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巴南區月華鄉

2019-10-16     黃北平

月華鄉,原重慶市巴南區一個小鄉鎮,距離巴南區府駐地40餘公里,月華鄉場鎮,當地人叫隆興場,1993年月華鄉和南彭鄉撤銷,兩鄉合併成立南彭鎮。月華鄉是一個典型的山頂小場鎮,說小確實很小,只有一條300米的街道,場鎮的常駐人口200多人,確切的說,還不如經濟條件較好的地域一個村莊,這樣的一個小場鎮的存在,給方圓20多公里的農村居民帶來很多的便利,更是山區鄉村的集貿物流中心,或許地里條件的限制,商品品種不如山下鄉鎮豐富,但是隆興場的存在,活躍了山區居民的小型經濟,給偏遠山區的鄉村帶來不一樣的小繁榮和人氣。

月華鄉

月華鄉,月華鄉車站,目前只有317路公交車直通隆興場,一天只有兩趟,早晨從南坪7:00發車8:30到隆興場,上午10:00從隆興場返回南坪,下午13:30從南坪發車15:30到隆興場,16:00從隆興場發車返回南坪,全程票價聽說才1.5元,當時是在南彭趕車,317路公交車不得刷卡,又沒有零錢,只能投2元。

月華鄉

月華鄉,隆興場的入場口,繞過一個大灣而且又是一個大斜坡,這樣的山路確實給公交司機帶來一些挑戰,不過跑條路線的公交司機都是常年跑山路,而且經驗相當豐富,要是像本人很少看到這樣的山路,不要說四輪車,連兩輪車都不敢開,真是佩服重慶常跑山路的公交車司機們的勇氣和膽量。

月華鄉

月華鄉,山上的天氣就是任性,時而晴空萬里,時而大霧瀰漫,時而傾盆大雨,索性此次走隆興場只是一個毛毛雨,還能勉強遊玩,這張照片是下車後看到的第一棟老房子,外表裝飾很有氣魄,感覺就像當年的單位辦公場所,當走進的時候,還看見有人居住,確實感到很意外。這張照片在毛毛細雨的環境當中拍攝,效果不是很好,敬請大家原諒。

月華鄉

月華鄉,進入隆興場街道的入口,看起來也沒有特別的地方,聽說以前這個入場口是一個大門卡,兩邊都是木質結構的老房子,而且門卡的橫樑都是耐用的參木,由於老房子年代久遠而且又有點兒傾斜,看著有些岌岌可危,為了過往居民的人身安全,索性就拆除掉,建起新的樓房,當做新的門卡。

月華鄉

月華鄉,走進門卡的時候,看見月隆興場的居民們打麻將,打麻將是重慶民間的一種娛樂活動和習俗,不管在喧鬧的都市還是偏遠的鄉間,都能看到打麻將的身影,而且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無論是在繁華的都市,還是僻靜的鄉間,打麻將的都是老年人居多,當地人還有一個很響亮的理由就是,老年人打麻將可以預防老年痴呆症,也不知道本人到老的時候會不會也像他們一樣,為了不患上老年痴呆症而打麻將。

月華鄉

月華鄉,從門卡走進街道,首先看到的就是這家超市,或許在隆興場這裡叫做超市,比較好的鄉鎮這只不過是一個副食店門面,隆興場現在有兩家這樣的超市,也只有這兩家能夠帶動著隆興場的繁華,因為不在趕場天的時候,也就只有這兩家超市能夠正常的商品流通和商品間的貿易往來。

月華鄉

月華鄉,隆興場常住人口也就200多人,但是也不敢保證未來還會增加當地的常住人口,或者會較少人口,但是隆興場的街道上,有很多的老房子,而且也有些已經是危房,這棟兩層樓的房子現在已經是危房,已經沒有人居住,而奇怪的是很多木質結構的老房子保存的很完好,還有人居住,樓房都比不過老式木質房,確實有些說不通,或許這棟樓房現在已經沒有人居住,沒有人居住的房子容易老化,畢竟隆興場是個山頂上的場鎮,可能留不住擁有滿腹理想的居民和年輕人,有些房子閒置也是正常。

月華鄉

月華鄉,隆興場只有一條300米來長的街道,卻不是一條筆直的街道,從頭走到尾,都有兩處拐彎,當然畢竟是山頂上的場鎮,受到地理條件的限制,街道的建設也是跟著山頂的地里應有條件而建設,可能是剛下過雨的原因,地面顯得光滑而又整潔乾淨,看起來挺舒服的。

月華鄉

月華鄉,石磨子看著很有回憶感,看到還有人保護起來,看來當地然還是拿石磨子當寶貝給包裝起來,真的感到很意外。本人廣西人,石磨子是用來磨粳米漿和糯米漿的,粳米漿用來蒸粉用,糯米漿是用來包糍粑用,廣西人超愛吃粉,每當過重要節日的時候,都喜歡做粉吃,而且廣西又是一個少數民族地區,從開年的二月初二龍抬頭算起到春節這段時間,幾乎每個月都有一個節日,經常吃到米粉,五月初五是做糍粑吃。看到這個石磨子就會想起小時候,奶奶磨米漿蒸粉的身影,不知道這口石磨子在重慶的鄉村是磨什麼用的。

月華鄉

月華鄉,這一排老房子現在還有人居住,看起來應該是當年供銷社的門市部或者商店,走過這裡的時候看見有一位居民正在自家的門口端著大碗吃早飯,走過去想問一問這棟老房子的來歷,很不巧的是這位居民是一位語言有障礙的婦女,雖然語言很難溝通,但是看到這位婦女滿臉的微笑和熱情的手勢比劃,感覺到這位女士的善良,淳樸和熱情,更可貴的是,離開隆興場的時候,碰到這位女士,她對著我微笑,內心感到特別的溫暖和舒心,隆興場的居民就是這麼的熱情,這麼的好客。

月華鄉

月華鄉,月華農資門市,農資門市是售賣跟農業生產有關的商品,比如農藥,化肥,還有農業生產用具的噴霧器,洋鏟等等,儘管現在農資門市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在幾十年前,對於月華鄉的農業發展史上,帶來巨大的作用。

月華鄉

月華鄉,隆興場的農貿市場,一個鄉鎮的繁華程度有多高,取決於當地的農貿市場,畢竟隆興場是一個山頂上的小型場鎮,農貿市場的規模也不會太大,當然有句話說得好,麻雀雖小但是五臟俱全,隆興場的農貿市場就是帶動整個月華鄉經濟發展主要場地,更是月華鄉人民的福音和生活帶來的希望。

月華鄉

月華鄉,進入隆興場的一條山道,如果說前面的入場口是正門的話,這條小道就是入場口的後門,青石板鋪成的路面,很符合山間場鎮的特有情況,這條小道的存在,給山下前來隆興趕場的居民帶來方便,不過青石板路面有個弊端,就是下雨過後很濕滑,行走要多加小心。

月華鄉

月華鄉,隆興場上的一座水櫃,是隆興場居民的飲用水來源地,這座水櫃為隆興場上200多口人的飲用水,不管是在繁華地段還是偏遠鄉間,沒有水源就沒有人類的存在,隆興場一直存在或許就是這座水櫃存在的原因,也是這口水櫃的存在,才保持有現在的隆興場。

月華鄉

月華鄉,隆興場建在山頂上,能看到這樣的一塊一畝三分地是在難得,畢竟是遠離主城的場鎮,這些零零散散的土地,就是隆興場居民的主要糧食來源,很多人都說喜歡吃無公害蔬菜和農副產品,而隆興場的農副產品絕對是無公害,而且還是高山上的無公害農副產品,喜歡吃高山上的蔬菜可以前來隆興場嘗一嘗。

月華鄉

月華鄉,隆興場上一棟已經遺棄的老房子,這棟房子是一排平瓦房,橫著數過來有山間房子並聯,這可能是某個單位的職工宿舍,廢棄的房間裡面還有一些遺物,走進門口的時候還能聞到一股霉臭味,也是這就是現在隆興場的現狀,隨處看到遺棄的房子,有常住人口200多人,或許現在生活在隆興場的人口少於200人。

月華鄉

月華鄉,月華鄉唯一的一家企業就是磚廠,現在還正常生產,當然也跟許多的工廠一樣,看著外部就知道,近些年的效益不是很好,走過的時候,看見廠門口很多的門面已經閉門歇業,有些門面幾乎是遺棄了。

月華鄉

月華鄉,月華小學是月華鄉唯一的一所學校,現在學校裡面興建一個大工程,據說是某某單位的辦公大樓,月華小學距離隆興場足有兩公里的距離,感覺很奇怪,學校為何遠離場鎮,當然這是當地的實際情況,學校建設和規劃都是按著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實施。走隆興場的當天看到更有意思的一幕,就是主城區的小學生到月華小學進行交流活動,前去的小學生足足有七個中巴車,給這個偏僻的山間小學帶來一片熱鬧。

月華鄉

月華鄉,車站旁邊的一棟已經坍塌的老房子,看起來應該是個糧站,祖國建設一個關鍵的特殊年代,糧站的存在就顯得特別的突出,儘管現在已經取消交公糧制度,但是沒看到糧站的時候就會想起小時候,特別是秋收過後,農民拉著人力車前往糧站交公糧的場景,那時候交公糧的農民很積極,也很熱情,記憶最深刻的是跟父親去交公糧後,到粉店裡吃粉,那時候一碗素粉是5角錢,肉粉是7角錢。廣西老家吃粉也相當於重慶這邊吃小面,不知道這邊的小面沒有沒5角錢和7角錢的情況。

月華鄉

月華鄉,山頂上的隆興場,空氣就是這麼的新鮮,風景就是這麼的亮麗,站在隆興場的邊沿上,往山下看,白雲穿梭于山間,猶如無意間走進一處神仙居住的地方,但是還沒來得及享受這等仙境,就被一場雨給自己打醒。隆興場就是這麼一個小地方,但是走進隆興場後確是讓人記憶深刻,很榮幸也很意外的這次月華之旅,希望往後又機會還來月華,來隆興趕場。隆興場的趕場日是3,6,10,前去月華的公交車目前只有在南坪的317路公交車,而且每天只有兩趟往返,當然是趕場天可能有加班車也不一定,祝大家旅途愉快。

本文是記事性文稿,見物說物,或許很多的描述跟當地的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差別,如有不對的地方敬請見諒。

謝謝廣大讀者閱讀本文稿,敬請給予建設性意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pg3020BMH2_cNUgQPk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