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果不是來自夏威夷?丨謠言粉碎機

2020-04-01     第一財經廣播

吃貨們在美食界馳騁這麼多年,或多或少都會被這些食物名字給「騙」過,比如重慶雞公煲不是來自重慶,魚香肉絲里沒有魚,老婆餅里沒有老婆...夏威夷果也不是來自夏威夷哦,來看看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劉少偉教授怎麼說。

夏威夷果其實來自澳洲?

吃起來特別費勁的夏威夷果也是種子,它的原產地不是夏威夷而是澳大利亞,所以它另外一個名字「澳洲堅果」其實是更準確的。

澳洲堅果Macadamia ternifolia是山龍眼科澳洲堅果屬的植物,用來食用的是其中的三個種,它本來是澳洲土著果腹的食物,十九世紀末傳到夏威夷後得到了充分的研究和培育,現在夏威夷果這個名字反而更為人所知。

夏威夷果的前世今生

故事是這樣的:

19世紀中期,著名植物學家費爾南迪·凡·繆勒和澳洲布里斯班植物園主任沃特·希爾在土澳東北部昆士蘭州的低地雨林,發現了一種結著堅果的高大果樹,隨後為紀念好友約翰·麥克丹姆博士Dr. John Macadam,給它命名為Macadamia integrifolia,即澳洲堅果樹。在這之前,這類堅果也在當地土著的食譜中,不過要經過一番處理去除毒素才可食用。

過了不久,希爾在植物園內準備繁育這種植物,某次他讓助理砸開種殼,助其更好發芽。小助理忍不住誘惑,竟吃起了種仁,這著實嚇壞了希爾,因為當時普遍認為它們有劇毒。不過助理卻安然無恙,聲稱美味無比。而後希爾也嘗了下,果然如此,隨後這種「果樹」就被他贈與了世界各地的朋友。

1881年,夏威夷果樹被引入夏威夷,給甘蔗當防風林,可惜效果不佳。反倒其果仁風味極佳,火速征服了海島居民,開始被大面積種植。恰好夏威夷陽光充足,雨水豐沛,非常適合果樹生長。

很快,夏威夷就成為夏威夷果最大的產地。所以,這顆源自澳洲的堅果也就 「順理成章」地被冠上了「夏威夷果」(Hawaii Nut)的名號。

夏威夷果有最堅硬的外殼

夏威夷果樹在種植後,在秋天豐收的季節,隨處可見一串串「青皮糰子」掛在樹上。果實成熟之後,便會自己掉落。

所以,收穫夏威夷果相對簡單,只需從地上撿起成熟的果實就可以啦!

到這裡是不是有點疑惑?夏威夷果的外皮不是硬硬的棕色的嗎?

那是我們常見已經炒制好的果仁,新鮮的澳洲堅果被一層光滑厚實的綠袍包裹著。這層富含纖維素的果皮通常不開裂,也很好剝除。

為什麼夏威夷果不便宜?

夏威夷果雖然收穫過程容易,但是果樹生長需要幾年的時間,而且每棵樹上的果實有限。加上人工採摘、處理等環節,乾果之王也就有了與其匹配的價格。

有營養

夏威夷果的果仁營養豐富,含油量70%左右,蛋白質9%,也含有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富含礦物質和維生素,有「乾果皇后」的美譽。

夏威夷果中的鈣、鎂、磷能輔助維持骨頭與牙齒的健康;銅、維生素B2、鎂也能促進腦部神經的發展。夏威夷果中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膽固醇、保護心腦血管系統。

1、防治心血管疾病:

夏威夷果油這種單不飽和脂肪酸含量極高的天然植物油,不僅自身不含膽固醇,同時還可以降低血液中壞膽固醇的含量,同時又能維持好膽固醇的含量。這種一箭雙鵰的雙向調節作用是其他脂肪所不具備的。這也是夏威夷果為什麼能預防心臟病的原因。

2、防治糖尿病:

夏威夷果中富含的單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壓、調節和控制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脂質代謝,是糖尿病患者最好的脂肪補充來源;此外,夏威夷果中富含的抗氧化劑,可以限制糖尿病患者體內的過氧化過程。

3、抑制腫瘤發病率:

乳腺癌相關研究報道說,婦女如果每天有一餐食用夏威夷果,能減少25%的癌症危險。單不飽合脂肪酸攝取較多的婦女患乳腺癌的比率大幅降低。研究人員建議人們應以單不飽合脂肪酸替代多不飽合脂肪酸,從而降低患乳腺癌的危險性。

4、防治風濕性關節炎:

研究發現:夏威夷果油中富含的維生素E能起到一個「有益的類似抑制物的作用」。人體攝入夏威夷果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它們將分解產生抑制炎症的荷爾蒙。因此長期食用夏威夷果可以預防風濕性關節炎。

巴西松子不是來自巴西

松子是松樹的種子這件事大概很多人都知道,但你可知它是哪種松樹的種子嗎?其實松子並不是某一種植物的種子,松屬中能夠出產松子的植物有幾十種,最主要的食用種是紅松Pinus densiflora,它的松塔有巴掌大,種子是光溜溜的,成熟後從枝頭直接自由落體到地上,傳播種子依靠的是松鼠等小動物。

公園中常見的油松和白皮松雖然也能結出松子,但是它傳播種子依靠的是風力,種皮上有很大的翅,可食用的部分相對就很小了,雖然能吃但是基本不會被拿來食用。

除了種皮堅硬的紅鬆鬆子,這些年市場上還有一種價格更高的薄皮鬆子出售,商家稱之為巴西松子,不過這種巴西松子可不是從巴西來的,它是西藏白皮松Pinus gerardiana的種子。

西藏白皮松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附近,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和我國西藏都有出產,英文名是chilgoza pine,住在國外的朋友們如果饞巴西松子了可不要去搜 brazilianpine nut。

巴西確實有一種叫做巴西松Araucaria angustifolia的植物,但它產不出巴西松子也不是松樹,而是南洋杉科的植物。巴西松體型高大株形奔放,成熟球果有小西瓜那麼大,種子倒是也能吃,但是種皮厚到需要用特製工具才能打開,因為個太大了,大到能卷上培根烤著吃,感覺不像是零食而更像正餐,不過味道還是不錯的,至少巴西人民很喜歡它。

荷蘭豆

荷蘭豆的「前世今生」和夏威夷果有著幾分相似之處,荷蘭豆早在1萬多年前就出現在緬甸的邊境了,後來擅長貿易的荷蘭人把它帶到了中國,便有了這名字。

紐奧良烤翅

紐奧良烤翅更是和產地沒有太大關係啦,因為紐奧良只是中國人對烤翅味道的一種叫法,所以你們去了奧爾良,可別四處找烤翅吃啦!

蝦片

你可能要說,啥?蝦片里竟然沒有蝦?可我吃著明明有蝦味呀!只是因為裡面加了些許蝦汁或是海鮮粉調味,才騙過了你的味覺。

蟹肉棒

不只蝦片里沒有蝦,其實蟹棒里也沒有螃蟹。蟹肉棒實際上是用魚糜加工而成的,模擬雪蟹腿的質感做出來的。

菠蘿包

對滴,菠蘿包里也沒有菠蘿,它的主要原料是糖、雞蛋、麵粉等等,只是形狀酷似菠蘿,才因此得名。

作者:陳夢清

編輯:侯憶楓

監製:王俊稷

聲明:本文系第一財經廣播微信公眾號獨家內容,轉載前請聯繫後台授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lryM3EBnkjnB-0z4cC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