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海外買房,會遇上哪些思維誤區的「坑」?

2019-10-15     華人地產網

中國買家在美國買房的年成交額逐年攀升,高交易額與數量陡增的成交量背後,也凸顯出中國人海外買房的不少思維誤區。

投資 自住、留學教育、工作、赴美生子......不同的華人買房者,懷揣著各式各樣的初心,選擇在美買房定居。

但不論是出於什麼樣的買房目標,中國買房者如果抱著固有的中式買房經驗和想法,在美國置業很有可能會遭遇水土不服的情況。還有可能會被一些建商抓住漏洞,設下陷阱,使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傷害。

想要做一個精明的買房投資者,這些誤區自然是能避就避。為此,地產君帶著諸多首次來美國進行海外房產投資的新手小白的問題,諮詢了不少專業的金牌經紀人。聽聽他們的建議,看看他們在實操過程當中,可能發現的一些實際情況。來給大家未來的海外買房計劃排排雷,上道保險,希望大家能夠在美國順利安家。

人云亦云,大家在哪買我就去哪買

買房首先要考慮的事情就是選城市,選區域。

「有朋友在這個城市買了房,鄰居移民也定居在這個城市,我也在這買吧。」很多買家第一次來美置業,或多或少都會受到親朋好友購買地點的影響,朋友或者親戚的建議往往會在他們的腦海里形成固有印象。

口碑的傳播不是壞事,但只能是借鑑。例如很多人在爾灣買房,誠然,爾灣這座城市的學區、環境、整體的經濟發展情況,都稱得上優質,也配得上它「金牌城市」的價位,但是在爾灣買房是否真的適合你呢?答案是不一定,貴的一定有它貴的道理,但是它不一定是適合你的。你要結合自己的住房需求、預期的價位等等因素來決定是否要在這裡買房。

建議

中國人海外買房主要是出於兩個目的,自住或者投資。地產君諮詢了不少有經驗的經紀人。經紀人們給出的共同建議中有一條是:買房之前一定要首先考慮購房目的,因為考察這兩類房產的重點因素完全不同。

自住型房產重點是自己的感受,居住環境;子女上學;生活習慣等要素的滿足,社區和鄰居情況也很重要。種種因素因人而異,大家一定要考慮清楚自己的需求。

投資性房產最重要是考慮出租收益和升值前景。這其中尤其是商業類房產比如商鋪、寫字樓、酒店式公寓等投資選擇特別有挑戰,坦率的建議是初到一個國外城市的中國投資者不要輕易去嘗試這個類型。另外一個重點是要在投資前算清楚房產的維護開支,包括貸款;物業;出租中介費用等等。

相信熟人關係,卻不相信更專業的地產經紀人

很多中國買家會習慣性地詢問熟人的推薦,比如說已經在海外定居的朋友或者親戚,他們的建議固然有其值得參考的地方,但是也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首先,畢竟親戚或者朋友住的房子可能和你想要買的房子在不同地方,兩者地段不同,可能房產的差異會比較大。

其次,一些熟人關係畢竟不是專業的地產經紀人,他們對實時政策的把握可能不是那麼及時,也許他們四五年前買房的時候政策是這樣,四五年之後,政策會出現偏差,但是這些可能熟人朋友們了解的並不是那麼清楚。

還有,朋友們買房的時候,可能只是對他們的社區考察更多一些,不像很多專業經紀人那樣有足夠的房源案例去做支撐來得出更加專業的建議,找出更加適合你個人買房需求的社區地段。更別提美國買房相應的文書,存在的語言上的障礙,需要更專業的經紀人去協助。

在這方面,我們還是比較推薦買家去找更專業的地產經紀人。當然,在買房之前找朋友做一些功課,了解一下買房的概況、如何找靠譜的經紀人,這些都是非常寶貴的經驗。只是在具體落實和執行買房的時候,有一個專業經紀人去把關,你會省不少心,買房也能更加無後顧之憂。

建議

一個好的房產經紀人可以給你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買家所看到的商業網站上的掛牌房源信息基本來自於Multiple Listing Service(MLS)系統,美國目前95%的房產交易都是在MLS中進行的。

相較來說,美國在房產交易這一塊還是比較透明公開的,大部分的信息買家都可以在MLS上獲取,但還是有一些細節性的信息,經紀人能比較方便獲取,而買家自己去了解會比較費時費力。

那麼有哪些是你看不到的?比如說這個房子的成交歷史。有一些州的房屋成交價格並不公開,你所看到的價格只是當初掛出來的價格。你是看不到實際以什麼價格成交,而這個信息是經紀人可以看到,然後可以告訴你的。

很多經紀人是專精於某一個城市,因此經紀人有大量的機會帶很多客戶去實地看過房、踩過點,所以他們對這個城市周邊的社區、街道、治安、租金等細節問題都會比你了解的更加深刻一些,也比你在網上所看到信息都要專業,可以幫你避開很多雷區。

​在美國買房,看好房子以後就要抓緊時間下offer,是出原價,加價還是減價?這個需要經紀人為你做一個房屋價值的評估,也就是CMA,綜合同樣類似房子市場成交價和歷史交易情況作出的評估,這樣你基本就知道價格是合理還是過高了,正常交易情況下,不要期望撿便宜,因為賣家在房子上市以前也是做過CMA的,可以說大多數MLS上的房源,價格都是比較合理的。

所以,作為買家,找到值得信賴、並能與之愉快合作的經紀人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喜歡買新房,不喜歡二手房

中國人喜歡買新房是有跡可循的。首先,在中國,大多數城市都在過去的十幾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量老城區被推倒重建;大量新城區從無到有被開發出來。

其次,中國的房子產權只有七十年,不像美國那樣是永久產權。因此,在中國買房買家就會更偏向於買新房,這一點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這只是中國特色,並不適用於在美購房。

建議

美國的城鎮化已經過了激烈擴張的階段,現在整體的城市擴張速度還是相對比較穩定的。這也就意味著,美國沒有那麼多老城區推倒重建的問題,加上美國的房子是永久產權,它面臨的阻力會更大。

因為以上兩點原因,所以美國在美國二手房交易市場是非常成熟的,如果買家只願意選擇新房,可能會錯失很多入手好房源的機會。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因為歷史原因,不少市中心的繁華區域,周邊的房子往往是二手房,新房很難在這些繁華階段拿到比較合適的地皮來進行新建活動。所以,如果你想住在靠近市中心繁華區域地段的話,二手房是你必須要去考量的一個項目。

當然,現在城市還在發展,也確實有很多不錯的新房項目,如果遇到合適的新房,還是要重點向大家推薦的,比如說近年來中國人重點關注的城市:庫卡蒙格和安大略,這兩個城市都是新興城市,當地的新房項目開發也比較多,推薦中國人去那邊的華人區實地考察,總的來說,入手那裡的新房還是比較划算的。

以為舊房子推倒重建會升值

有些中國人喜歡城市裡的某塊地,就想推倒老房子重建,以為重建之後的新房子能升值,這個想法又是不了解美國的市場行情所致。

比如說,你在一個老房子所在的小區花10萬美元買下一幢舊房子然後拆掉,再花50萬在原有地面上重建了一幢新房子,你能指望目前的房價是50萬加上原來的地價麼?答案是否定的。

​這是因為在美國,一幢房子的價值不僅取決於它自己的建築成本,還要看它所在的小區,如果這幢房子跟周圍房子在建造年代、房屋外型風格和內部等方面差異巨大,那麼它的價格很大程度上要受周圍房子的價格影響,這幢建築成本50萬的房子,如果周圍的房子只值10萬,那這幢房子的價值就會受到嚴重的拖累。

正是因為如此,美國許多城市的市中心,常有一些價格奇低的空地出售,中國人以為買這些地來建房是撿了便宜,等到若干年之後賣房才知道又是交了學費。

買房以貸養貸

以貸養貸對於華人買房來說,倒不是什麼誤區,只是一個溫馨提醒。眾所周知,華人的儲蓄習慣是比較好的,但是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美國在貸款信用審核方面比較嚴格。

在美國買房,對貸款人的還款能力要求是極為高的,如果你本身就有其他債務情況,比如車貸,那麼申請購房貸款就很容易被拒,所以一定要付清之前的債務再申請購房貸款。

建議

在申請貸款期間,要注意維護個人信用記錄。在房貸獲得預審批准後,在正式結算前銀行還是會再次查詢申請人的信用記錄,如果在這個期間申請人又新開了其他信用卡帳戶或者申請了其他貸款,很可能就會影響到房貸的最終審批。

不合理的期待房價快速增長

早期在國內買過房的中國人,都有過房價翻幾倍的體驗,總以為國外也會如此,許多美國人寧願一輩子租房,也不願意買房,以省掉房產稅和房屋保養費用;許多中產階級一輩子只有一套住房,既便有兩套,那麼第二套多半也是用來自住,是度假房而不是出租房。

許多買有投資房的美國人,退休的時候都會把投資房賣掉,作為他們週遊世界的儲備金,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不同,當地的炒房氛圍不是很濃郁。

此外,從行業的角度看,當統計數據顯示房屋庫存增加或減少到一定數量的時候,新房開工率就會隨之增加或降低,使整個市場的房價始終處於一種相對穩定的狀態,美國的國土面積比較大,人均的土地面積還是比較豐富的,再加之美國的土地產權是永久的,所以想把土地價格炒的比較熱還是一件有點困難的事情。

綜上所述,整體來說,美國的房市還是處於穩中有升的狀態,不會出現像升降機一樣突然攀升又突然下降的情況。

建議

任何人想建房的話都非常容易,買土地和當開發商都不是特權,美國完全沒有國內房價畸高的背景,想在美國炒房尋求暴利,比中國困難多了,所以,最好一開始就不要抱著炒房的想法來美國買房。

​以上幾個觀點都是華人在美置業容易走進的誤區,在中國買房的固有經驗或許可以幫到你,但是買家還是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美國本土文化、理念等因素來選擇房子,祝大家在美買房順利。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JOc0G0BMH2_cNUguIVH.html














UCI 爾灣

2019-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