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告訴爸媽,以後看病買藥不用排隊了

2019-08-01   聊聊公積金

在「網際網路+醫療」大力推行的背景下,便捷的就醫措施方便了許多患者看病就醫,極大減少了排隊等待時間。然而對於老年朋友來說,因為不會操作,有些便利措施反而成了「麻煩事」。 還有一些老年朋友反映,為取藥一個月要多次往返醫院,請親人代開藥還要出具證明,手續十分繁瑣。別急,現在有解決方法了,天津市重點推出十項服務措施來解決老年朋友看病困難的問題。

一、簡化診療流程,提升診療效率

全市二級以上醫療機構在醫院內部建立會診轉診機制,通過會診轉診由醫療機構內部協助診治,患者不需重複挂號。

患者就診當天無法取得檢查檢驗結果的,應由接診醫師為其進行複診預約,保證複診就醫需求。嚴格掌握檢查指征,強化落實檢驗結果互認制度,為老年患者減少不必要的檢查檢驗項目。

強化多學科聯合門診(MDT)工作,由多學科專家共同制定診療方案,並提供用藥指導,縮短診療時間。

公立醫療機構對60歲以上老年患者減半收取普通門診診察費(中醫辨證論治),降低就醫負擔。

二、增加人員配置,推進志願服務

增加選派高素質門診服務人員,對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輔檢、陪檢服務。對老年重症住院患者,在其住院檢查期間,須由醫護人員全程陪檢,對老年普通住院患者,應根據實際安排醫輔人員進行陪檢,保障患者醫療安全。

協助老年人使用自助設備進行預約、挂號、繳費等。各醫療機構探索獨立設置老年人自助機具區域,發揮醫務志願者和社工作用,積極動員行政、後勤等人員力量,在高峰診療時段內,每3台機具至少安排一名工作人員進行指導。

三、增加人工窗口,提供專項服務

為老年患者保留並增加部分人工服務窗口,實現與自助設備相同的功能,在挂號、交費、取藥、檢查檢驗等環節執行老年患者優先制度,滿足老年人就醫需求。

醫療機構各服務窗口應實行連班制度,在中午門診停診時間內,保證窗口人員齊備,服務功能完善,及時解決患者相關問題。

四、保障藥品供應,方便患者用藥

全市二三級醫療機構切實加強藥品供應保障工作,對於某些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況,要保障7-14天用藥,對於帕金森病、癲癇(穩定期)、痴呆(穩定期)等14種疾病,可開具30天長期處方,特殊情況可以放寬至二線藥品。

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穩定、持續的用藥保障。對於病情穩定的老年慢性病簽約患者,通過預約診療服務,開具15天至30天處方,避免老年慢病患者1月內多次往返取藥。對於高血壓、糖尿病、腦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可按單一的疾病診斷開具藥品,每個診斷可開具不超過5個藥品。

各級各類醫療機構要簡化老年患者代取藥手續,採取醫院內登記雙方身份證信息等方式,杜絕老年患者或家屬開具任何代取藥證明現象,讓患者少跑路。

醫療機構應為患者提供中藥飲片代煎服務及藥品配送服務,方便患者就醫。

五、豐富預約途徑,合理分配號源

為方便老年人預約挂號,各醫療機構須豐富預約挂號途徑,明確具備網絡、微信、手機APP、自助機具等網際網路途徑的基礎上,必須開通電話預約或現場預約挂號途徑,並嘗試為其單獨預留部分號源(包括專家號源),保證老年患者就醫需求。

六、強化便民服務,提升就醫體驗

各醫療機構要為老年患者免費提供輪椅、平車、擔架、儲物櫃等設施,簡化借用手續;

配置完善的老年人服務設施,如衛生間扶手、無障礙通道、防跌倒設施等;

製作院內「便民就醫指南」,強化導診、分診功能,讓老年患者明白就醫、正確就醫、高效就醫;

改進自助設備,完善軟體開發,在就醫軟體使用上應當注意「適老化」開發設計,包括產品外觀、操作介面、邏輯語言和使用步驟等,充分考慮老年人群體的感受,儘可能地簡單易操作,全面提升老年患者就醫體驗。

以上列舉了能最大程度方便老年就醫的措施,這裡是天津市推出的措施,也為其他地方提供了借鑑,以後老年朋友就醫會越來越方便的。

點一下,看看醫保定點醫院怎麼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