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9年,流亡途中的李白得到赦免,喜出望外。這時他遇到被貶官的朋友李曄,也不顧朋友愁眉不展,非要拉上人家游洞庭。
人生嘛,最重要的是開心,不就是官兒小一點,用不著鬱悶。趁著良辰美景,何不一醉方休?因此有了這浪漫詩篇:
《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雲邊。
李白這個酒鬼,到哪兒都不忘了喝,他的一生都像喝醉了似的,任性癲狂、大起大落,晚年以詩、酒、月相伴,瀟洒終老。
不只是詩文,這個自負的酒鬼流傳千古的,還有始終如一的佛系氣質。
- 01 -
名字的由來
據說李白七歲時便出口成章:李花怒放一樹白。
父親聽後非常滿意,順手把詩的頭尾二字變成了孩子的名字。這麼隨意,似乎暗示著李白佛系的一生。
- 02 -
酒量一般的詩仙
不少詩句里都有李白的嗜酒如命:「花間一壺酒」、「舉杯邀明月」、「呼兒將出換美酒」、「我醉欲眠卿且去」……
杜甫稱李白為「酒中仙」,說「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街上酒家眠。」
其實這裡的「斗」,不過是今天的二三兩。加上唐朝釀酒技術落後,大多數發酵酒只有十幾度。也就是,李白喝幾杯葡萄酒就不省人事了。
酒量一般,並不影響李白喝酒的興致。就算醉倒在酒館,依然「屢教不改」。
- 03 -
被寫詩耽誤的劍客
李白有句詩:「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正適合他自己。
李白的詩曾被唐文宗列為「唐代三絕」之一,其餘兩個是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而李白的劍術僅次於「劍聖」裴旻。居唐朝第二。
「劍」在李白的詩中比比皆是:「吳鉤霜雪明」、「空餘湛盧劍」、「拙妻莫邪劍」……約占全詩總數的10%。
如果李白沒有寫詩,也許就成了「一代宗師」。
力士脫靴
- 04 -
起起伏伏的仕途
年輕的李白渴望建功立業,但他仕途坎坷,直到41歲才在賀知章的引薦下見到了唐玄宗,玄宗走著去迎接他,親手給他「端茶送飯」。
並且被李白的才華深深折服,封他為「供奉翰林」,在皇上聚餐、郊遊時寫詩助興。
這是李白「貴妃捧硯,力士脫靴」的人生巔峰,但是,自負的他很快遭到了小人的嫉妒,因為讒言,玄宗漸漸疏遠了他。
此時的老李,如同被打入冷宮,但他沒有去討好小人,也沒有自怨自艾,而是遠離官場,縱情山水,接受命運的安排。
正是這份豁達和從容,給了李白寬廣的氣度和胸襟,成就了流芳千古的詩仙。
- 05 -
李白的私生活
李白的一生有4段婚姻,入贅、老少戀、同居都經歷過。
大齡青年李白在26歲時娶了前代宰相的孫女;從此一直住在娘家,直到十多年後老婆病故。
37歲時他與劉氏同居,劉氏吐槽不務正業的老李整天只會喝酒作詩,李白沒有解釋,離家出走了。還留下一張字條:「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四年後,李白迎來了仕途的春天,進京後看上了鄰家小妹,可惜根據唐律,當官的李白不能和庶民結婚。
這段感情不了了之。
李白最後一段感情是和他的粉絲宗氏,宗氏是宰相宗楚客的孫女,比李白小二十多歲,這個官二代曾因為李白的一首詩買下了一面牆,兩人因此相識。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攜宗氏南下。後李白因李璘案下獄時,宗氏還曾奔走營救。李白更以詩歌傳情,寫下《贈內》:
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嫁與李白婦,何如太常妻。
李白的情感經歷同仕途一樣跌宕起伏。
但他毫不在意那些蜚短流長,只追求自身的快活坦蕩;若他因世俗的標準扭曲自己,就不是瀟洒不羈的李白了。
- 06 -
李白死於「水中撈月」?
關於李白的死,說法不一。
說法一:李白61歲時,李光弼東鎮臨淮。李白毅然前往請纓殺敵,但因病中途返回,次年在親戚家中去世。
說法二:晚唐皮日休作《李翰林詩》云:「竟遭腐脅疾,醉魄歸八極。」表明李白不僅喝死了,連靈魂都帶著醉意。
說法三:有人說他死於「水中撈月」,可以說非常浪漫了。
北宋梅堯臣曾說李白:「採石月下聞謫仙,夜披宮錦坐釣船。醉中愛月江底懸,以手弄月身翻然。」寫出了李白伸手撈月的醉態。
- 07 -
李白為什麼叫「詩仙」?
賀知章讀了《蜀道難》驚嘆:此人只應天上有。因此管李白叫「謫仙人」,就是下凡的神仙。
從此,「謫仙」之名譽滿長安。後人沿用了這一說法,稱其為「詩仙」。
杜甫也有詩讚云:「昔年有狂客,號爾謫仙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狂客」,指的是賀知章,「謫仙」,指的便是李白了。
此外,李白被譽為「詩仙」,與他的詩作也有很大關係。李詩極富想像力,充滿浪漫主義,詩境總給人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李白從不循規蹈矩,不被世俗束縛,一生熱愛自由,他的詩豪邁奔放,有著超凡脫俗的仙風道骨。
無論是李詩的藝術魅力還是李白的人格魅力,都使得他無愧於「詩仙」的美稱。
- 08 -
李白有沒有被高估?
知乎上有個問題:李白有沒有被高估?最高贊是這麼說的:李白的偉大如天地,身處其中而不知。他寫的,是宇宙間的一切。
愛情:「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
友情:「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親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俠情:「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豪情:「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閒情:「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
人類的一切情感,他都寫過。人類的心靈所能到達的最邈遠的地方,他都到過。
賈島兩句詩三年方得,李白繡口一吐,卻渾然天成,無可挑剔。
在那個「學而優則仕」的年代,李白只有短暫的官場生涯,還是個舞文弄墨的閒職,一輩子跟廢柴似的。
但站在歷史的制高點上就會發現,他的詩定格了盛唐最輝煌的氣象,歷久彌新,永不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