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認識元青花,這篇就夠了

2020-06-28     名家書畫鑑賞

原標題:乾貨!認識元青花,這篇就夠了

元青花是祖先留下的珍貴文化遺存,是中華文明最有力的實物見證。近年來,破土或盜掘出土的元青花不斷出現在市場上,正確收藏、有效保護元青花對我們來講,既是時代機遇,又是歷史使命。

元青花的多數胎骨為高嶺土摻瓷石,稱作二元配方。早在五代時,繁昌窯和北宋的青白瓷中已發明了此項配方。

元青花為什麼價值連城呢首先要了解背景。元代政 府在拿下江山之前,就設立了浮梁瓷局,浮梁是什麼地方呢白居易的琵琶行里說:」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這」浮梁」就是景德鎮,也盛產茶葉。由於景德鎮宋代青白瓷的成熟燒造,為元青花的誕生提供了一個基礎。

元青花的罐類,多數是平底淺圈足,圈足較寬,較矮,足底平整,兩面斜削。後期則足底修得較圓滑,與明初相似;梅瓶多數是平底淺圈足有旋切痕跡,晚期有加刮底痕跡;玉壺春瓶及其多種加耳變形瓶圈足較高,多呈喇叭口狀,底平切,有的圈足高深;盤類圈足矮淺里外斜削,足端較窄,多不施釉。有的小盤為平底,有的大盤平底加支足;碗類圈足稍高,平底兩面倒角,施釉不施釉均有。

元青花人物故事瓷是中外藏家夢寐以求的無價之寶,千年來無數人嘗試仿燒,但從器型、畫風、神韻等各方面都無法與原型相比!

成熟的元青花,其鈷料究竟來自何處?在明清以後的古文獻中,又為何稱為「回青」?明代宋應星《天工開物·陶埏》中談到:「回青,乃西域大青,美者亦名佛頭青。上料無名異出火似之,非大青能入烘爐存本色也。」佛頭青,名自佛發為青色,也言青黛色的山巒。

元青花上的波浪紋應用於大盤的邊沿、盤內紋飾間的隔離及花卉紋的底紋。邊沿採用波浪紋的大盤一般為菱邊。波浪紋由浪紋和波紋兩部分組成。元青花上的浪紋以輕重變化的粗線勾勒,形狀如「佛手」,如棕櫚葉又如姜芽,稱姜芽海水。波紋以極細密的線條畫成,放射狀或旋渦狀,後者如人的指紋。浪與波之間有留白以增加空間感。有些波浪紋中加繪簡筆朵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wfn-HIBnkjnB-0zcfK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