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不是魚!它是和我們一樣的哺乳類動物,地球用了46億年的時間才進化出如此神奇的生命,多少的機緣巧合才使得人類能和這星球上最大的物種在時間長河裡相遇共存,這是人類莫大的幸運。
鯨包含了大約90多種生活在海洋,河流中的胎生哺乳動物。分為鬚鯨和齒鯨兩類,齒鯨就是海洋館裡也能看到的虎鯨,還有捕食烏賊的抹香鯨等都是齒鯨類,鬚鯨則以是以磷蝦和浮游生物為食,有座頭鯨,藍鯨,長鬚鯨等。其中藍鯨被認為是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動物,目前已知的最大恐龍是阿根廷龍,也就90噸左右,而目前由美國國家海洋哺乳動物實驗室精確測量過的最長的一頭藍鯨是29.9米,最重的一頭是177噸,這只是精確測量過的,並非就是最大最重的,據估算藍鯨最大能生長到超過33米,體重可達200噸。可惜,這樣神奇的動物就快滅絕了,鯨的數量很難統計,據國際捕鯨委員會的資料,2006年藍鯨的數量已經不足一萬頭,而受海洋環境的變化和鯨魚少生少育的特徵,如今這個數量只會少不會多!
根據當前腦科學研究的成果得知,人類大腦中有一種特殊的紡錘體神經元,它和高層次認知處理有關,包括情緒,管理,判斷,道德,自我認知等。而目前只在人類,大猩猩和鯨類的大腦中發現這種神經元。而且多種鯨類還演化出性能超群的聲吶系統,遠比人類製造的先進得多。
擁有聲吶系統的虎鯨
人類很早很早就開始捕鯨了,最早甚至可追溯到史前時代。17世紀,荷蘭人,英格蘭人等開始組成龐大的捕鯨船隊,獲取鯨油鯨脂用於照明和潤滑等用途。到了18世紀,捕鯨船裝上了提煉爐,鯨油的「生產效率」也大大提升了,每次出海可以翻倍再翻倍的獵殺鯨魚。而到了19世紀,蒸汽動力的捕鯨船和爆炸性捕鯨叉的搭配,讓以往難以捕殺的藍鯨,露脊鯨等大型鯨類也難逃毒手。
被記載的是挪威人斯文德·福因(Svend Foyn),這貨於1864年開始使用改進的魚叉去捕殺大型鯨類,一開始不順手,他又把魚叉改進,這發展成後來的爆炸性捕鯨叉。
爆炸性捕鯨叉
1859年,石油的發現和應用逐漸替代了鯨油在工業領域的作用,但對鯨魚的捕殺並未因此而減少。
進入20世紀,鯨群數量的大幅減少讓各國的捕鯨業受到影響,人們開始反思是不是對鯨魚殺得太狠了。而在這之前,有多少種鯨魚已經被屠殺滅絕,天知道!
1931年,相關國家在日內瓦簽署了捕鯨條約,直到1937年才達成基本的框架。1946年在華盛頓召開了國際捕鯨會議,15國簽署了國際捕鯨公約,隨後國際捕鯨委員會(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縮寫IWC)成立。1982年7月國際捕鯨委員會通過了《禁止商業捕鯨公約》,自1986年開始,嚴格禁止商業捕鯨。但該公約有個漏洞,那就是公約第8條規定任何國家可以根據科學目的擊殺或者捕獵鯨,並應充分利用鯨的身體各部分。這就給日本等國繼續作妖留下可鑽的空子了。
國際捕鯨委員會標誌
人類為保護鯨魚所實施的第一次對捕鯨船進行攔截是1975年,當年綠色和平組織(Greenpeace)和前蘇聯的捕鯨船遭遇,綠色和平的橡皮艇橫在捕鯨船和鯨魚之間,阻止失敗,捕鯨叉還是越過橡皮艇把鯨魚擊殺,但這一幕被拍下,然後迅速在世界各地傳播,這促使國際社會採取行動,反對捕鯨。在後續的行動中,綠色和平又多次攔截了前蘇聯的捕鯨船,在行動中綠色和平發現,通過現場見證和錄像,把捕鯨場面展示給全世界,能有效阻止前蘇聯的捕鯨船,這些捕鯨船在見到綠色和平的船出現,就會停止捕鯨行為。「別拍!要臉!」前蘇聯作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帶頭大哥,這點臉面還是要的,丟不起,捕鯨這事也就有所收斂。但有一個國家就非常不要臉了,不用說大家都能猜到。
綠色和平組織的希望號
日本雖然於1951年就加入了國際捕鯨委員會,但它的加入只是為了拆台。一方面多次在委員會會議上提出廢除禁止捕鯨,還向其中一些成員國輸送利益進行賄賂以換取支持。另一方面商業捕鯨行為從未停止,1986年《禁止商業捕鯨公約》生效後,繼續以科研的名義大肆捕殺。日本的捕鯨歷史也很久遠了,在二戰後捕鯨也的確緩解了日本的食物短缺。但如今在鯨肉已經不受歡迎的環境下繼續捕鯨,甚至政府來補貼也要捕,這就很過分了。2008年奧斯卡獲獎紀錄片《海豚灣》就描述了日本捕殺鯨魚和海豚的殘忍行徑和那種反人類的三觀及偏執。2014年3月海牙國際法庭判決禁止日本在南極海域進行捕鯨,並認定日本鯨類研究所從1960年代就系統性的偽造謊報捕鯨資料,導致國際上對鯨的數量評估過高。就在判決的第二個月,也就是2014年4月,四艘日本捕鯨船又打著科研的名號出發去西北太平洋捕鯨了!
這個日本吧,說它要臉,它又極其不要臉,國際上的譴責和壓力那麼大,它依然逆勢而行。說它不要臉吧,在捕鯨殺海豚這事上又迷之執著,還宣稱這是自己的習俗和傳統,要堅持下去,仿佛被國際上施加壓力就不幹了會很丟人,倒貼也要干。所以說日本是非常邪惡和變態的,並不冤枉它。因多數國家三觀較正,對鯨魚採取保護的態度,這個變態就在2018年12月26日宣布將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然後2019年6月30號就退出了,看新聞說,好像7月1號就捕殺了一條。
被捕殺的鯨魚(非7月1日照片)
綠色和平組織雖然首開了攔截捕鯨船的先河,保護了少量鯨魚免遭屠殺,但由於自身資源和能力有限,遠未能阻止對鯨魚的捕殺行為,且堅持避免破壞和妨礙海上捕鯨船的溫和方針,這樣佛系的方式在遇到不要臉的東西時也就束手無策了。綠色和平的早期成員保羅·沃森認為有必要採取更直接的行動來保護這些受侵害的動物,由於理念不合,保羅大叔被綠色和平董事會給驅逐了。1977年4月保羅被驅逐離開綠色和平組織後,於6月創立地球軍環境社(Earthforce Environmental Society),1983年4月以「海洋守護者協會」的名稱在美國俄勒岡州註冊為非盈利公益組織。
海洋守護者協會標誌
海洋守護者協會會旗
海洋守護者協會創辦人保羅·富蘭克林·沃森 (Paul Franklin Watson)1950年12月出生於加拿大多倫多,保羅對日本也有過相當「激烈(zhongken)」的評價,他稱日本是地球上最恐怖的國家,並且稱捕鯨問題已成為日本頑固不肯妥協的「國家象徵」,甚至稱311大地震是日本遭到了天譴。由於比較激進的行動和言論,保羅大叔被日本,挪威,加拿大等國要求國際刑警將他通緝。
保羅·沃森
海洋守護者協會以保護鯨魚,鯊魚,海獅,海豹等海洋動物為主要目標。除傳統的宣傳,抗議,海洋守護者協會還採取較激烈但也是卓有成效的直接行動方式,如鑿沉停泊在港灣里的捕鯨船,在海上對攔阻目標投擲臭彈,投放網繩纏繞目標螺旋槳等。
向目標投放網繩
下圖,海洋守護者協會製作的海報,英文大意是「在它們能自衛之前,我們將一直幹下去」。可惜,鯨魚沒有武裝,在人性的惡面前,它們毫無自衛能力。這些年來,也只有海洋守護者協會在用行動來保護它們。
海洋守護者協會稱那些捕獵海洋動物的捕撈船為「海盜船」,自1979年以來,被他們弄沉的捕鯨船就有十艘。
在支持者擁護者眼中,海洋守護者協會是羅賓漢式的英雄,很多企業家,社會名人,演員等都捐贈資助過該組織。如007皮爾斯·布魯斯南,出演過《太陽帝國》,《蝙蝠俠系列》,《美國騙局》等片的克里斯蒂安·貝爾,出演過《一級恐懼》,《搏擊俱樂部》,《無敵浩克》等片的愛德華·諾頓等等。
向日本捕鯨船投擲臭彈
但海洋守護者協會這樣的直接行動方式也給他們帶來諸多麻煩和法律上的糾紛。俗話說,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既得利益方的各種反抗和打壓也層出不窮。如1995年一群加拿大偷獵海豹的人衝進他們下榻的酒店洗劫了他們的房間,協會成員及時逃走才沒發生流血事件。如協會在示威抗議時被警方阻擾逮捕。又如1979年協會第一艘船「海洋守護者號」為避免遭葡萄牙扣押而自沉等等,至於在攔截捕鯨船的行動中被衝撞被水炮攻擊那更是常態了。
上幾張圖,大家感受一下海洋守護者協會和捕鯨船的衝突。
海洋守護者的攔截行動
海洋守護者的攔截行動
海洋守護者的攔截行動
海洋守護者的攔截行動
海洋守護者協會船隻與捕鯨船衝撞
海洋守護者協會船隻與捕鯨船衝撞
海洋守護者協會船隻與捕鯨船衝撞
海洋守護者協會船隻與捕鯨船衝撞
海洋守護者協會從開始的一艘船發展到一個船隊。這個船隊被稱為「海神艦隊」(Neptune's Navy),又稱涅普頓艦隊或海王星艦隊,用於執行各種反捕撈與抗議行動。這些年協會有12艘船隻退役,這其中除上面提到的第一艘「海洋守護者號」自沉,還有「海洋守護者二號」被加拿大法院沒收,「海洋守護者三號」和另外兩艘則被加拿大漁業及海洋部查封,還有「艾迪·吉爾號」在攔截行動中被撞沉。
「艾迪·吉爾號」(Ady Gil)是一艘三體船,價值約150萬美元,在2010年1月的攔截行動中與日本捕鯨船相撞受傷,後來在拖拽回港途中沉沒。
艾迪·吉爾號三體船
吉爾號與捕鯨船相撞
嚴重受損的吉爾號
另一艘著名的船隻是「史蒂夫·歐文」號(MY Steve Irwin),該船曾是船隊的旗艦,排水量885噸。該船以「鱷魚先生」史蒂夫·歐文的名字命名。「鱷魚先生」全稱史蒂芬·羅伯特·"史蒂夫"·歐文(Stephen Robert "Steve" Irwin),1962年2月出生,是澳大利亞著名環保人士和Discovery的主持人,2006年9月在水下拍攝紀錄片時不幸被黃貂魚的毒刺刺中左胸身亡,在遭遇意外前他曾打算加入海洋守護者協會。
「鱷魚先生」史蒂夫·歐文
「史蒂夫·歐文」號於2006年加入海洋守護者協會的船隊,但它也是一艘二手舊船,到2018年底,由於維護成本和船齡過高,「史蒂夫·歐文」號退役了。在服役期間,「史蒂夫·歐文」號使用過黑色和海洋迷彩塗裝。
「史蒂夫·歐文」號
「史蒂夫·歐文」號
目前,海洋守護者協會的船隊有12艘船隻,還有MD500,西科斯基S-300輕型直升機和無人機,橡皮艇等。雖然這些船大多是二手的,但投入海洋守護者協會使用的時間都不算長,除「鮑伯·巴爾克」號(MY Bob Barker)是2009年投入使用,其他的都是2010年後的,還有兩艘是2018年才加入。
「鮑伯·巴爾克」號以電視主持人和動物活動家鮑伯·巴爾克名字命名,該船是他捐款500萬後從挪威購買的退役捕鯨船,曾經的捕鯨船,變身擔負起保護鯨魚的使命...
鮑伯·巴爾克」號
2015年初,海洋守護者協會購買了兩艘美國海岸警衛隊退役的巡邏艦。又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的慈善晚會上獲得940萬美元的捐款,後以1200萬美元的價格定製了「海洋勇士」號(MY Ocean Warrior),「海洋勇士」號長50米,最大航速30節(56公里/小時),可以執行遠程巡邏任務,2016年9月服役。
海洋勇士號
此外海洋守護者協會的船隊還有2010年服役的三體船「布里吉特·巴多特」號(MV Brigitte Bardot),2014年服役的機帆船「馬丁·錫恩」號(RV Martin Sheen)等,就不一一列舉了。
布里吉特·巴多特號
馬丁·錫恩號
海洋守護者協會在成立後的運作中,也很重視在媒體進行宣傳和教育大眾。先後與探索頻道等合作製作《護鯨之戰》,《海洋勇士》等電視劇和紀錄片。
護鯨之戰海報
海洋守護者協會的「直接行動」行為,也招來很多批評的聲音,日本鯨類研究所自然是恨死他們了,連綠色和平組織也譴責他們。2002年FBI反恐部國內處處長James F. Jarboe在國土資源委員會上所作證詞中,還將海洋守護者歸類作「環保恐怖主義分子」。
其實海洋守護者協會也多次跟日本接觸過,協商,談判都無果,還能怎麼辦呢?2017年,以舉辦2020年奧運會為由,日本通過新的反恐法案,宣布在捕鯨船附近進行抗議或者阻攔的環保組織的船隻都將被視為恐怖主義行徑。然後日本還將使用海洋監視衛星對捕鯨船和海洋守護者協會的船隻進行追蹤。在行蹤單向透明的狀況下,捕鯨船可以遠遠避開攔截的船隻,這場你追我趕的躲貓貓遊戲玩不下去了。
海洋守護者協會也宣布他們將停止追逐攔截日本捕鯨船,因為「直接行動」的做法已經沒有成效了。根據沃森的說法,他的組織「無法與他們的軍事級技術競爭」。
如今,日本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了,海洋守護者協會也還沒新的對策和行動,大海里的鯨魚還有誰來保護呢?但願海洋守護者們能儘快重新啟航吧,別忘了鯨魚還沒自衛能力,你們不要歇菜啊!
擴展連結是本號去年發的一個海洋守護者協會攔截日本捕鯨船的短視頻,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全文完,謝謝觀看!
本文由武裝志原創,歡迎關注,我們一起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