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送命題:過年回誰家
年關將近,一年一度的過年送命題來了:今年過年回誰家?
許多人說,這是比「我和你媽同時掉水裡救誰」更難回答的世紀大難題。
中國青年報社調查就曾顯示,70%的已婚者被「過年回誰家」的問題困擾過。
這也就意味著,每10對夫妻里,就有7對因為這個問題發生摩擦,甚至大打出手。
這個問題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處理得好,皆大歡喜,處理不好,影響夫妻關係,甚至家庭和諧。
對於老家不在一個城市,又是獨生子女的人來說尤其如此。
去年年前,就曾出現過這樣一則匪夷所思的新聞。
33歲的湖南男子劉某,因過年回誰家的問題和妻子鬧掰了,一氣之下將妻子告上了法庭,要求其退還結婚時的彩禮。
劉某表示,妻子是山東人,不願意隨他回湖南過年,兩人因此鬧得不可開交,開始分居,感情急劇惡化。
有經驗的人對此卻嗤之以鼻,這有什麼可鬧的,只要理由夠狠,手段夠硬,吵贏伴侶讓他妥協就是分分鐘的事,比如:
「你老家太冷,我一回去就流鼻血」;
「我奶奶年紀大了,今年不回去可能以後就見不到了」;
「我爸媽已經辛辛苦苦準備一個月了,一聽我們不回來了,我爸心臟病都氣犯了,藥也不肯吃……」
雖然理由千千萬,但真正落到自己身上,許多人依舊為此苦惱不已。
閨蜜幾個月前就已經開始鬱悶了。
她不肯跟老公回哈爾濱過年,但她老公卻撂下狠話:如果不回去,這日子也別過了。
閨蜜無奈地說,雖然去年是在娘家過的年,但是今年情況特殊,因為弟媳生了孩子,媽媽去城裡伺候月子了,老家只剩爸爸一個人。
她不忍心爸爸一個人在家過年,想回去陪陪他。
無奈老公執意堅持,去年回去過了,今年無論怎麼都輪到回自己家了。
眼看年來了,兩人對此還在僵持,誰也不肯妥協,關係鬧得一天比一天緊張。
閨蜜的苦惱和糾結,並不是個例。
據調查顯示,回誰家過年,最近幾年持續榮登年底夫妻吵架排行榜第一話題。
只要搜索「回誰家過年」的新聞,就會發現全是火藥味兒。
可謂真正的不提「回誰家」相安無事,一提回誰家就雞飛狗跳……
過年新自由: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親密關係中的爭執,歸根結底爭的是話語權和決定權。
就是說,對於一件事,夫妻之間各有想法,各有堅持,但是兩人都想讓對方聽自己的,誰都不肯妥協,所以才產生了衝突。
這樣的衝突表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
你覺得賺了錢就要當下享受,否則等年紀大了再想出去看世界,身體和精力也不允許了;而他覺得賺了錢就要省著存著,以後再用;
你認為和婆婆分開過才有助於家庭和諧,而他認為把老人接過來才能互相照顧,更好地敬孝;
你覺得過年回娘家就是要帶禮物,而他認為是自家人什麼都不用買,空手去就可以了。
所有問題,最終都會回歸到一個問題:聽誰的。
聽你的我覺得委屈,聽我的你覺得不甘。
於是,彼此僵持,摩擦不斷。
其實,婚姻里許多問題,並不需要非要聽誰的,讓誰服從誰。
夫妻本就是兩個獨立的個體,許多事分開來做也不是不可以。
就拿過年回誰家這個問題來說,不一定非要你聽我的跟我去我家,或者我聽你的隨你回你家。
兩個人分開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又未嘗不可。
在綜藝節目《拜託了,冰箱》中,papi醬就曾坦言:
她和丈夫老胡戀愛十年,結婚五年,沒辦婚禮也沒有蜜月,甚至連雙方家長都還沒見過面,就連過年的時候,也是各自回家,各找各媽。
這一獨特的婚戀觀,讓在場的所有嘉賓目瞪口呆。
對此,她解釋到:
「對你的父母來說,他們的兒子最重要;對我的父母來說,他們的女兒最重要。」
所以其實女婿要不要帶回來,兒媳要不要去,這個都是次要的,我們先去陪各自的父母比較好。」
有人說,Papi醬的婚戀觀雖然另類前衛,可並不適合所有人。
但大多數人卻舉雙手贊同:我們常年在外,一年到頭能陪父母的時間本來就少之又少。好不容易等到過年,終於能擠出點兒時間陪陪父母了。何不各回各家,分頭盡孝,讓兩邊老人都高興呢。
的確,如今,許多年輕夫妻都是獨生子女,並且兩人老家不在同一城市,雙方父母湊到一起去過年又不實際。
所以,各回各家,不失為一種誰也不得罪的最好解決方案。
當然,也許有人擔心,各回各家影響婚姻質量,甚至引起七大姑八大姨質疑兩個人的夫妻關係是不是出了問題。
其實,這種擔心完全是多餘的,好的婚姻,一定是有彈性的,它受得起長期共處的考量,也經得起短暫分離的考驗。
正如何炅形容Papi醬婚姻的那樣:
「她和老胡之間的關係,是彼此獨立又互相依賴,就像橡皮筋,可以扯開,但是那種親密的聯繫又拉不斷。」
親密關係中矛盾的本質:權利話語權的爭奪
意見不一致的時候,我們的大腦中習慣了只有兩種處理方式:我聽你的;你聽我的。
卻忽略了其實還有第三種處理方案:各聽各的。
各聽各的,不是意味著兩個人婚姻出現了危機,互不干涉徹底疏遠了,而是恰恰證明了作為夫妻,我們不可分割,但又彼此獨立。
健康的親密關係就是如此,不需要事事一致,時時一起,兩個人親密,但有間。
朋友樂樂,前兩天剛跟她老公張元因為回家大吵一架。
兩人都想讓對方妥協,因此一直爭執不下。
這段時間,樂樂都快抑鬱了,這日子,是不是沒法兒過了?
那當兩個人因為回誰家意見不一致的時候,到底該怎麼做呢?
錯誤示範:
張元: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回男方家過年就是天經地義,你別痴心妄想搞獨特,不跟我回去,這年也別過了。
樂樂:這都什麼年代了,你還跟我扯這些荒唐的東西,你這個人真是又封建又固執,什麼都想別人聽你的,你以為你是誰啊!
正確示範:
張元:寶貝,你今年要是願意回我家,咱們就一起回,如果不願意,咱就各回各家,孩子可以輪流跟你或跟我。千萬不要委屈自己,無論回誰家,只要咱們都開開心心,和和氣氣就是最好的。
樂樂:親愛的,我今年確實是想回娘家,謝謝你這麼體貼,理解我。以後,咱就各聽各的,想回哪邊就回哪邊吧,誰也不強迫誰,只要我們自己心裡舒服就好了!
如此一來,不僅避免了爭吵,還增進了感情。
對於一些磨人的問題,與其爭得臉紅脖子粗,不如放下執念,不要強迫對方服從自己。
婚姻里,許多事並不是非要誰聽誰,各聽各的,分開來做也是可以的。
真正的愛,從來不是控制伴侶來取得掌握權,而是共同成長,相互寬容。
健康的親密關係里,夫妻之間也一定是各自獨立,互相體諒、彼此尊重的,而不是以愛的名義試圖控制對方,逼著對方放棄自我,依附和聽從自己。
就像你吃不慣我家鄉的菜,我聽不懂你那邊的話,都沒關係。
重要的是你不用為了我放棄自己的堅持,我也不必因為你收起自己的主見。
我們誰也不控制誰,誰也不束縛誰,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讓彼此都舒服自在,就夠了!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本文由心之助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