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明星發布自己的帶娃日常:孩子寫作業差點把自己逼瘋。家裡沒有娃的年輕人大多哈哈大笑,而那些家裡有小朋友的則是又回憶起被孩子寫作業支配的恐懼,紛紛表示再好的脾氣也會在輔導孩子寫作業時土崩瓦解。
東北「豪橫媽媽」有多硬核?
一說東北,相信大家腦海里首先浮現出來的就是:你瞅啥?瞅你咋滴?然後就開打了,哈哈哈可以說「硬核」是我們對東北的刻板印象。
這不,這就有位東北「豪橫媽媽」火了,只見這位媽媽一手拿著啤酒瓶,一隻腳還踩在椅子上,一邊喝酒一邊緊盯著孩子上網課,可以看到孩子的表現是非常認真。
網友們看到這一幕也都紛紛調侃:這陣勢想不學習都不行,不敢動不敢動哈哈哈~
教育孩子不能一味用「武力」
在父母們的印象中,自己小時候似乎並沒有讓自己的父母操心過,輔導孩子寫作業的問題似乎是近些年才出現的。
有句老話叫 「棍棒底下出孝子」,老一輩的家長基本上都秉承著這個觀點教育自己的孩子,孩子們在家長武力鎮壓下都不敢造次。 現在的孩子往往被父母精心呵護,再大的脾氣也會被孩子的眼淚澆滅,武力鎮壓的情況少之又少。很多人認為就是因為這些不同,現在的孩子才那麼難管。
這種觀念是非常錯誤的,家長怎樣教孩子確實對孩子的性格起著決定作用, 但一味地用武力去嚇唬孩子是不可取的,很多家庭不打孩子,也能教導出乖孩子。
教育孩子的方式多種多樣,哪一種方式更適合孩子需要父母們根據自己孩子的特性進行選擇。
以下的幾種方法家長們可以進行參考:
1. 與孩子做約定
家長要學會和孩子講道理,但講道理的前提是你必須有依據。這個依據從哪裡來呢?和孩子就生活中的事情進行約定就是家長的依據。約定的內容可以是當孩子進步給予一些什麼樣的獎勵,做錯事情會有怎樣的懲罰等等。這樣可以讓孩子明白哪些是可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從而更好地規範孩子的行為。
與孩子的約定是一定要遵守的,不能言而無信。如果孩子做對了事情你不給他鼓勵,他會感到失落,下一次遇到類似的情況時他可能就會做出錯誤的選擇;當孩子做錯事情,懲罰是必須要有的,如果家長們因為孩子的眼淚而一時心軟,孩子們可能就會覺得做錯了事只要哭鬧就可以被原諒,這樣不利於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
2. 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
孩子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有時間觀念的,時間觀念是父母們在生活中一點一點給他們灌輸的。有時候孩子吃飯吃很久,家長讓他五分鐘之內吃完,可是孩子依然慢吞吞地,沒有絲毫緊張感,這其實就是缺乏時間觀念的表現。
要想讓孩子有時間觀念,家長就要告訴他什麼是時間,如何進行計算。跟孩子一起制定一天、一周、一個月甚至一年的計劃,這樣可以讓孩子們更加明確自己該幹什麼。如果家長自己都是隨性而為,像無頭蒼蠅一樣莽莽撞撞,孩子又怎麼可能學會規劃時間呢?
想要教出自覺學習、聽話懂事的好孩子,家長們就不能躺在沙發上打遊戲,嘴上卻指揮孩子好好學習,而是要帶領孩子一起去找到學習的狀態。只有以身作則,才能讓孩子真正在心裡認同家長說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