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素養決定了孩子的未來

2019-10-21   普華文化

母親是家庭的精神中心,實際上也是整個地球的精神中心。從見到自己的孩子的第一眼起,母親就能體驗到深深的聯結,但一旦真正開始「動手」照顧孩子,她們很容易就會失去這個聯結,最終感到精疲力竭、孤獨和沮喪,有時候甚至會為撐過一天而苦苦掙扎。母親可能會經歷我所謂的「精神破產」,並且渴望能夠重新建立聯結。

但是,母親卻常常載著「空油箱」去做這份或許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工作。我們一直以為,受苦、匱乏和自我犧牲是身為人母的常態,這會使她們變得精疲力竭、沮喪挫敗,也常常對自己和孩子感到失望,從而加劇了她們認為自己不是一個足夠好的母親的內疚感。但實際上我們完全可以轉向一個嶄新的母親視角——創建一種富足、完整和有價值的母親角色。通過滋養你的精神,充實你的內心,在你與孩子之間建立起充滿自主性的聯結。在此過程中,它將協助你放下那些阻礙你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情緒包袱。「如果我們從富足而非匱乏的角度來看待育兒這件事,又會有什麼事情發生呢?」這個關鍵性的問題將引領我們進入全新的育兒視野,母親們發生轉變,並最終改變整個世界。

我們必須敢於宣稱:當我們把自己放在首要位置,反而能讓我們擁有更多可以給予孩子的東西。沒有誰比母親更愛自己的孩子,想為自己的孩子爭取更多,努力給予自己的孩子更多了。但是,如果一個母親的「油箱」是空的,她就不能真正地給予孩子或其他人任何東西。沒有任何事情比母親滋養自己更重要了。當我們在自我關懷方面做得越好,我們就會越蓬勃;我們越蓬勃,就越容易做到有意識地關愛孩子。與其為了孩子犧牲自己——這一直是為人母的準則——不如為了孩子讓自己更加彭勃。就像一個慈善家仁慈地與他人分享自己富足的善意。與之類似,我有一個願景:母親能夠充滿活力,享受充實的生活,這樣,母親就可以與孩子分享自己的活力,與世界共享自己的才能。

這種蓬勃無關外在,而源於內在價值的自我關懷。​蓬勃的狀態跟獲得外在的事物無關——不管是物質財富、名聲,還是人際關係。蓬勃就是在我們身為母親的忙碌且往往疲憊的日常生活中感受到幸福。

要想過上蓬勃且真正地幫助他人——尤其是我們的孩子的生活,需要我們與自己的內在建立聯結。與其從外部,如通過孩子來尋求滿足,不如由內而外地探索自己的內在世界。我們不再允許外部環境來定義我們——孩子的分數、考入的學校、贏得的獎項、取得的成就。對於純粹的自我了解可以帶來異乎尋常的回報。一旦你意識到這一點,即使是最細微、最簡單的自我關懷都會將你推上與自己那完整、富足、充滿價值的本性重新建立聯結的旅程。你會發現自己珍愛自己,這就是滿足感。珍愛自己源於內在,源於我們內心存在的喜悅。這對母親來說尤其重要。一旦我們開始首先珍愛自己時,我們對孩子講話的語氣將更加友善,更能理解他們的感受,也能體驗到與他們之間的更深層的聯結,或者重建已經幾乎消失的聯結。

但是,自我關懷並不等於放縱。自我關懷,是一種個人行為,使個體從身體、心智、情緒和精神層面滋養自己,以便使自己可以體驗到幸福、活力和滿足的興奮感。它是通向廣闊、開明生活的橋樑,尤其是與我們的孩子有關的生活。內在關懷有意識地將我們與自己的精神聯結起來,這是生命精神的具體顯現。內在關懷使我們體驗完整的自己,而不是破碎或殘缺不全的自己。很多時候母親真正追求的是與孩子在一起的高品質生活,卻一直錯誤地以為物質世界可以提供與孩子之間親密的關係。實際上當我們擁有了高品質的精神生活之後,物質世界也將變得有意義。這些品質讓我們對所追求之物的體驗變得豐富,最重要的是讓我們與孩子的聯結和關係變得豐富。

自我關懷是互惠的。當我們因為恢復了神采而呈現出良好而富足的狀態時,我們的內在就感覺良好,並且我們的孩子也能感覺到我們的這種內在狀態。我們將感受到自己對生活充滿熱情。當我們最終清除了內疚感和自我犧牲心態的殘餘時,結果也將如此。當我們真正關懷我們的寶貴生命時,我們就能觸碰到一個更深的領域,一個可以讓我們充滿活力的領域。從這個領域開始,我們會發現自己沐浴在幸福且充滿富足感的狀態中。我們發現,自己不僅沒有從別人那裡拿走任何東西,還與此相關的人,特別是我們的孩子,實現了互惠互利。我們變成了對孩子有益的存在。結果,我們的存在就像新鮮的空氣,這樣我們就進入了我所稱的「交互」狀態。

以上內容來自《母親進化論》一書。這本書包含了作者蘇茲從自己數十年的諮詢經歷中,以及她在發現作為一個人和一個母親的內在價值的個性之旅中所學到的東西。對所有的母親來說,本書都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圖書。這是一本不尋常的書,它可以徹底改變你的生活,改變整個社會看待母親的方式。如果你能夠跟隨本書的指導去做,你與自己、孩子以及生活中任何人的關係都會發生轉變。如果你正因為疲憊不堪而掙扎,或者認為由於孩子占據了自己太多的精力,所以人生缺乏意義,本書一定可以引導你實現自我價值,同時教給你最符合孩子需要的育兒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