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出一篇高質量的學術論文

2019-09-18     達晉醫學

達晉編譯認為,要寫出一篇高質量的文章,取決於多種條件。首先是寫作者的學術功底。如果學術功底不深厚,是做不出高水平研究的,那樣也寫不出高質量的論文。因此,做學問一定要打牢學術功底,建立學養深厚、見識廣博、思想敏銳、富於創新的學科專業基礎。有了這樣的基礎,不愁做不出高水平的研究,也不愁寫不出高質量的論文。經常看到一些人為寫不出好文章發愁,其根本原因就在於學術功底不紮實。

其次,要實實在在地做研究。研究出思想、出智慧,如果沒有深入系統的研究,沒有學術上的真知灼見,也寫不出好論文。有的人願望良好,希望寫高水平的文章,在高級別刊物上發表,但卻不願下苦心做研究,而是力圖在研究之外走捷徑,這樣即便文章發表出來了,也不會為學界所重視,儘管這樣的文章已經成為了文獻,但卻不可能有什麼文獻價值。研究是寫作的前提,寫作是對研究成果的反映,研究和寫作是源流關係。多做研究,做高水平研究,是寫出高質量論文的必要條件。

第三,深思熟慮,精心構思。文章構思是在已經做過研究的基礎上,對研究情況和結論進行理性化的架構,用一種理性的結構有效地反映研究結論。研究過程是複雜的,研究材料是多樣的,研究所涉及的問題也是多方面的,如何將這些紛繁複雜的內容在篇幅有限的論文中反映出來,需要裁減得當、突出主題、保持均衡、構成體系。因此,寫作中一定要深思熟慮,充分駕馭和把握整個研究工作,對寫作內容要爛熟於心,這樣才能在成熟的腹稿的基礎上寫出好文章。

第四,反覆修改。要寫好論文不能不重視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對修改的重視程度決定論文的質量。有人說,寫作是一門令人遺憾的藝術。沒有人敢打包票說,自己寫出來的文章不需要修改。寫作中各種問題都很容易出現,明明自己在腹稿中設想得非常嚴謹的邏輯,但通過文字表達出來後卻顯得欠周延;自己十分認真地對待語法和用詞的問題,但文稿寫出來後還是會出現各種句法、表達錯誤。這些問題都需要在寫作完成後經過反覆修改才能得到更正。通過修改論文,既能優化論文質量,又能提高寫作能力,有一舉兩得之功效。

第五,一篇好的論文還需要表達自己的心聲。如果自己寫出來的學術論文所表達的不是自己的學術思想,要寫出好文章實在是不可想像的。好文章是一個人的學術信念、學術研究和學術寫作三者的高度統一,好文章中有一種令人揮之不去的「魂」,這就是寫作者矢志不渝的學術信念。

誰都希望自己的論文是高質量的,能夠受到讀者的好評,學位論文還要得到同行專家學者的肯定。但對學術論文質量的評價,儘管作者有自己的看法,但卻不是由自己說了算的。論文寫出來發表後,作者往往可能會竊喜一陣,但論文質量最終要由讀者和學科專業領域的學者來評價。也就是說,論文質量的高低是由同行評價的。儘管如此,要保證論文質量,關鍵在作者主觀方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Rc2sRm0BJleJMoPMpgX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