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奉節縣在全國首創特困家庭失能人員集中供養方式,集中供養貧困家庭失能人員605人,釋放勞動力906人,貧困家庭年增收2700餘萬元。
"一人失能,全家遭殃。"在農村,一戶家庭只要有一人因病或因殘而失能,原本的勞動力也將長期被"拴"在病床邊,導致這個家庭"錢掙不到""病治不好",在貧窮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堅持因戶因人施策,就得把政策'一對一'地落實到貧困群眾人頭上去,確保實現殘疾貧困戶的'兩不愁三保障'。"奉節縣扶貧辦相關負責人說,"所以,我們就想到通過集中供養的方式,為失能貧困家庭'鬆綁'。"
奉節的具體做法是:採取"政府兜底保障,釋放勞動力,助推脫貧攻堅"措施,由政府建設公益性養護中心,將失能人員集中到一起"託管照料",徹底解決貧困家庭的後顧之憂。供養中心按1∶7的比例聘請專業護理服務人員,設置活動室,開設棋牌、刺繡、書法等文化娛樂項目,每周組織開展文藝表演、壩壩舞等活動,還定期組織刺繡、繪畫等方面培訓,讓失能人員學到手藝。
經測算,供養1名失能人員,每月需要1500元運行經費。這筆資金主要由入住失能人員平時享受的最低生活保障、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補助進行覆蓋,不足部分再由財政兜底保障,個人不再重複領取。
通過養護中心供養失能重度殘疾成員,當地不少貧困家庭重新燃起生活希望:永樂鎮白龍村的趙富群將腦癱的女兒送進供養中心後,開始養殖山羊,家庭經濟壓力大為減輕;石崗鄉厚坪村失能老人李修國入住供養中心後,其兒子帶著一家四口外出務工,家庭月收入達到7000餘元;新民鎮長棚村余國蓉是肢體一級殘疾人,腰部以下沒有知覺,她住進永樂鎮集中供養中心後,其父母騰出精力,種植的300多株臍橙樹煥發勃勃生機。
目前,奉節已投資2600萬元修建起草堂、永樂、吐祥3個失能供養中心,集中供養605人,釋放勞動力906人,貧困家庭年增收2700餘萬元。下一步,奉節將繼續堅持供養"失能"、釋放"有能"的思路,進一步擴大失能人員集中供養面,為更多貧困家庭勞動力解除後顧之憂,讓他們積極開展生產,通過勞動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