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發燒如有這10種跡象,請馬上帶去急診

2020-03-20     有啦寶貝育兒

很多寶爸寶媽對於安乃近應該不算陌生,小時候只要一感冒發燒,家裡人就會從塑料包裝袋裡擠出一片或者兩片白色的小藥片吃下去,吃下去立馬就退燒了。

見效快,價格又便宜,因此這個白色小藥片備受爺爺奶奶輩歡迎,但對於80、90後的寶爸寶媽來說,這個藥就有點「罄竹難書」了!


對此,我們在群里做了一個小調研,不少寶爸寶媽都有過被安乃近「折磨」的經歷:


可愛的寶媽:我小時候發燒,我媽給我吃了一個半安乃近,然後我的溫度蹭的蹦到了40度,我媽嚇的用三輪車拉著我,然後我還裹著大棉被,夏天啊……


青青愛寶寶:8年前我兒子七八個月大,出疹子發燒40℃,醫院護士給我兒子安乃近滴鼻退燒,就是過量了,導致我兒子一下子退燒到35℃,孩子小不會說話,冷的直打哆嗦!


寶寶萬歲:20年前有兩次打安乃近針退燒,後來白細胞都減少到一點幾,第二次住院一星期。


其實,相關部門對此也早有認知。1982年,衛生部將「復方安乃近片劑」列入淘汰藥品之列。


但相比於1977年美國FDA一口氣撤掉安乃近全部劑型(片劑、注射劑、滴鼻劑等)的做法,我們還是給其他安乃近片劑、注射劑留下了市場。


以至於安乃近不良反應時有發生,也給個人生命安全帶來了威脅。


最近,國家藥監局終於行動了!


2020 年 3 月 17 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關於註銷安乃近注射液等品種藥品註冊證書的公告》(2020 年第 29 號)和《關於修訂安乃近相關品種說明書的公告》(2020 年第 34 號)。

圖片來自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公告明確規定,停止安乃近注射液、安乃近氯丙嗪注射液、小兒安乃近灌腸液、安乃近滴劑、安乃近滴鼻液、滴鼻用安乃近溶液片、小兒解熱栓在我國的生產、銷售和使用,註銷藥品註冊證書。

這也就是說,除了口服劑外,其他類型的安乃近均被禁止了。

當然,由於安乃近片等口服製劑尚有一定臨床價值,對安乃近片、重感靈片、重感靈膠囊、復方青蒿安乃近片採取修訂說明書來控制風險,增加安全警示信息。

圖片來自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


從《安乃近片說明書修訂要求》中我們必須注意以下事情:

1.安乃近一般不作為首選用藥,僅在病情急重,且無其他有效藥品治療的情況下短期使用。

2.安乃近引起的皮膚損害多見,嚴重者需要住院治療。使用安乃近如果出現皮疹、瘙癢等反應,應立即停藥,嚴重者應立即就診。

3.安乃近有引起過敏性休克風險。患者可出現胸悶、面部潮紅、皮疹、呼吸困難、口唇發紺、大汗淋漓、血壓降低、意識模糊、意識喪失等症狀,甚至導致死亡。

4.安乃近可引起粒細胞缺乏症。該症起病急,可導致嚴重感染甚至死亡。患者表現為突發高熱、極度乏力、周身不適,2~3天內可能發生嚴重感染,如肺部、泌尿系統、口咽部和皮膚感染等。出現上述症狀須立即就診並檢查血象。

5.妊娠早期和中期婦女不建議使用,妊娠晚期婦女禁用

6.安乃近的代謝產物可進入乳汁,哺乳期婦女不宜應用。

7.本品禁用於18歲以下青少年兒童。

寶寶發燒以後不能用安乃近退燒,寶爸寶媽們該如何正確處理寶寶發燒呢?今天請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吳冬梅教授來給我們解答一下!


特邀專家

吳冬梅教授

【單位】

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

【簡介】

擅長兒童生長發育,營養保健,早期干預,感覺統合訓練,心理衛生的健康指導。


寶寶發燒了要如何處理

三個月以內寶寶,只要體溫高於38℃,就應該立即去醫院。


大於3個月以上的寶寶:

體溫在38.5℃以下

精神狀態良好,則無需過分處理,多喝白水就可以了。(註:有心肺功能不全、貧血、糖尿病、癲癇、遺傳代謝性疾病的孩子,可以在38.5℃之前用藥。)


如果體溫超過38.5℃

最有效的處理就是通過服用退熱藥,讓體溫調定點下降。

無論是WHO,還是美國兒科學會,還是中國的發熱指南,都認為布洛芬和對乙醯胺基酚是對兒童相對更安全的退燒藥,布洛芬只能用於6個月以上的孩子,而且不要給頻繁嘔吐、脫水的孩子用,以免產生腎損害,對乙醯胺基酚(泰諾林)可用於3個月以上的孩子,對嘔吐的孩子也可以用栓劑。

寶爸寶媽們也不要擅自加大劑量,對乙醯氨基酚服用劑量過多可以導致肝損傷。


:不推薦對乙醯氨基酚(泰諾林)聯合布洛芬用於兒童退熱,也不推薦對乙醯氨基酚(泰諾林)與布洛芬交替用於兒童退熱。——《中國 0 至 5 歲兒童病因不明急性發熱診斷和處理若干問題循證指南(標準版)》(2016)。

如果出現以下任一狀況,應及時就醫:

低於3個月的寶寶體溫>38度,應馬上就醫。

大於3個月的寶寶>40℃,還伴有:

拒絕喝水;即使喝水較多,仍表現出非常不舒服的樣子;

排尿很少,而且口腔乾燥,哭時眼淚少;

訴說頭痛、耳朵痛或頸痛等;

持續腹瀉和/或頻繁嘔吐;無法進食喝水。

發熱已超過72小時。


出現以下這些跡象,一定要馬上帶孩子去看急診:

無休止地哭鬧已達幾小時;

極度興奮;

極度無力,甚至拒絕活動,包括爬行、走路等等;

出現皮疹或紫色的針尖大小的出血點或淤斑;

嘴唇、舌頭或指甲床發紫;面色發灰或明顯蒼白。

位於小嬰兒頭頂部的前囟向外隆起;

頸部發硬;

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

下肢運動障礙,比如瘸腿、運動時疼痛等;

明顯呼吸困難。


寶寶發燒的家庭護理措施

1勤測體溫,建議寶爸寶媽最好每間隔4個小時就測量一次體溫,高溫寶寶則需要每1一2小時測一次。

2、 維持室內空氣流通,涼爽舒適,通過調節空調的溫度,使室內溫度維持在22℃~25℃左右,脫掉寶寶過多的衣服,不要蓋過厚的被子。

3、注意液體攝入,適量給寶寶喝奶/水(少量多次),酌情補含電解質的液體(尤其是含鈉的液體,例如:生理鹽水等)。液體有調節溫度的功能,而且能補充寶寶體內丟失的失水,但不建議飲用罐裝的果汁和糖分過高的飲料等。

4、 飲食應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以稀飯、湯水、麵條為主;禁食冷飲。儘量選擇平時寶寶習慣進食的食物,不要在生病期間添加新的輔食種類。不必盲目忌口,以防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

5、 使用退燒藥前務必仔細閱讀說明書,嚴格按照說明書,核對好劑量,服用的方式,切勿超量服用,也要密切注意藥物的不良反應。

6、監測體溫變化和相關的其它表現,如咳嗽、腹瀉、頭痛、抽搐、咽痛、耳朵痛及流液流膿、皮疹、反覆嘔吐、尿量、結膜充血、面色蒼白或發紺、發灰、精神萎靡、呼吸困難、聲音嘶啞等其他未全部列出的伴隨症狀等,有這些症狀建議及時就醫。

寶寶生病了,寶爸寶媽都迫切希望可以用藥物將寶寶的病情穩定下來,但希望寶爸寶媽在給寶寶使用藥物時,一定要仔細閱讀說明書,多關注藥物的不良反應和禁忌症。

對生長發育期的寶寶而言,藥物的安全性必須放在第一位,對藥物多了解一分,寶寶的安全就多一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NzL_nABfwtFQPkdlZp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