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輸在起跑線的諾獎得主:「我們有些人就像烏龜,走得慢。」

2020-01-13     留學全知道

不要擔心輸在起跑線,如何贏在終點,不僅要看一個人的選擇和努力,還要看他的格局和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作者:安柏;來源:花生地(ID:Amber201606)

10月9日,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了 John B. Goodenough古迪納夫和其他另外兩個科學家,為表彰他們在鋰電池領域做出的傑出貢獻。

Goodenough這個姓很有意思,直譯就是「足夠好」。

「足夠好」爺爺不僅以97歲高齡刷新了諾獎得主記錄,還以他「輸在起跑線」的履歷刷新了我們的認知:

是個閱讀障礙患者,在小學和中學,受過不少嘲笑和戲弄。

童年家庭關係緊張,高中時父母離婚,父親很快和自己助手結婚,缺乏家庭溫暖。

大學學費要900美元,家裡只給他35美元,只能邊上學邊打工賺學費。

自己興趣是文學,本科修的也是古典文學,換了幾次專業才轉到數學。

大學期間適逢「珍珠港事件」爆發,美國參戰,自己也加入了美國空軍。

博士又轉向物理方向,第一次新生考試還考掛了……

以現如今老母親的高標準看來,古迪納夫簡直就是「輸在了起跑線」—— 先天「缺陷」,家庭不和,缺乏規劃,還遭遇戰爭。

那麼,一個嚴重輸在起跑線的人,是如何贏在終點的?

01. 劣勢也可以轉化成優勢

關於閱讀障礙症,在中國並不是一個讓人熟悉的話題,但這樣的孩子還是有相當比例的。全球每5個人中就會有1個人或輕或重出現閱讀問題,英語國家比例要比漢語國家高。

關鍵是,這個問題不易被家長和老師發現,孩子經常被誤診為「學渣」。

如果對閱讀障礙症的人進行腦部掃描,會產生一個異常的圖像:在大腦管理閱讀和文字的關鍵區域中,大腦灰質比正常人要少。這導致他們無法像正常人一樣閱讀文字。

正常人看一段話是這樣的:

而閱讀障礙症患者看起來卻是這樣的,就像轉換過程中出現亂碼:

在傳統教學中,雖然「聽」也占了一定比例,但是孩子學習大部分還是要通過閱讀進行,如果這方面出現困難,學不會、成績差是很自然的結果。

只是,成績差還不是唯一的後果。

從幼兒園開始,別的小朋友就能開始看簡單的讀物了,而自己卻看不懂,這就很難集中注意力安靜地坐在那裡看書,被人認為專注力差或調皮搗蛋;另一方面同學會覺得你笨,家長會覺得你偷懶,這導致灰心喪氣、叛逆甚至絕望。

一般來說,閱讀障礙症能診斷出來往往都要小學三年級以上,這時孩子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心理問題。

更普遍的情況是,不少孩子並沒嚴重到可以被診斷為「閱讀障礙症」,但他們不是「視覺型」的孩子——偏好和擅長閱讀,而更偏向於「聽覺型」和「觸覺型」,也會出現類似的學習差、不專注、低自尊的現象。

如果得了「閱讀障礙症」,是否就給孩子的學習判了「死刑」?

這個答案是否定的,看看古迪納夫的例子就知道了。

當古迪納夫是個孩子時,閱讀障礙症雖然給他造成了很大困擾,但是他通過探索自己熱愛的大自然、文學詩歌等,對這個世界有了更深的認識,也獲得了力量。最後他克服了困難,並且考上了耶魯大學。

有意思的是,研究表明,閱讀障礙症這個缺陷,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扭轉成優勢。因為在不能流暢閱讀、比別人看書緩慢和費勁的情況下,卻會讓人花更多時間思考。

如果閱讀障礙症患者有勇氣和毅力去和這個「缺陷」鬥爭,他們比別人想問題會更認真,也會更深入。

格拉德威爾在《逆轉:弱者如何找到優勢,反敗為勝?》一書里論述,有些旁人看來的優勢其實是劣勢,而有些劣勢,卻可以轉化成優勢。閱讀障礙症就是這樣的劣勢。

有這樣一個實例,一個閱讀障礙症患者長大後卻變成了著名的大律師。雖然他還是讀不准單詞——這是閱讀障礙者常犯的錯誤,但他在盤問嫌疑人時卻異常出色。

那個大律師說:正因為我閱讀能力不行,所以我只能通過專心聽講、問問題來學習。這意味這個我必須簡化問題,直接提取出問題的本質,這種做法具備強大的力量。

正如古迪納夫,達文西、愛因斯坦、喬布斯等名人都或多或少也患有閱讀障礙,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們變得偉大。而且那些克服了閱讀障礙的人說,正是自己的成長經歷使我學會了如何輕鬆面對失敗——因為困難從來就是我生活的組成部分。

02. 找到熱愛並擅長的事情,做得足夠久

很多家長反映,我們支持孩子做自己熱愛的事,但是他現在都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那該怎麼辦呢?

這些家長的孩子,一小部分在讀中學,很多只是在上小學和幼兒園。

除了少數一早就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想做什麼的孩子(其實這也很有可能會隨著成長變化),大多數孩子對自己將來想要做什麼心裡沒數,這是很正常的。

通過不斷嘗試和摸索,找到自己熱愛並擅長的事情,不正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嗎?

這裡面有家長的啟蒙,有老師的引導,更多還是靠孩子自己去體會,去探索,還有就是在命運軌道上聽到機遇的召喚。

古迪納夫不就是這樣嗎?他出身在一個文科家庭,從小也喜歡文學,那時候他和科學的距離,有如地球和月球。連上了大學,也是按照原來的興趣選擇古典文學專業,後來又轉學哲學,期間還為了湊學分,選修了兩門化學課。

在他尋尋覓覓的時候,貴人的指引來了,一個數學教授看他天賦不錯鼓勵他學數學,最終畢業時古迪納夫獲得的是數學學士學位。

在空軍服役期間,古迪納夫被派到一個太平洋島嶼上去收集數據搞氣象。不久又來了一個機會,美國政府出資讓軍人深造,而他有耶魯大學教授的推薦,那麼他是繼續學數學嗎?

不,更吸引他的是科學哲學。服兵役期間,一本《Science and the Modern World》(《科學與現代世界》)成為了他的枕邊物,物理成了他新的夢想和人生方向。

在申請芝加哥大學物理系時,他被面試官打擊:物理學裡所有厲害的東西,人家在你這個年紀都已經搞完了,你現在才想著開始啊?

在那個輝煌的時代,也是講贏在起跑線上的!愛因斯坦26歲提出相對論,愛迪生32歲點亮了白熾燈,居里夫人36歲時已經拿到了諾貝爾物理獎,看看古迪納夫,26歲才開始決定學物理的確好像晚了點。

這時候古迪納夫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他堅定地選擇了物理系,研究方向是固態物理學,師從著名物理學家齊納(30歲發明了穩壓二極體),在芝大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在人生方向上,齊納也給了他很大影響,他對古迪納夫說:「你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找到問題,第二個問題是解決問題……」

畢業後,古迪納夫去了麻省理工學院的林肯實驗室工作,到了1976年,憑著出色的工作表現,他進入牛津大學任教併兼任無機化學實驗室主任,才開始對固體化學電池材料的研究。

這一年,他已經54歲。

晚了嗎?

在90歲時,古迪納夫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才90歲,還有的是時間。

古迪納夫總喜歡這麼說:「我們有些人就像是烏龜,走得慢,一路掙扎,到了而立之年還找不到出路。但烏龜知道,他必須走下去。

他又補充說:「這種貫穿一生的爬行有可能帶來好處,尤其是在你穿越不同領域,一路收集各種線索的情況下。你得有相當多的經驗,才能把不同的想法融匯在一起。」

走點彎路是不要緊的,輸在起跑線也是不要緊的,關鍵是最終能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業,並且深耕下去。

還有,就是要做得足夠久。古迪納夫雖然開始得晚,輸在起跑線上,但是他活得長啊。身體很重要,龜兔賽跑為啥烏龜能勝出呢?是因為烏龜比兔子活得長,跑得慢點不怕,關鍵是要跑得久!

03. 做個好人,做人類需要的事情

在拿諾獎前,古迪納夫已經拿了很多重量級獎項,比如英國皇家學會的科普里獎章(CopleyMedal,曾授予愛因斯坦和霍金)、美國國家科學獎章、美國費米獎等等。即使沒獲得諾獎,些獎項也足以證明他對人類社會做出的貢獻。

在《科技日報》的一次採訪里,曾經師從古迪納夫攻讀博士的恩力能源總裁戴翔說,古迪納夫老師給我職業發展建議時說 「要做人類需要的而非想要的事業。

而古迪納夫一生都在踐行這句話。

看到人類面臨的能源危機,需要尋找替代能源,而儲能電池是新能源發展的瓶頸。因此,他開始研究鋰電池,雖然已經做出了很大貢獻,但面對目前鋰電池仍然存在的電解液安全問題,還有能量密度有限,他開始全力進攻全固態電池產業化——很可能是下一個改變世界的創新。

古迪納夫還非常隨和、樂於助人。

學生找古迪納夫探討問題,問他:「可以占用您的時間嗎?」古迪納夫都會開玩笑說:「我很忙,但是請進吧!」

93歲時,古迪納夫的老伴得了老年痴呆症,他每天下午都去養老院看望老伴並且送飯,直到老伴去世後,他才向學生提起。

去年12月,古迪納夫不小心把腿摔斷了,他還像往常一樣和大家聊天說笑,從來沒有一句抱怨。

「除了學習科學方法之外,古迪納夫教給我們最多的是做人。」 在接受《科技日報》採訪時,在古迪納夫研究組呆了3年多的中科院研究員辛森說,「在老師樂觀主義的影響下,我們會覺得人生遇到什麼事都不叫事兒。一輩子很長,要保持好的心態,不必去鑽牛角尖。

辛森今年5月回中國工作前,古迪納夫叮囑他,回中國後要做真正有意義的工作,「Do good things」(做好事)。

從古迪納夫的一生來看,一個人只有擁有大的格局,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做人類需要的事,才能走得更遠,在一生中觸碰到更高的高度。

諾獎獲得者當然是鳳毛麟角,但即使作為普通人,如果心地光明,與人為善,做對社會有用的事,即使最終不能獲得很大的成就,但是也能在這個過程本身獲得幸福感。因為和自利比起來,利他所能獲得的快樂和成就感要大很多。

不要擔心輸在起跑線,如何贏在終點,不僅要看一個人的選擇和努力,還要看他的格局和境界。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從來都是一代宗師的成長之路。

這就像古迪納夫在他辦公室門口貼的一首詩,來自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特蕾莎修女,題目叫做《Do it anyway》(《無論如何,還是要做好事》)

Do it Anyway

Mother Teresa

無論如何,還是要做好事(節選)

特蕾莎修女

People are unreasonable , illogical, and self-centered.

Love them anyway.

人們不講道理、思想謬誤、自我中心,

無論如何,還是要愛他們;

If you are good, people may accuse you of selfish, ulterior motives.

Be good anyway.

如果你是個好人,人們會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

無論如何,還是要做個好人;

If you are successful, you will win false friends and true enemies.

Succeed anyway.

如果你成功以後,身邊儘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敵人,

無論如何,還是要成功;

The good you will do will be forgotten tomorrow.

Do good anyway.

你做的好事明天就將被遺忘,

無論如何,還是要做好事;

What you spend years building may be destroyed overnight.

Build anyway.

你耗費數年所建設的可能毀於一旦,

無論如何,還是要建設;

People really need help,but may attack you if you help them.

Help people anyway.

人們需要幫助,但你幫了他們沒準還會受到攻擊,

無論如何,還是要幫助他人;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 have, and you'll get kicked in the teeth.

Give the world the best you've got anyway.

將你所擁有最好的東西獻給世界,可能你會受到傷害,

無論如何,還是要將最好的東西付出……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VRjGnG8B8wMrh2Li6-Z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