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成「流行天王」,酒駕抑鬱進警局:年少成名的代價有多大?

2019-10-20     Dispatch

上個月,賈斯汀比伯(Justin Bieber)與海莉(haileybieber)終於完婚,兩人在南卡羅來納州的一個美麗湖畔舉行了一場簡單小型的婚禮。

當外界仍在追問北美意難忘是否真的迎來大結局時,不妨我們再回到故事開頭,看一看這位主人公比愛情更drama的人生。

賈斯汀比伯生於一個單親家庭。他的母親從三歲開始就有了「性記憶」,經歷過性虐、猥褻的噩夢,也有過自殺、墮胎的念頭,但最終還是選擇在不到18歲時生下了比伯。


5歲的小比伯在創作、打鼓、跳舞、彈琴等多個藝術門類上展現了驚人的天賦,12歲他就參加過唱歌比賽,還拿了第二名。


母親把他平時的唱歌影片上傳到了YouTube,每支視頻的播放量單位都是以百萬計,那個喜歡翻唱R&B音樂的天才小男孩也是這時在網際網路上初露頭角。


2008年,14歲的比伯在YouTube上被其經紀人斯科特·布勞恩(Scooter Braun)發掘,一番包裝培養後正式進軍歌壇。

隨後一年裡,他發行了第一張個人專輯《My Worlds》,獨自包攬了專輯絕大多數歌曲的製作,並獲得全美音樂獎年度藝人獎。


其中就包括火遍全球的《baby》,這首歌的MV視頻點擊也超過七億,位居全球第一。


比伯擁有「上帝親吻過的嗓子」,經歷青春期的變聲後,聲音相比早前變得更為雄渾,這沒有影響在世界樂壇上勢如破竹的比伯,那個時期他即便是聲帶受損、發炎也仍堅持開完了一百多場演唱會。



他18歲時就擁有四張冠軍專輯,是全球社群平台twitter最多粉絲追蹤的男歌手,YouTube超越20億人次點閱。


他的個人品牌價值也多次獲主流媒體認可,2011年被《人物》雜誌評為年度好萊塢最富有的青少年藝人,而在《時代周刊》評選的「100名最具影響力人物」中他甚至超過歐巴馬,位列第39名。


比伯還有幾段從商經歷,2009年他投資了第一家公司SoJo Studios以及網絡聊天室Tinychat。


在2011年1月,賈斯汀先後參與了Stamped、Spotify 多款應用的投資,同年,他在紐約發布了為粉絲量身打造的自創香水品牌Someday。


同樣被人津津樂道的還有他的感情。他在最好的年紀遇到了也許是此生最難忘的人——賽琳娜·戈麥斯(Selena Gomez)。

起初這對姐弟戀並不被人看好,也發生過狂熱粉絲給賽琳娜「寄刀片」的鬧劇。但二人台上台下都是如膠似漆,比伯多次在公開場合或平台上高調地向全世界示愛,至少在那一刻很難讓人不相信他們不會走向婚姻殿堂。


二十出頭的比伯,已經擁有了絕大多數人所沒有的名譽、財富、愛情,但他似乎不甘於如此順風順水的人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與比伯的名字相伴出現的負面新聞越來越多。

比伯的放飛自我從他的外形上就可以看出一二:長發凌亂、鬍子拉碴,經常「不好好穿褲子」或是光著膀子就到處跑,我們很難再把這個一身腱子肉和文身的邋遢青年和當初虜獲萬千少女芳心的清秀正太聯繫起來。

舞台是一個容易讓人分泌多巴胺的場合,這種物質會在無形中改變人的行為習慣和精神狀態。他承認從19歲開始就有濫用過藥物,他變得暴怒、狂躁,有時也會不尊重女性,恨不得疏遠所有愛他的人。

而從他被曝出要嫩模號碼、私生活混亂開始,他和兩小無猜的賽琳娜就頻頻陷入了吵架—分手—復合—再吵架的死循環。狗血戲碼雖然吸引人,但時間久了觀眾也會想換台。

2014年1月,比伯因酒後駕車在邁阿密被捕,並被指控酒駕超車拒捕以及駕照過期等罪名。



同年,比伯涉嫌在晚上向鄰居家的大門上連丟20顆雞蛋,還用髒話當街辱罵對方。經過幾個月的審理,法院最終判他賠償鄰居約8萬美元,並且接受兩年的緩刑處罰。在緩刑期間,比伯要接受12個課程的「憤怒管理」和為期5天的社區服務,以便能更好地控制自己情緒。

此外,這個叛逆少年還曾被拍到吸大麻、未成年時喝酒、踩踹阿根廷國旗、塗鴉破壞巴西市容、非法攜帶未經檢疫的寵物猴子入境德國、參拜靖國神社……

他「做出了你們能想到的每一個錯誤的行為」。雖然有時他立刻做出了回應和道歉,但還是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世界範圍內的眾怒。


也是在2014年,有超過25萬人在美國白宮網站上請願取消比伯的綠卡,讓他「滾出美國」,他的歸屬問題像是皮球一樣被美國人民和加拿大人民踢來踢去,場面既滑稽又令人唏噓。

誰也沒想到,曾經霸榜流行小天王會淪落到變成美國網站票選的「最討厭名人」的第五名,成了人人喊打的反面教材。


對於賈斯汀比伯,人們的愛與恨都是如此極端。

如果從09年他發行第一張專輯的時間算起,比伯出道也不過整整十年,但這也的確占據了他目前人生中近一半的時間。明星是外界賦予他的光環,他也是普通人。

比伯14歲就踏進了這個圈子,那時候他是一個仍處在青春期的大男孩,童星需要更堅定的毅力去拒絕外界的誘惑,留給他完善自我的時間並不富餘。

當每件事都有人代勞,那永遠都學不會責任。當你聽信外界的讚美,而且沒有人在前引領指路,誰都不能保證自己會在哪個岔路口迷失方向。

雖然「他還只是個孩子」不能當作萬能藉口,但事實是很多人都必須要歷經一個「沒有理性、沒有反抗」的階段,就像他自己也承認,那個年紀時持有的觀點不代表了你真正的觀點,哪怕是此刻正在批判比伯的人可能也曾有過相同的窘境或焦慮。


成熟往往是在叛逆之後到來的。可能是外界的批評,可能是法律的威懾,也可能是當他看著弟弟妹妹們逐漸長大,讓他終於意識到了自己所需要承擔樹立榜樣的責任。

這兩年的比伯顯然意識到了年少輕狂所帶來的影響是難以磨滅的,所以他破天荒地在脫口秀節目裡向觀眾公開反思自己的過錯,保證自己會東山再起。

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錯不承認、不改正。如果這些錯誤能讓他自己反思,讓其他人引以為戒,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意義。


雖然在個人生活上口碑崩壞使得他13、14年在音樂上也的確沉寂了一段時間。但曾經的劣跡行為成了他的創作靈感,2015年再度回歸時,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第四張錄音室專輯質量並沒有受到風波影響,《Purpose》這個名字也更像是在昭示他的決心。


隨後,這張專輯在全球突破了500萬銷售量,主打歌《What Do You Mean?》成為他目前的音樂生涯里第一首公告牌百強單曲榜的冠軍單曲,音樂影響力絲毫不減當年。


作為歌手,只有音樂才是最有力最直白的發聲武器。


到了今年三月,賈斯汀比伯宣布要暫別歌壇,理由是治療抑鬱症。這並沒有太令人意外,因為他的精神萎靡從更早些時候就有所體現,連巡演時也常常打不起精神,這曾讓他非常愧對於買票來看演出的粉絲。


成名所帶來的代價甚至已經到了根深蒂固的地步,在這個時候選擇暫停事業,也是為了能夠更好地修復充滿裂縫的生活,從而更好地和音樂、家人以及自己相處。


這些年來,比伯與賽琳娜、海莉的戀情令外界驚訝之餘仍有人會為他們感到遺憾、惋惜。但對於過盡千帆的比伯來說,海莉是那個陪伴他走出抑鬱期的人,分分合合過後,或許現在就已經是最好的結局。


在現實環境里,愛也好恨也好,許多人對於明星的關注往往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獵奇和窺私慾。媒體也喜歡另闢蹊徑來博取關注度,有時甚至會有一些歪曲事實的報道。


尤其是對於比伯這樣在眾人眼皮子底下長大又連連「翻車」的明星,外界對他往往會抱有更大的憤怒和敵意。任何一個能被稱為黑點的細節都會被拿來大做文章,正面新聞卻往往讓人不痛不癢。


但在頑劣的表象背後,比伯的本性並不壞。他禮貌、幽默,出道以來多次向愛滋病研究協會及貧困兒童救助機構捐款,他也會親自去醫院看望生病的孩子。


所以即便是在他境遇最糟糕的日子裡,比伯依然有一批可觀的追隨者,他們始終堅信自己的偶像並沒有到無藥可救的地步。


此外,比伯的經歷也又一次將「藝人的作品和人品究竟是否應該分開看待」這個議題拋給了我們。

人品、作品顯然沒有必然聯繫。喜歡一個好的作品,只代表承認創作者在專業領域上的貢獻,不一定等於全盤接受ta的所有觀點和行為。

而這個問題的分歧在於,法律上的錯誤自然可以交給法律來制裁,而對於道德行為的判斷則取決於每一個看客的三觀,但每個人的道德底線不同,對於「可為」和「不可為」的劃分也不同,所以這註定是一個永遠都不會有確切答案的議題。


當然,關於人品和作品的問題不適用於所有明星藝人,因為它能夠引起爭論的前提是要同時擁有上述兩個選項,如果沒有足夠的作品傍身,或者作品還沒好到能讓人忽略人品的地步,那觀眾的答案自然就顯而易見。

寬恕的意義在於即使犯了錯誤,也不意味著你必須徹底放棄。

外界的讚美和批評都是自由的,捧殺的後果已經擺在了面前,而一昧閉眼黑除了泄憤也毫無作用。兼聽則明、獨立思考,是比伯和我們都要學會的事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cLb6G0BMH2_cNUg7Gb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