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媽媽諮詢我,為什麼孩子不愛說話呢?同年齡的小朋友小嘴都叭叭叭的特能說,一天到晚不停,自家孩子卻像個鋸了嘴的葫蘆。
在家還能說幾句,在人多的場合或是在有陌生人在的情況下更是不愛多說話,要麼聲音很小,要麼結結巴巴。和別人交流,能說一個字的,絕對不說一句話,能點頭搖頭的,堅決不說話,惜字如金。
怎樣避免這種情況,正確地教孩子學會表達,讓孩子願意表達呢?
1-3歲是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期,這段時間孩子對外界的刺激特別敏感,語言學習效果最好,孩子所獲的語言表達習慣也最容易長期保持。
這個語言關鍵期有三個重要階段,只有把握住每個時期的語言發育特點,才能有效的幫助孩子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01
12-18個月的單詞句階段
這個時期,孩子經常用一個簡單的詞彙表達自己的意思,比如說「水」,「飯」等,更多的時候,孩子會借用肢體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
爸媽可以多帶孩子外出,增長見識,讓孩子學會更多的簡單詞彙,比如「樹、花、山、海、雲、雨、風」等等,單個詞會的越多,孩子的表達慾望就會更加強烈。
02
18-24個月的多詞句階段
這個時期,孩子的詞彙量明顯增加,他會把兩三個簡單的詞語組合在一起,比如「媽媽抱」,「吃飯飯」,「坐車車」等。
爸媽一定要注意,疊加詞會損害孩子的詞彙意識,我們可以把孩子的話補充完整,比如孩子說「吃飯飯」,我們就說「寶寶餓了要吃飯」,孩子說:「媽媽抱」,我們就說:「寶寶想讓媽媽抱起來。」
03
2歲到3歲的簡單句階段
這個時期,是孩子進入語言表達的爆發期,孩子的表達能力迅速提升,能說出完整的簡單句子,比如「寶寶要吃飯」,「寶寶出去玩」,「爸爸抱寶寶」。
這個階段,爸媽可以經常用簡單句子來表達,然後逐漸過渡到複雜句子,讓孩子模仿。比如說:「我喜歡吃餃子」,「我喜歡吃肉餃子」,「我喜歡吃豬肉芹菜餡的餃子」。
了解三個階段之後,我再跟大家說一說,有什麼技巧,可以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
1
不要立即滿足孩子的需求,鼓勵他把想法說出來
語言其實是一個工具,用來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想法,所以想要孩子有很好的表達能力,先讓他有強烈的表達需求。
我舉個例子,如果孩子用手指著桌子上的水果,媽媽立馬懂了,把水果遞給孩子吃,這樣孩子自然不會有很強烈的表達慾望。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問一下孩子想要什麼?哪怕他只能說一個字,也會想辦法表達出來,因為他特別想吃這個水果啊,這就是強烈的需求。
如果孩子說:「果」,或者「吃水果」,這個時候,媽媽可以把孩子的意思補充完整,說:「哦,原來寶貝是想吃水果了。」
2
有技巧的提問
還接著上面這個例子,媽媽知道孩子要吃水果,可以繼續問孩子:「寶貝想吃什麼水果啊?」,如果孩子的詞彙量有限,可以給他一些選擇「寶貝想吃蘋果、橘子還是香蕉啊?」,可以一邊說一邊拿給孩子看,這個時候孩子想吃什麼,他就能跟著你學會說什麼了。
在提問的時候,爸媽要注意,不要總是問孩子:「這是什麼,那是什麼?」這種問題會讓孩子很煩,因為很明顯這是在測試孩子的認知,而不是提升他的語言表達。
正確的提問應該是爸媽也不知道答案,問孩子的想法。比如問他:「寶貝想去哪裡玩,玩什麼?」這種問題,不僅能激發孩子用語言表達的慾望,讓孩子多接觸一些詞彙,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做決定。
3
與孩子交流的時候,一定要把話說全
比如,孩子吃完水果,媽媽問孩子:「寶貝,好吃麼?」這句話就表達的不完整,應該問:「寶貝,香蕉好吃麼?」
可能孩子剛剛學會說香蕉這個詞,你這麼一問,孩子又能把香蕉這個詞在大腦里加深了印象,同時孩子回答的時候也會說:「嗯,香蕉好吃。」
其實孩子學習表達方式,主要是通過模仿爸媽學來的,所以想讓孩子變成一個語言小達人, 最好的辦法,還是和他說說說,不停的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hoR3nQBeElxlkkaR9_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