》來說,劉德華與肖央飾演的角色,一位獨行殺手,一位龍套演員,二人身份對調,彼此變成了對方。
由於二人性格特質之懸殊,生活環境也可謂天壤之別,交換身份之後,不但意味著他們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而且角色所固守的一切:生活信條、日常習慣都是與當下環境「格格不入」。
如此特色是電影成功塑造戲劇張力的基礎。
這邊,當失憶之後,劉德華飾演的周全在垃圾堆一樣的房間裡,發現自己「沒有固定工作、群演也演不好,長一張老臉,名字叫小萌」,所以「想死也是應該的」。
那邊,肖央飾演的陳小萌遭遇「飛來橫福」,中年廢柴搖身一變成神秘富豪,面對如山的人民幣,淚流滿面,也分不清他究竟是哭還是笑。
這樣的格格不入,隨之而來的就是將角色代入故事後所營造張力。兩位角色隨後的故事和遭遇,也會引發觀眾好奇。
看這樣的電影,能強烈的感受到編劇和導演對故事的駕馭,圍繞身份互換的細節也能夠前後呼應,也能發現創作者在其中賦予的情感力量,恰恰是命中我們內心的地方。
生活中但我們,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何嘗沒想過換個活法?
2、失去一切後的重生
用導演饒曉志自己話來形容,周全與陳小萌就像自己身處於人生的兩個階段,在年輕的時候,更有代入感的是影片中肖央飾演的陳小萌這一角色,但是隨著閱歷的累積,自己對劉德華飾演的周全逐漸更有感觸。
導演的話,何嘗不是你我內心的寫照。無論面前是頹廢消極的生活,還是光鮮華麗的人生,難道不就是你我人生中不同階段嗎?
試想假如是自己一覺醒來記憶全無,而又要面對這樣的一個爛攤子,自己又會怎麼辦?又或者,對自己現有的人生,可以打幾分?又是否有能力去做積極的改變呢?
電影給出了可供選擇的答案。
這邊,周全人如其名,做事有條不紊滴水不漏,從做筆記了解「自己」,到將垃圾堆一般的房子收拾的井井有條,還努力鑽研表演、哪怕出演龍套也是一絲不苟,大晚上扮小丑做兼職,甚至開始嘗試著和萬茜飾演的李想進行一場戀愛。
那邊,陳小萌改變了環境,生活富足且有了錢,但生活習慣無法更迭,偌大整潔的房子不一會就變得又亂又髒,而那些錢他自己並沒有花掉,反而被用來還帳,也被他用來營救自己的「目標」。這個人雖然作風馬虎,但天性善良。
《人潮洶湧》的觀點非常明確,即便一個人失去記憶,甚至失去了任何有價值的東西,也不要灰心。優秀的人換個糟糕的環境依舊會成功,學習能力、行動能力、生活習慣這些都是成功的關鍵,電影默默告訴那些處在低谷的人,努力付出就能改變生活。
3、已臻化境的表演
不得不說演員。
在這樣一部強調戲劇衝突和人物性格的電影里,演員的表演是看點,也是這部電影成功的關鍵。
演員的每一個表情,每一個肢體動作都更加具有存在感,要用角色傳遞出劇情信息。更何況,身份更迭的他們,要經歷不同階層不同環境的對比,這對演員有著極高的要求。
從藝40年,出演過無數角色的劉德華,是飾演周全的完美選擇。
所以無論是一酷到底的殺手,還是默默無聞的群演,整體風格上偏嚴謹,偏收斂,但毫釐之間的眼神和氣質「出賣」了角色此時的心態。
用劉德華自己的話來形容,「我好像重新再走一遍我劉德華的生活,在戲裡面我變成一個臨時演員。」
那面對未知生活的不安陌生感,哪怕飾演龍套時一絲不苟的篤定氣質,他所飾演的正是那個未經世事的自己。
電影中的另一位關鍵人物陳小萌,誇張惡搞,適度吐槽,但不低俗。
無論是兩部《唐人街探案》里兩幅面孔的角色,還是《情聖》里一肚子花花腸子的中產階級,肖央已經證明自己非常適合出演這樣「外表戲多,內心戲更多」的小人物。
片中陳小萌那種人前背後兩幅面孔、故作姿態的形象,讓人忍俊不禁。
假如一位演員能在兩個截然不同的角色中遊刃有餘,演什麼像什麼,而不是演什麼都像他自己,那這個演員我覺得是可以一贊的。
片中他和劉德華有不少戲中戲飆戲片段,觀賞性非常高。
不要忘了飾演李想的萬茜,此次飾演一位獨立女性,非常符合角色本身的氣質。這個單親媽媽在「人潮洶湧」中換了個活法,繼續「乘風破浪」。
本片三大主演,無一不是演技已臻化境,演員精彩的表演帶來的親切之感,讓好演員與好故事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同時,導演饒曉志也在片中埋藏了無數「迷影級彩蛋」,從「性轉」的《喜劇之王》,到「天王對決」的《旺角卡門》,令人驚喜。結尾劉德華26年之後再度騎上烈火戰車——本田NSR250,讓影迷夢回《天若有情》。
片中極具爆點的段落是劉德華教肖央演戲,更是一出幽默版的《無間道》的天台對決。
加上郭帆導演在片中第一句台詞,電影像是給劉德華的一封情書。
4、出乎意料的顛覆
對了,還有反套路,這是導演饒曉志賦予該片的另一大特特色。
因為本身就是「互換人生」的劇作基礎,導演在此之上,也盡一切可能的進行顛覆式的詮釋。
比如周全來到陌生的環境中,想要找到密碼解鎖手機,發現海報上的一串字符,這在大多數電影中都是提示密碼的關鍵,可結果並沒有如願,因為這串數字並不是密碼,而是...
還有促成結尾一刻的綁架案,到最後我們才發,面目可憎的大叔,竟然是為了救孩子逃離「殺手」的魔掌,原來大家在生活里,都是在扮演著別人。
饒曉志多次使用了諸如此類的顛覆設置,殺手不冷血,身份不簡單。
結尾,人生中處處被騙的暉姐,最後竟然在廢棄的劇場裡,反客為主,令人叫絕。
從細節呈現到情節設置,是導演對劇作既定結構和觀眾慣性思維的打破,隨時隨地,都在出乎你的意料。
5、人潮洶湧,感謝遇見了你
在《人潮洶湧》中,觀眾可以得到各種不同的情緒體驗。開心,勵志,熱血,以及感動。
在被交換的人生,彼此都沒有改變自己的生活信條,而是沿著自己多年以來養成的慣性,繼續現有的生活。但是,讓他們生活發生天翻地覆改變的,不是他們一直以來生活信條,而是遇到的那個TA。
周全一開始也是萬念俱灰,他也崩潰過,望向房樑上的繩子,他險些一了百了,直到他遇到了李想。把李想當做指路明燈,從想要報答對方的恩情,到嘗試著與對方談戀愛,才從逆境中堅持了下去。
陳小萌也是如此,生活發生天翻地覆的他,一開始也是自暴自棄,想要永遠的頹廢下去。但之後他也遇到程怡飾演曾九蓉,後者的出現也激活了他善良的天性,他開始不顧自己「殺手」的身份,想要營救自己的獵物,還把錢送給對方讓他遠走高飛,他一直在想著別人。
這其實才是本片中最巧妙的主題,那就是:堅持自己信念的你我,在人生道路上的急轉彎,幸好遇到了你。
生活中的我們大都是無名之輩,都難逃世事變幻,潮起潮落。
社交網絡變得越來越快捷,人們的內心卻變得愈發孤獨。電影中無論生活光鮮的周全,還是頹廢消極的陳小萌,他們的共同點,都很孤獨。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周全與陳小萌設定是一種現實意象的化身,他似乎就生活在我們身邊,甚至就是我們自己。
我們每個人都不會是完美,但我們也都在努力追求完美,在這條艱辛的路上,每個人都是孤獨而迷茫的。
但或許就因為遇到了TA,讓我們的人生才能「起死回生」。
畢竟一直在努力,沿著自己生活信條奮鬥的我們,有一半的動力,是來源於身邊一直支持你的TA。
如今,大銀幕上最缺這樣的電影,講述小人物,讓我們心情愉悅且產生共情。
經歷了2020年的我們,迎來了2021年的春節,一部電影,打動了大銀幕與現實的任督二脈。
在新的一年裡,我們也要換個活法,滿懷熱血迎接新的生活。
新春佳節,一定要帶上家人朋友去看這部治癒人心的作品。
人潮洶湧,感謝有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WMycj3cBDlXMa8eqNlr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