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後」的幸福生活——讀《同學五十年之後》有感

2020-01-04     唐山大牌

當廣場舞大媽們,用飛舞的彩綢,火火的秧歌,張揚著生命活力;當老年騎行隊,用雙腿驅動車輪,丈量起祖國大好河山;當伴隨著遊艇激起的雪白浪花,他們孩子般地發出歡呼時,相信誰都會情不自禁地在心裡為他們點贊。

這就是50後,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代人。他們在紅旗下長大,與共和國同呼吸、共命運,有過「指點江山」的意氣風發,也有過理想破滅的迷惘失落;有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陣痛,也有過「從頭再來」的壯志豪情。他們被時代洪流裹挾,為國家、為兒女、為家庭,操勞忙碌了大半輩子,終於迎來桑榆夕照,紅霞滿天。如今,他們各自家庭又是怎樣的狀態,他們的晚年生活一切可好?《同學五十年之後——八十二位老同學的家庭相冊》, 帶我們走近50後的世界。

這本書,真實記錄了原唐山機車車輛工廠子弟學校部分學生的人生經歷和退休後的生活,講述了出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一群人的故事。沒有名家作序,沒有花里胡哨的包裝。五十載蹉跎歲月,被1200張照片濃縮在沉甸甸的兩本書里。它樸實無華,定格的雖是庸常生活,卻又不乏溫馨浪漫,以小見大,折射出生活巨變與世事滄桑。

《同學五十年之後》是一本有特點、有意思、有嚼頭的書。說它有特點,在於她的作者劉連存也是50後的一員。他以平視的視角,反映記錄同齡人庸常的生活,親切自然。熟悉劉連存的人都知道,上世紀九十年代,他創建了唐山華盛超市有限公司。作為成功的企業家,到了一把年紀,他揮手自茲去,將事業交由晚輩打理,遍訪名山大川,做起了當代徐霞客。不僅收穫了健康身體和良好心態,還創作了不少攝影佳作,靠實力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

2017年的一次同學聚會,讓他下決心將鏡頭聚焦50後——這些可親、可敬、可愛的同學們。把他們寫在一本書里,為他們坎坷多舛的人生,奮鬥向上的經歷樹碑立傳;記錄下每個人工作生活經歷和退休後的生活現狀,加深彼此了解,組織一次不散的聚會;作為過來人,回首往事,審視當下,思考人生,深刻理解生命的含義,幸福的含義和成功人生的價值觀。他要把這代人的故事,還有退休後的生活,拍攝下來,用凡人瑣事記錄一段改革開放以來的巨變歷史。正是這種緊迫感、使命感,促使作者不畏艱辛,耗費一年多時間,足跡遍及唐山市區,甚至遠涉石家莊、正定、廊坊等地,訪遍82位同學家庭,累計拍攝兩萬多張照片。他像經營企業一樣認真,像新聞採訪一樣嚴謹,拍照,記筆記,還帶去作為同學的關心和溫暖。每個受訪者都熱情款待他,推心置腹地講述自己的人生經歷,讓他深切感到每個同學都有輝煌的經歷和足以立身的閃光點。他曾眼含熱淚,將鏡頭對準貧病交加但依然豁達開朗的老同學劉桂娟。她丈夫因病去世,她自己又患有重病,但是親友的善良關愛激勵了她,一個人靠賣饅頭、接縫紉活,拉扯倆孩子長大;她為山區孩子捐款;她不計報酬,由小時工變成一位殘疾人的「生活總管」,讓消極厭世的殘疾人萌生「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得知劉連存要來拍照,從不願示人的殘疾人破例應允「出鏡」,叮囑作者一定要弘揚社會正能量,表揚好人劉桂娟。機關工作搞得風生水起,退休後傾注社保服務的 「女強人」陳靖華;曾是企業供銷精英,而今「夕陽紅」同學群的群主安雲來;有四世同堂的和睦家庭,同時也是廣場舞骨幹的梁玉梅;臥病在床,感受丈夫精心照料和同學情誼的徐久榮……正是鏡頭下一個個自強、自立、自信的小人物,一張張寫滿快樂的面孔,讓這本書擁有了毛茸茸的生活質感,增添了立體感和厚重感。

說這本書有意思,在於讓讀者見識了別樣的老年世界。中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耳畔頻聞故人稀,眼前但見少年多。孤獨、寂寞似乎是全世界老年人的通病。但當年南廠子弟學校這群人,卻不是這樣,這本書的拍攝和出版,不僅向世人展示了唐山老年人的真實世界,更拉近了這群五零後同學的距離,增進了彼此的感情,也得以與大家分享他們的幸福生活。毋庸諱言,當下不少同學聚會,以金錢、官職來衡量價值,圈子來界定交往深淺。而劉連存卻打破了界線,讓同學友誼回歸本真、純粹。82個出場人物,有教師,機關幹部,個體經營者,技術人員,記者,企業家,但更多是普通工人。在他眼裡,大家都是養老金的領取者,鏡頭下一視同仁,他記錄了他們買菜、做飯、做家務、帶孩子、看電視、炒股……還有各式各樣的娛樂健身方式:釣魚、種菜、騎單車、健走、玩啞鈴、跳廣場舞……看到同學聚會,興之所至一起做廣播操的畫面;還有十位大媽搭著肩膀,玩著童年遊戲的場景,相信讀者不由得會心一笑:快樂真的與財富多少、職務高低無關。

說這本書有嚼頭,在於它為每個家庭建立了一份特殊「檔案」。作者拍攝初衷很明確:從每個同學平凡的人生中發現閃光點,為小人物「樹碑立傳」。他詳細展示了每個同學的家庭生活,天倫之樂,個人愛好,同窗情誼。他走進每一個同學家中,不厭其煩地記錄家庭細節,展現著每一家的客廳、臥室、廚房,家具和家用電器。就是這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在一些人眼裡沒有記錄價值的場景、物件,卻烘託了主人的脾氣秉性,志趣愛好,再現了「家庭」這一連接個體與社會的重要中間點。

被劉連存稱之為「家庭相冊」的這本書,顯然主打的是照片,但這並不意味著忽略文字。書中每幅照片,他都精心撰寫說明,每個人還配有幾百字的自述,粗線條地勾勒個人的人生足跡,讓讀者更明了照片背後的故事。文字與圖片相得益彰,形成互補,擴展了讀者的認知世界。毫不誇張地說,《同學五十年之後》又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民間記錄。拍攝中,劉連存有意淡化構圖、影調、色彩、用光這些「術」的東西,而是注重內容,加大照片信息量。他從個人、家庭出發,將人物生活場景向外延伸:居民樓前的綠地,小區的街心廣場,熙熙攘攘的菜市場,花團錦簇的公園……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本書擁有的民俗價值、社會學價值會愈加凸顯。

作為以50後為主角的這本書,《同學五十年之後》給讀者的印象是深刻的,更是親切的。看著一張張 「不服老」的面孔,你會生髮出許多感想:關於友情,關於親情,關於婚姻,關於家庭……通過這本書,50後們照見的是自己,70後、80後、90後們,遇見的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爸爸媽媽、婆婆公公。他們,就這樣真實地存在於《同學五十年之後》里,幸福地生活在我們身邊。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連存用一部相機、一段文字,記錄了中國50後們的幸福生活;他用一顆誠心、愛心,製作成世上最珍貴的禮物,呈獻給了走過半個世紀的同學們,和哺育他們成長的偉大祖國。

這,也許正是這本書的意義所在。

《同學五十年之後》作者簡介:劉連存,河北省唐山市人,生於1953年,1970年至1975年下鄉知青。回城後從事商業工作,1985年河北廣播電視大學中文專業畢業後經商,1998年創建唐山華盛超市有限公司任總經理、董事長至今。先後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財務管理專業、新加坡經營管理學院企業管理專業、美國紐約電影學院攝影專業學習。榮獲河北省優秀企業家,全國商業優秀創業企業家,全國商業優秀企業家等稱號。曾任華北理工大學經管學院兼職教授。1997年開始攝影,多幅作品在全國、省市報刊雜誌發表,2004年加入中國攝影家協會,現為中華全國攝影工作者協會京津冀分會副主席,唐山市民俗攝影協會副主席。著有紀實攝影集《同學五十年之後》《加拿大西部風光攝影》等。2019年榮獲首屆坎城國際攝影藝術節達蓋爾金像獎。


(本文作者:李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UHEugW8BMH2_cNUgpN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