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男孩每周8個課外班,媽媽是焦慮成魔?上課外班沒你想得那麼慘

2020-07-21     媽媽充電屋

原標題:6歲男孩每周8個課外班,媽媽是焦慮成魔?上課外班沒你想得那麼慘

6歲男童,每周上8個課外班,是不是太多了?話不多說,先看看這8個課外班都是啥吧?

課表里共13節課,8個不同的課外班,有的課一周上兩次。這些課外班裡除了某思維是新報的線上課,其他都是線下轉的線上。音基課是個短期的培訓班,一個月就結束了。這裡邊還不包含跆拳道、游泳和輪滑,因為沒辦法上網課。

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覺得這個媽媽瘋了?每天都有課,有時候一天還兩節。以前是線下課,從幼兒園放學就去課外班上課,現在改成網課。孩子不是上課外班,就是在上課外班的路上。這麼多課,孩子得多累呀?我替這位媽媽狡辯下,簡單介紹下這些課,讓大家批判的時候更有針對性。

8個課外班,13節課都是什麼樣子的?

這些課外班大致分成3類,學習類的、藝術類的和運動類的。

  • 1. 學習類的課程

學習類課程算4個,機器人、圍棋和某思維都算是培養思維推理能力的,也勉強歸到學習類。

某思維課程:這個課程是嶄新的,考慮到孩子即將上小學,想培養下數學思維,鍛鍊鍛鍊推理能力什麼的,剛上了2個月。一周上2次,課後作業就是做課堂上的訓練題,題量差不多在5-10道之間,掌握了方法,10分鐘以內就可以搞定。

英語課:英語是從3歲開始上的,上了3年多,一周2次,一次2小時。課程中間有20分鐘左右的茶歇,上上廁所吃點小零食什麼的。課後作業大多是錄視頻,讀書寫些簡單的單詞句子。因為孩子英語課上得比較早,前期需要寫的作業都沒怎麼要求,6歲以後開始寫,作業壓力不算大。

機器人:機器人是從4歲開始的,一周一次。現在改成網課,一周2次相當於一次線下課。最初是結構搭建,5歲以後開始簡單的編程,都是程序模塊的。課程比較輕鬆,沒有課後作業。

圍棋:圍棋是5歲開始上的,一周上一次。最初是學習吃子規則,慢慢學圍控,孩子比較感興趣,課後作業就是在軟體上下棋。老師要求每天至少3盤棋,大部分時間都能堅持,偶爾放放水。

  • 藝術類的課程

畫畫課:畫畫是從3歲開始上的,最初就是用丙烯畫著玩,每周2次課,一次畫畫,一次做手工。現在全改成線上課,上課就是老師引導孩子畫,也沒有課後作業。

音樂課:鋼琴和都歸到音樂課里吧,同一個機構的老師講的。

音基課是短期特訓,為音基考級準備的。這個機構的課程安排是這樣的:4歲上音樂理論,用團體課的形式,先學會五線譜節拍之類的,5歲以後學鋼琴。

因為上過一年的音基理論,這個短期特訓就是唱唱譜子強化一下。鋼琴課是一周2次,一節團體,一節一對一。學琴初期任務不算重,原則上老師要求一天最少練20分鐘,偶爾會放水,大部分時間都能堅持。

  • 3.體育類的課程

游泳:游泳是從2歲開始的,每周一次。前期是潛水練呼吸,快5歲才算徹底學會一種泳姿,現在蛙泳和自由式會了,孩子吵著要學蝶泳和仰泳,還沒有開始學。

跆拳道:跆拳道學的時間不算長,一周一次,學了半年,趕上疫情停課了。

輪滑:輪滑算是被忽悠著報的。5歲左右在奧森的滑冰場滑過幾次冰,孩子就想學滑冰,找教練學了4次,算是能在冰上滑了。孩子還想繼續學,他想打冰球。他媽媽算了下冰球的花銷,太貴了,就忽悠孩子報了輪滑,在陸地上學點花樣什麼的。

為啥我知道的這麼多呢?因為我就是這個「瘋狂」的媽媽,這些課都是我給報的,課後作業也是我輔導的。

給孩子報這麼多輔導班,媽媽是焦慮成「魔」了嗎?

每當有人問我,都給孩子報了什麼課,我都會很收斂的只說兩三個,因為把這些都盤點一遍太可怕了。

我看過幾期《老師請回答》,裡邊有的小朋友因為家長給報了五六個興趣班搞得雞飛狗跳,我都不敢發表意見,因為我報的更多。但報這麼多課除了讓家裡更窮一些,還沒到雞飛狗跳的地步。

說實話,這一堆課外班裡,除了游泳有點強迫性質,試游過一次不想去,我強制給報的,其他所有課程都是試過課,孩子也要上的。而且每次續課我都問過孩子意見,他都同意繼續學,我是不是特別民主?

為啥報這麼多班?我只能說,沒想過報這麼多,報著報著就多了。

學畫畫,不是為了當藝術家,是為了對色彩有更多認識,能畫出自己想畫的東西。學鋼琴,也不是為了成為朗朗,只是讓他接受下音樂的薰陶,不走專業也可以陶冶情操。

學圍棋,是為了鍛鍊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多動動腦子。

我強迫著報的游泳,反而成了孩子最喜歡的運動,是他學的這麼多課程里最有成果的。

這些課外班大多數都是興趣班類的,課堂上比較輕鬆,還能跟小朋友們一起,就某個主題完成要一項工作,跟玩也沒太大區別。

我給孩子壓力了嗎?我自認為沒有,我也不感覺我有多焦慮,只是想盡我所能,讓孩子接觸更多的東西。與其說報這麼多課給孩子壓力,不如說是花錢請人帶他玩,玩的項目是我不擅長的,比我陪的效果更好些。

孩子上8個課外班,媽媽做了兩件事

孩子上了這麼多課外班,作為媽媽,我能做的就兩件事:一是掏學費,二是讓孩子堅持。

  • 課外班開銷不小,需要精打細算

我家不像《三十而已》里的顧佳家條件那麼好,孩子這些課外班一年的花費大幾萬,對我家不是小數目。不過,我本來就沒啥追求,對名牌衣服包包不感冒,平常就愛看看書,再怎麼買也花不了太多錢。

孩子想報課,也要考慮性價比,畢竟有的課程真是學不起,就像冰球。我問過學冰球的家長,初期一節教練課200-500不等,冰球不能自己打著玩,要團隊練習,要出去打比賽。算上包場外出比賽的食宿,一年20萬不在話下。聽完這個就徹底澆滅了我的熱情,冰球太貴真的學不起。我就忽悠孩子報了輪滑,相比冰球真的是物美價廉,幾千塊錢就能學一年,又不浪費孩子的熱情。

學費雖然很費錢,但一咬牙一跺腳也就花出去了,最多心疼一陣子。孩子上課外班,最難的是堅持。

  • 學費是短痛,堅持是長痛

孩子的課外班,無論春夏秋冬下雨颳風,都很少缺課。倒不是心疼錢,畢竟都能補課,我只是希望孩子能認真對待。

沒有課後作業的課外班,上課是愉悅的體驗,跟小朋友們一起熱熱鬧鬧的做個東西就過去了。有挑戰的是需要課後練習的課程。

比如鋼琴,一到學新曲子就有畏難情緒,特別不想坐在琴凳上。我要自己先坐在琴凳上瞎彈一氣,等他來指正我。我就拉著他一起練,一小節一小節的彈,左右手分開練,最後再合手。

孩子也曾經邊哭邊彈,但能熟練彈奏的那一刻,笑容也是最真實的。這是他從不會,通過努力練習後取得的成果,他體會到了成就感。

學習的過程總有波折,不想上課了,不想做作業了,練習不順暢發脾氣了,這些我都曾經經歷過。但學習就是這樣,人生不也一樣嗎?有高峰就有低谷,人要能享受高峰的榮耀,也要能笑對失意的低落。

  • 孩子的課外班,是孩子和媽媽的互相成就

這些課外班大部分是興趣類的,等這些課包上完,要停掉一批,幼兒園階段的廣撒網,到了該收網抓重點的時候了。按孩子的意願,圍棋、游泳和機器人是他想保留的,英語和鋼琴是我想讓他繼續學的,這樣算下來似乎也不少,但現在還沒到決策的時候,可以繼續糾結。

雖說現在的8個課外班上得還算順利,但隨著課程難度加大,要面臨的挑戰會更多,想放棄的時候也會更多。我堅持的原則是,你可以放棄,但不能因為遇到困難就放棄。沒有過不去的坎兒,只有不想前行的腳步。

帶孩子上課外班這幾年,我也收穫了很多,我曾經覺得游泳很簡單,直到不會游泳的我報了成人游泳班,我才體會到孩子的勇敢。我跟孩子一起練琴屢屢出錯的時候,我才意識到手眼協調的難度。

當我聽不懂課愁眉苦臉的時候,孩子暖心安慰我說,媽媽,你聽一遍不到就再聽一遍,跟我練琴一樣,多練幾次就行了。

我是孩子的媽媽,照顧他飲食起居鼓勵他堅持,孩子也是我的老師,用我講給他的道理來鼓勵我,這是我和孩子的互相成就。

幾個課外班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對課外班過高的期望。孩子學英語兩年了,為啥還不能跟老外自由對話,為啥英語考試還不是100分?孩子學了畫畫,為啥繪畫比賽沒拿獎?不是所有付出都能馬上看到回報,也不是所有回報都在明面上。孩子細小的進步,也有巨大的意義。

在課外班這條路上,我還會繼續走下去。我給孩子報的課外班,不是想讓他馬上功成名就,不是想讓他考級比賽拿獎,用出類拔萃的成績來回報我付出的時間和金錢。

我只是希望他能接觸更多的可能性,希望他能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能想起曾經風雨無阻上課外班的經歷,想起他通過努力和堅持學會某項技能的經歷,讓他能努力堅持不輕易放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B3pb3MBnkjnB-0zzh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