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我們都願意給他們積極正面的教育,但事實上有很多時候,我們可以騙一會孩子。當然這裡的騙指的是一種運用巧妙的智慧,避開負面的消極的教育方式,以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那麼,究竟該怎麼「騙」呢?
1.期待效應
大家應該都聽過這樣的例子: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在一個學校里,從每個班集體裡面隨機選出幾個人,組成一個新的班集體,並告訴他們,他們因為天賦異稟,機智過人所以被挑選了出來。不久之後,這些被告知不同於常人的學生,在學業上進步突飛猛進。這個例子其實就是在一個著名的教育法則——期待效應的基礎衍生出來的,期待會讓人朝著被期待的方向走,簡單點說,父母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孩子就有可能成為什麼樣的人!
2.避開反面
假如孩子偏科,語文成績能考接近滿分,但數學卻總是不及格,一般父母就會抓著孩子的弱項不放,批評他並要他好好學習數學。而其實父母可以「騙」孩子,讓孩子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更高,父母可以這樣開導孩子:「哎呀,你的語文真是太好了,寶貝對語言看樣子是很有天賦呢,只是,數學差了那麼一點,要是你的數學能和語文一樣好就好了。」這樣一說,孩子就會努力學習,以達到爸爸媽媽的心愿。
3.多點耐心
當孩子表現出在某一方面的能力不足或者厭惡時,父母不要直接點明,而是反其道而行,可以在弟弟妹妹、孩子的朋友面前多多誇獎他,讓他相信自己是可以的,有能力的。比方說,如果孩子不愛吃飯,父母就可以多在大家面前表揚孩子:「我們家寶貝吃飯的時候嘴巴張得最大了,每次都吃得飽飽的。」孩子聽到以後,就會自覺地像爸爸媽媽所說的那樣去做了。
想要通過「騙」孩子來讓孩子變得更優秀,首先父母就要相信孩子本身就是優秀的,只是沒有被發掘而已,潛意識地告訴孩子:「你是優秀的,你有這方面的能力的,你可以做到的!」孩子就會按照你的引導往下走,變得越來越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