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玫瑰與白玫瑰》:違背內心的婚姻,不過是拚命死撐

2019-06-20     一隻會飛的鹿

張愛玲在《紅玫瑰與白玫瑰》中寫下的一個經典段落,被後來的人們反覆引用,以此比喻婚姻中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

也許每個男子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成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她講的不僅僅是書中男主人公振保的婚姻,也是對大多數人婚姻的隱喻;她在講婚姻,也是講人生,或許她在告訴人們:只有聽從內心的人生,才能活得踏實明朗。

振保出身微寒,自己爭取出洋得了學位,他的初戀是留學時認識的一個叫玫瑰的姑娘。

雖然帶著滿心的喜歡,但他清楚地知道,這樣的姑娘只能戀愛,是不能回家過日子的。所以,他保持了一個坐懷不亂的好名聲,和玫瑰斷得乾乾淨淨。

振保回了上海任職。他周到地侍奉母親,認真地處理工作,義氣地與朋友相處,不但有真才實學,做人做事也讓人沒話說。

振保租了老同學王士洪公寓里空出的一間房子,就在那裡,遇到了改變他命運的女人-----王太太嬌蕊。

第一次遇見時是黃昏,嬌蕊正在洗頭髮,打招呼時濺了點肥皂沫到振保手背上,振保不肯擦掉,任由它自己乾了,那塊皮膚便有一種緊縮的感覺。

嬌蕊說她的心就是一所公寓,振保笑問是否有空房間招租,而且要單幢的。嬌蕊哼了一聲道:看你有本事拆了重蓋!

振保被征服了,而嬌蕊真的愛上了他。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單單愛上了振保,常常向他凝視,眼裡帶著柔情。

嬌蕊愛得太認真,便把一切都告訴了王士洪,要他給她自由。

女人愛到深處,便會無比勇敢,順從自己的內心;男人面對感情,總是要先權衡自己的得與失,而不是先問自己的心。

他們彼此相愛,而且應當愛下去。但想到現實,事業、名譽以及嬌蕊的過去,振保臨陣逃脫了。他的前途如此不易,怎捨得輕易打碎?

振保的母親也不願意。他對嬌蕊說出推脫的話:你要是愛我的,就要替我著想,我不能叫母親傷心,士洪也是我的朋友,社會上是絕不肯原諒我的,以前都是我的錯。

內心的渴望,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只是一片蒼白無力。

嬌蕊抬起紅腫的眼,詫異眼前的人變成了這樣一副懦弱的模樣,她站直了身子,整理了頭髮,正眼都不朝他看,就此走了。

以後,振保聽說嬌蕊還是和王士洪協議離婚了,從此記憶里的嬌蕊便成為他心中神聖而傷感的一角。

後來振保娶了白玫瑰孟煙鸝,但振保對她並不感興趣,於是他在外面一邊嫖,一邊在家裡和社會上充當好男人。

終於有一天,在公交車上,振保和嬌蕊重逢了。

嬌蕊已步入中年,容顏不再,但是她卻有一個愛她的男人,一個可愛的兒子。

嬌蕊說:「從你起,我才學會了怎樣認真地愛,愛到底是好的,雖然吃了苦,但還是很快樂。」

她在振保那裡學會了愛,這種愛不是受過傷後就縮進殼裡,而是即使遍體鱗傷還要愛。

振保心頭湧起的是難堪的嫉妒,他極力想把自己的生活歸納成完美幸福,然而眼淚卻滔滔地流了下來。

在一段無愛的婚姻中,他是怎樣捱過來的?他的白玫瑰孟煙鸝在失望之後,出軌了一個醜陋齷齪的裁縫。

在和美的春天的下午,振保看著他一手創造的世界,他沒有法子毀了它,所以他只能強撐著繼續裝作一個「好人」……

故事就此結束了,然而振保真的能變成一個「好人」嗎?

面對感情和婚姻,他總是在權衡中妥協,按著世俗的標準做出最合時宜的抉擇。

而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夠坦然面對自己的內心,並且順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呢?

《一代宗師》里說:人活在世上,有的人活成了面子,有的人活成了里子。

當時覺得重要的面子,在多年以後,已不覺重要, 世俗的眼光早已隨風飄去,唯有自己還活在當初選擇的生活里,冷暖自知。

卓別林這樣寫過: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認識到,所有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著不要違背自己的本心。

違背了本心,就算竭盡全力,也很難過好人生。感情、婚姻、生活,都是如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EYCGwBmyVoG_1Zn9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