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媒體CNBC近期撰文指出,新加坡的勞動力正面臨兩大挑戰——人口老齡化和科技發展造成的崗位流失。
新加坡地標建築金沙酒店(圖源:亞洲時報)
新加坡一份疾病負擔報告表明,新加坡在2017年超過日本,成為全世界預期壽命最長的國家,公民平均壽命接近85歲。越來越長的壽命和每況愈下的生育率,讓新加坡老年人的比例逐漸升高。這一趨勢讓新加坡的勞動力迅速萎縮,並由此給經濟帶來了很大壓力。
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表示,政府在過去20年里一直在為勞動力老齡化問題綢繆。他在CNBC《亞洲財經論壇》(Squawk Box Asia)節目中說,新加坡正在改革教育體系,但相比於適應能力強的年輕人,真正的挑戰是幫助老員工適應新環境。
新加坡教育部長王乙康接受電視節目採訪(圖源:CNBC)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也在上周宣布,新加坡2022年將把退休年齡從62歲推遲到63歲,並計劃在2023年推遲到65歲。
人口老齡化並不是新加坡面臨的唯一挑戰。與世界其它地區一樣,技術顛覆必將改變新加坡的就業格局。
思科公司和牛津經濟研究院聯合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今後十年,新加坡勞動力市場面臨科技發展帶來的失業風險最大。
CNBC在文章里指出,新加坡正試圖通過讓員工們學習新技能來解決這一問題。
四年前,新加坡啟動了未來技能(SkillsFuture)項目,為公民學習技能或職業生涯發展提供補貼。王乙康說,該計劃試圖重新培訓老員工,使他們「適應經濟發展」。
新加坡「未來技能」(SkillsFuture)就業交流會(圖源:網絡)
王乙康強調,就業者有必要掌握其所從事行業的技能,同時不能低估理解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重要性。「當你掌握了你的工作,你就可以使用技術、人工智慧,來幫助你乾得更好。」
王乙康認識到,要在未來幾年裡讓工人們完成不同行業之間、在一行業的不同部門或價值鏈之間的轉向,任重而道遠。他以新加坡星展銀行為例,表示該銀行已幫助員工完成了公司內部的角色轉換,培訓出納員承擔公司新的數字功能。
星展銀行機構銀行業務集團主管譚素珊周四在CNBC《財經論壇》(Squawk Box)節目中強調了企業內部和員工之間的適應能力。機器不會取代人際關係。「如果你不事創新,還不懂變通,技術就會將你淘汰。」(編譯/陳元新)
特別聲明: 本站轉載或引用之圖文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站聯繫,本站將及時更正、刪除。版權問題及網站合作,請通過亞時中文網郵箱聯繫:[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