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空腹血糖6.5,餐後血糖8.2,醫生還要讓測糖化,為啥?

2019-10-17     糖尿病同伴

作者:蘭州瑞京糖尿病醫院 王麗

天早上,馬鳳蓮主任診室來了一位因長期在外,半年沒到醫院複診的叔叔,測得空腹血糖6.5mmol/L,餐後2小時血糖8.2mmol/L。由於叔叔已經半年沒到醫院診療,馬主任建議他檢查糖化,查看近3個月內的平均血糖,以便於調整用藥和控糖方案。結果,馬主任的話還沒說完,就遭到了叔叔的拒絕,」不用了,我幾乎每天都會監測血糖,都接近正常範圍,糖化應該也差不了多少,不用花這個冤枉錢!「馬主任仍堅持要求叔叔進行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最終,叔叔答應明天來檢查。

看到這裡,或許很多糖友都會有同樣的想法:「日常血糖正常,糖化肯定也正常,根本不用查!」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為什麼糖友血糖控制得很好,醫生還會要求查糖化血紅蛋白呢?馬主任解釋:「糖化血紅蛋白和自我血糖監測並不互相排斥,而是相互補充的,兩者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各有優缺點。」

監測隨機血糖,是糖友們日常生活中管理血糖的重要和基礎手段。它能反映實時血糖水平,評估餐前、餐後高血糖、生活事件(飲食、運動、情緒及應激等),以及藥物對血糖的影響,有助於制訂個體化生活方式干預和優化藥物干預方案,提高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而糖化血紅蛋白檢測值,能很好的反映糖友過去2-3個月的平均血糖。它不受某天血糖波動的影響,也不受運動、食物等一時偶然因素的影響,即使在一天當中糖尿病患者血糖忽高忽低,一段時間平均下來的糖化血紅蛋白卻可能正常;它是評估長期血糖控制狀況的金標準,也是臨床決定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的重要依據。

專家建議,如果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已經達標,且血糖控制狀態較為平穩,每年至少也應接受2-3次糖化血紅蛋白檢測;而對於那些需要改變治療方案,或血糖控制狀態不穩定的糖尿病患者,應該每三個月進行一次糖化血紅蛋白測定。

之後,馬主任又耐心詢問起叔叔日常監測血糖的次數及時間,發現叔叔只關注空腹血糖和晚上餐後血糖,其他時間點的血糖根本沒測過。聽完之後,馬主任又向叔叔講起了血糖監測的頻率與技巧。

1、對於血糖比較高的糖友,首先要注重餐前血糖的監測;對於易發生低血糖的糖友,如老年人及血糖控制較好者,最好監測三餐前血糖用以排除低血糖的可能。

2、對於空腹血糖控制良好,但糖化血紅蛋白沒有達標的糖友,則要監測餐後2小時血糖,以便調整飲食和用藥等。

3、對於注射胰島素的糖友,特別是注射中長效胰島素的糖友,一定要監測睡前血糖。若睡前血糖低於5.6mmol/L,最好吃點東西再入睡,以免出現夜間低血糖。

4 、對於血糖基本達標,但早餐前血糖較高的糖友,一定要排除夜間低血糖的可能性,這時候就要監測夜間3點鐘的血糖。

最後,溫馨提醒各位糖友:不僅要根據自身的病情,結合自己的生活方式,靈活選擇每天監測血糖的時間點和頻率,更要聽從醫囑,及時進行糖化血紅蛋白的檢測,以便於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c_I720BMH2_cNUgs4q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