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是幫助有特殊需要的學生融入主流學校的支援系統。
機構老師聽到最多的一句話莫過於:「我的孩子什麼時候才可以進入到普通幼兒園和小學?!」
是的,進入到普通學校似乎成為了家長們衡量一個機構或孩子能力水平的標準。
為什麼要進入到普通學校?
因為普通學校為特殊需要的學生提供了與普通學生相似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同樣,也為他們提供了觀察、模仿普通學生的機會,創造了更多的與同伴互動的環境。
我們的原則:只要孩子能夠在最少受限制的環境中學習就把孩子安置在那裡。
一、什麼是最少受限制的環境?
換句話說,受限制的環境越高就說明學生更依賴他人的幫助才能在這個環境中學習和生活;受限制的環境越少,說明學生不需要他人的幫助就能夠獨立地學習和生活。
例如:康復機構和特教學校就屬於受限高的環境,或稱:結構化環境。普通幼兒園和小學、社區都屬於最少受限制的環境。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最少受限制環境原則可以參考下圖。
融合教育在中國已經進行了幾十年的探索和研究,很多城市的幼兒園與中小學的融合教育給特殊需要的家庭帶去了福音。融合教育也得到了越來越多家長的認可和支持。
二、進入融合環境的最佳時機
但,是不是孩子越早進入到融合環境就越好呢?當然不是!
如果特殊需要學生的能力不足,強制把學生安排到融合環境,弊會大於利;隨班就讀容易變成隨班就坐。
在學生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容易模仿普通孩子的不恰當行為,養成不良習慣。
未能爭取時間放在最需要的技能學習上。
因此,早期干預是融合教育的基礎!
也就是說早期干預做的好不好,決定了孩子是否能夠進入到融合環境;早期干預做的好不好,決定了孩子在融合環境的融入程度。
三、孤獨症兒童的學習歷程
孤獨症兒童一般會經歷怎樣的學習歷程?我們看下圖:
想要做好融合教育離不開三個方面的支持:學校、家庭和機構。
主流學校是實施融合教育的主要陣地。
因此,創造和諧、文明、友愛、互幫互助的校園文化是保護特殊需要的孩子最重要的成長環境。
特殊需要的兒童在普通學校遭到校園霸凌的幾率遠遠高於普通兒童。因此,其他學生的素質教育對於接納和幫助特殊兒童是非常重要的。
學校還可以獲得康復機構的支持。例如,培養影子老師,為特殊需要的孩子在普通班裡提供支持和輔助。
同時,康復機構還可以為普校教師提供特殊教育的培訓和技術支持。
家庭,一直是孩子成長中不可以缺少的,從醫院到機構,在從機構到學校,直至到社會,家庭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正確的選擇與溫柔的堅持,相信一切都會變好!
四、融合教育,我們能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