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李晶
來源丨 愛貝睿
`當媽之前,很多人都暗下決心:一定要當個好媽媽,給孩子最好的。
可是當了媽之後你發現,孩子的生活瑣事一大堆,家務事一大堆,你還要兼顧孩子的科學養育,結果呢,隊友好像還不是特給力。
你似乎比有娃前更容易發脾氣了,你很努力想收住怒火,但還是容易因為一點小事爆發。
天哪,當個不發火的媽媽,怎麼那麼難?
想要完全不發火,就是很難。其實,這個問題,咱們可以換個思路來看。讓我們看看李晶老師是如何看待和處理「媽媽發脾氣」這個問題的吧~
如果你也愛看美劇,是不是經常看到這樣的畫面:
不管孩子犯了錯誤還是遇到挫折,總有一個淳淳教誨的老爸或者一個善解人意的老媽,與孩子促膝而談,老爸老媽的嘴裡,還會迸出充滿哲學意味的金句。
經過一番長談,孩子豁然開朗,打起精神迎接明天,老爸老媽欣慰的微笑。
這樣的場景塞滿了我的童年。我也暗暗下定決心,以後也要這樣對待我的孩子。後來,我學習心理學,更堅定了做一枚「溫柔堅定」媽媽的信念,腦袋裡想像著自己育兒生活的甜蜜時光。
可現實咣當一下給我震醒——我會經常壓不住火,和老公吵架、沖孩子發脾氣。
圖源:pexels
這讓我很困惑:為什麼做一個溫柔堅定的媽媽這麼難?
直到我最近讀到史丹福大學的凱利 · 麥格尼格爾博士的《自控力》一書,讓我在黑暗中找到一絲亮光:
許多媽媽和我一樣,因為累,我們很難做到自控,發脾氣後又不知道怎麼應對接下來的局面,結果變得更累。
凱利在《自控力》中說,自控力是一種有限的能量,身體的疲勞、壓力、心情低落會讓自控力損耗的更快。
圖源:pexels
人的大腦擁有的能量是有限的,當能量不足時,它會保存資源,開始削減各項能量開支,第一個被削減掉的,就是自控力,因為自控力是大腦活動中耗能最高的一項。
當大腦沒有理性監督的時候,它對事情的反應遵循「省力原則」,怎麼簡單怎麼來。
媽媽也許是這個世界上最辛苦的角色,現代社會對我們提出了太高的要求:
在單位,我們需要是獨當一面的業務能手,八面玲瓏處理好複雜的人際關係,薪水不少拿,養家不可少;
回家裡,我們又需要化身超級女戰士,做家務、看孩子、討老人歡心。
疲勞、事情多、壓力大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主旋律,這些會消耗我們大腦有限的資源,讓各種大腦的情緒控制統統失效。
而大腦這個懶傢伙,會自動選擇最省力、最粗暴的處理方法——發脾氣。
媽媽們沒辦法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往往是最累、最疲憊的時候,或者是心情不好、生病、雜事纏身的時候。
所以,爸爸們看到自己的妻子,由當媽前的溫柔嫻靜變成當媽後的不可理喻,請給予理解,不是我們變了,而是太累了!
圖源:pexels
每當我們失去自控後,媽媽通常會內疚、自責:我這都做了什麼呀,我真不是一個好媽媽。
然後,暗暗下決心,以後我一定要控制脾氣,不能再像這樣發火了。
或者安慰自己:我發脾氣是為了孩子好,讓他能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他以後會明白我的良苦用心的。
然而研究表明,內疚自責(我真不是一個好媽媽)、給未來許個承諾(以後我要控制好脾氣)、給自己的行為加個道德的光環(我這麼做都是為了孩子好),並不會讓你在未來表現更好。
圖源:pexels
當被不開心所困擾的時候,大腦出於保護本能,會努力讓我們高興,它會為我們的行為尋找藉口,或者為我們勾勒出一個虛假的未來,這樣會讓我們感覺好一些。
但事實是,不做出實質性的改變,未來還是一樣。
那麼,怎麼才能成為溫柔堅定的媽媽?
幸虧有心理學研究給我們打氣——自控力是可以通過鍛鍊提升的。就好比曾經跑 500 米就累趴下的人,通過訓練能堅持跑 10000 米。
凱利說,自控力的秘訣關鍵在於集中注意力(focus!)。
那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1、「伺候」好大腦
充分的休息非常重要。你可能會說,這我當然知道,可我每天有操不完的心,忙不完的事,哪有時間休息啊。
沒錯,大多數媽媽的日常就是忙忙碌碌的狀態。
不過不要擔心,研究發現,睡眠最重要的指標,不是睡覺的時間,而是連續清醒的時間。也就是說,如果晚上沒睡好,白天補個小覺就能讓人恢復注意力。縮短每次睡覺的時間間隔,也能幫助保持精力充沛。
圖源:pexels
如果你累得不行,多向隊友請求援助,分擔一些家務,自己去打個小盹兒,就會恢復精神。
這裡要提醒下,有些媽媽會注重身材,可是一定要注意方式,如果只是節食減肥會讓我們更容易失控。
只有讓大腦獲得了充足的能量,才能分配更多的注意給情緒控制,才會好好乾活。
2、保持自我覺察
認識到自己的自控力存在問題,是實現自控力的關鍵。
也就是說,我們需要隨時監控自己的情緒狀態,當我們生氣的時候,對孩子產生偏見的時候,有意識地停下來,反思自己,放慢情緒爆發的過程。
圖源:pexels
自我覺察,也是一個需要耗費大腦能量的過程。如果剛開始做不到,也不要著急,離開當下的環境,一個人去冷靜一下,休息一會,會讓情緒平靜下來。
3、緩解壓力
壓力越大,人越容易失控。可是,壓力本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我們需要做的是尋找適合自己的減壓方法。
美國心理學家協會調查發現,最佳的減壓方式包括:
- 鍛鍊或者參加體育活動
- 祈禱或者參加宗教活動
- 閱讀
- 聽音樂
- 與家人朋友相處
- 按摩
- 外出散步
- 冥想或做瑜伽
- 以及,培養有創意的愛好
最沒效果的緩解壓力的方法則包括:
- 賭博、購物
- 抽煙、喝酒
- 暴飲暴食
- 玩遊戲、上網
- 花 2 小時以上看電視或電影
對我自己而言,最有效的減壓方式是看書。
每天擠出兩個小時的零碎時間拿來閱讀,不僅在精神上支撐我度過了家庭矛盾、產後抑鬱、拉扯兩個孩子這些艱難時期,也改變了我的思維和眼界,讓生活更從容。
去年開始,我還培養寫作這一具有創造性的愛好,讓自己在字裡行間尋找到更多的樂趣。
李晶老師讀文獻、寫作時的筆記
以上這些都是提高自控力的好辦法,可以幫助我們成為一個溫柔堅定的媽媽。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找到最合適你的減壓方法。
但是,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萬一我還是不小心發脾氣了,怎麼辦?
這時,你最好不要剛開始就把自己設定為「好媽媽」或者「完美媽媽」,非要按照那個標準來要求自己。
那樣更容易讓自己覺得「我離好媽媽相差好遠啊!」,反而會心生對生活的抱怨,轉接到了孩子的身上。
圖源:pexels
你不妨把自己設定為一個成長中的媽媽,享受當下的過程。
媽媽一定不能沖孩子發脾氣嗎?
當然不是,媽媽也只是普通的人類而已。
當孩子把麵粉撒滿地、洗衣房裡全是洗衣液泡沫的時候(哭),怎麼可能不生氣?壓抑自己的情感會讓孩子感覺父母不真實。
圖源:pexels
讓孩子知道自己乾的「壞事」給別人帶來困擾,並在父母幫助下收拾好爛攤子,能幫助他們避免成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如果我們沒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大喊大叫後,也不要忘記坦誠的向孩子道歉。然後,從內心原諒自己,不要因為這件事情讓自己陷入情緒的泥潭。
凱利這本書也許無法幫助你我成為自控力超人,但是在成為溫柔堅定媽媽的路上,我知道自己又前進了一步。
————————————————————————————————
爸媽黑板報:bamaheibanbao
一個專注於寫孩子教育的黑板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ma-8G4BMH2_cNUgCp_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