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經典書單,拯救你的書荒 | 十年十本書,每本都值得讀一讀

2020-10-10     上海升學觀察

原標題:諾貝爾文學獎經典書單,拯救你的書荒 | 十年十本書,每本都值得讀一讀

諾貝爾文學獎經典書單,拯救你的書荒 | 十年十本書,每本都值得讀一讀

向大家問安的 丹尼爾先生 昨天

有溫度 有深度 有廣度

就等你來關注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於10月8日晚已正式揭曉。

來自美國的女詩人露易絲 • 格麗克 Louise Glück 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之聲,以樸素之美讓個體性的生存具有普世意義。」

「諾貝爾文學獎」是根據諾貝爾先生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旨在獎勵在文學領域,創作出具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 。1901年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發,此後甄選委員會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於每年10月公布。

作為文學領域的世界最高榮譽,截至2020年,共有117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中113次由一人獲得,4次由二人分享;其中有7年因故停發;有8年延遲一年頒發;共有15位女性獲獎。

本期特別推薦近十年來「諾貝爾文學獎」的獲獎者及其代表作,在這個信息爆炸和碎片化的年代,重新感受語言所帶來的魅力和觸動。

不論你是否認同評選結果

那些文字都美的無可辯駁

2020

露易絲 • 格麗克

Louise Glück

露易絲 • 格麗克,當 今詩壇最耀眼的星星,美國桂冠詩人 ,也是狄金森、摩爾、畢肖普之後,美國當下最傑出的女詩人。

1943年,格麗克生於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離開高中後曾進入莎拉勞倫斯學院、哥倫比亞大學,但均未畢業。

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利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波林根獎等。

作為抒情詩人,格麗克的詩很美,對心理隱微之處的把握,有種雪水入溪的清澈和冰冷。早期作品具有很強的自傳性,後來則通過對神話人物的心理分析,導向存在的根本問題:愛、死亡、生命、 毀滅。

格麗克試圖通過詩和美,將我們帶入如呼吸般的愛痛糾葛之中。將對人生的理解和感受,提升到更加深邃、神秘而細膩的境界。

截至目前2020年10月,國內曾三次引進她的作品,分別是《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以及2015年出版的《露易絲 • 格麗克詩選》。

因為她那毋庸置疑的詩意之聲

以樸素之美讓個體的生存

具有普世意義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 -

《月光的合金》

《月光的合金》收錄了格麗克的四本詩集,《野鳶尾》(普利茲詩歌獎)、《草場》、《新生》(《紐約客》詩歌圖書獎)、《七個時期》(普利茲詩歌獎短名單),均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

直到世界反映了 靈魂最深層的需要

《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完整收錄了格麗克的《阿弗爾諾》(新英格蘭筆會獎)和《村居生活》(格林芬詩歌獎短名單)兩本詩集;

同時收錄早期五本詩集《頭生子》(美國詩歌學會詩人獎)、《沼澤地上的房屋》、《下降的形象》、《阿基里斯的勝利》(全國書評界獎)、《阿勒山》(國會圖書館麗貝卡 • 博比特全國詩歌獎)的精選之作。

2019

彼得 • 漢 德克

Peter Handke

奧地利小說和 劇作家 漢德克 ,當代 德語文學 最重要的作家,被稱為「活著的經典」。

漢德克1942年12月6日生於奧地利。1961年進入格拉茨大學讀法律。24歲出版首部小說《大黃蜂》,同年發表《罵觀眾》,在德語文壇引起空前的轟動,一舉成名。

漢德克的代表作還有《無欲的悲歌》《痛苦的中國人》等。創作的 《卡斯帕》在戲劇史上的地位,堪比《等待戈多》,被譽為創造「說話劇」與反語言規訓的大師。

文學創作之外,漢德克與文德斯合作編劇的《柏林蒼穹下》成為影史經典,導演的電影《左撇子女人》曾獲坎城最佳影片提名。2019年10月10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以富有語言學才能的作品

探索了人類經歷的周邊

以及特殊性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 -

《痛苦的中國人》

Der Chinese des Schmerzes

《痛苦的中國人》收錄了漢德克的四部作品,包括小說《痛苦的中國人》和三篇遊記,即《夢想者告別第九王國》《多瑙河、薩瓦河、摩拉瓦河和德里納河冬日之行或給予塞爾維亞的正義》和《冬日旅行之夏日補遺》。

三篇觀察和遊記具有鮮明的漢德克風格,以近乎輓歌式的深情描寫,和無所畏懼的正義良知,展現出一個不同於主流媒體的南斯拉夫和塞爾維亞。

既有文學上的探索和實驗,也有政治領域的思考和立場。標誌著漢德克全新的創作時期,也體現了他面對歐洲劇烈的政治動盪,所表現出的無畏和良知。

2018

奧爾加 • 托 卡爾丘克

Olga Tokarczuk

托卡爾丘克生於1962年1月,當代歐洲最重要作家、波蘭國寶級作家和詩人。

托卡爾丘克1985年畢業於華沙大學心理學系,1989年憑詩集《鏡子裡的城市》登上文壇。1993年首部小說《書中人物旅行記》,隨後出版長篇小說《太古和其他時間》。

1997年起,托卡爾丘克專事創作,同年獲尼克獎。憑藉長篇小說《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獲1999年與2002年尼克獎,2014年憑藉小說《雅各書》再獲尼克獎。

托卡爾丘克善於在作品中融合民間傳說、宗教故事等元素,來觀照波蘭的歷史與人類生活。托卡爾丘克獲得2018年諾貝爾文學獎,是歷史上第15位榮獲此殊榮的女性作家。

在敘事想像上

充滿百科全書般的激情和想像力

呈現出一種跨越邊界的生活方式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 -

《太古和其它時間》

Prawiek i inne czasy

小說是托卡爾丘克的成名作,共84個章節,通過不同的視角講述了太古之中各種生物的故事:

故事的中心是虛構的小鎮太古, 之外的世界並不存在,自以為走出太古的人,其實在邊界上做夢,夢見自己走到外面的世界。等他們甦醒便回家,把夢當成回憶。

小說通過不斷轉換視角,以八十四塊時間裂片,拼貼出歷史的斑斕大夢… 以三代人的人生故事,折射了波蘭二十世紀動盪起伏的歷史命運。

這是一部以魔幻現實主義書寫東歐百年歷史的巨作,也是一首觀照人性、慰藉靈魂的童謠。關於特殊時期平凡人的尊嚴,關於愛、慾望和徒然的失去,關於早已譜寫的命運和衝破束縛的靈魂。

2017

石黑一雄

Kazuo Ishiguro

日裔英國小說家石黑一雄,1954年11月8日生於日本長崎,1960年移居英國,先後畢業於肯特大學和東安格利亞大學。

石黑一雄1983年開始發表小說,主要作品有《莫失莫忘》、《浮世畫家》和《長日將盡》等。文體以細膩優美著稱,幾乎每部小說都被提名或得獎。1989年以《長日將盡》獲得英語文學重要的文學獎布克獎。

石黑一雄曾獲大英帝國勳章、法國藝術及文學騎士勳章、大益文學雙年獎等,與魯西迪、奈保爾並稱「英國文壇移民三雄」。2017年,石黑一雄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小說的世界中

找到現實世界與虛幻深淵的連結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 -

《莫失莫忘》

Never let me go

《莫失莫忘》是石黑一雄具有反烏托邦色彩的科幻小說,也是他迄今為止最感人的作品。

英格蘭鄉村深處黑爾舍姆學校中,凱西、露絲和湯米三個好友在這裡悠然成長。然而,看似世外桃源的黑爾舍姆卻隱藏著秘密。三人長大後,逐漸發現記憶中的美好,充滿著無法追尋的惶惑與駭人的問號…

作為複製人的,他們從未反抗命運,而是選擇在潛移默化中,接受自己存在的意義,在為人類捐獻器官而犧牲的過程中默默忍受,從未試圖懷疑和反抗。

這是一部筆觸細膩、技藝嫻熟的經典巨作,一場史無前例的情感體驗 。

2016

鮑勃 • 迪倫

Bob Dylan

鮑勃 • 迪倫,1941年5 月24日生於美國明尼蘇達,美國搖滾樂、民謠歌手、詞曲創作人、作家、演員、美國藝術文學院榮譽成員。

鮑勃在高中的時候就組建了自己的樂隊。1959年畢業後,就讀於明尼蘇達大學。大學期間對民謠產生興趣,開始在附近的民謠圈子演出,並首度以鮑勃 • 迪倫作為藝名。

1961年簽約哥倫比亞唱片公司。1962年推出處女專輯名為《鮑勃 • 迪倫》。1963年起,瓊 • 貝茲邀請迪倫與她一起巡迴演出。

2016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作曲家。

在偉大的美國音樂傳統上

創造出新的詩意表達形式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 -

2015

S.A.阿列克謝耶維奇

Svetlana Alexievich

S.A.阿列克謝耶維奇,白俄羅斯作家、記者。1948年生於前蘇聯烏克蘭的斯坦尼斯拉夫。1972年畢業於白俄羅斯國立大學。

1984年發表紀實文學《戰爭中沒有女人》,出版著作還有《最後的證人》《車諾比的回憶》《二手時間》等。

作品曾獲得德國萊比錫圖書獎、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德國書業和平獎;2014年獲法國藝術和文學騎士勳章。2015年10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有如蕾絲布料的作品

為當代人種植了一片紀念花園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 -

《二手時間》

Prawiek i inne czasy

阿列克謝耶維奇最具分量的作品,分上下兩部分,通過口述採訪的形式,展現身處關鍵歷史時刻的普通人的生活。

書中追溯了蘇聯和蘇聯解體之後,1991年到2012年二十年間的歷史過程,痛苦的社會轉型中俄羅斯普通人的生活,為夢想破碎付出的代價。

書中每個人都在重新尋找生活的意義。他們的講述從宏觀和微觀,呈現出重大時代的社會變動,為這段影響深遠的歷史,賦予了人性的面孔。展現歷史轉折中的人們,如何追尋信仰和夢想,如何訴說秘密和恐懼。

該書擷取的是最為細小的馬賽克,卻拼出了一幅完整的後蘇聯時代圖景。「一部20世紀後半葉的微觀俄國史,筆力直抵普京時代。」

2014

派屈克 • 莫 迪亞諾

Patrick Modiano

派屈克 • 莫迪亞諾,法 國小說家。1945年7月30日生於法國。1965年,畢業於巴黎亨利四世中學,後進入巴黎索邦大學。

1968年,發表處女作《星形廣場》。1978年,發表小說《暗店街》。同年,獲得龔古爾文學獎。2003年獲21世紀年度最佳外國小說獎。2010年,獲得奇諾 • 德爾杜卡世界獎。2014年10月9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用出色的『回憶藝術』

喚醒了最難以道明的人類命運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 -

《地平線》

L'horizon

年已古稀的博斯曼斯開始回憶過往的生活,他習慣在筆記本上記下偶然想起的一些記憶碎片、人名或電話。

偶然的一天,他想到40年前曾交往過的女孩瑪格麗特。兩人有共同的被跟蹤經歷,瑪格麗特是被名叫布亞瓦爾的男人,而博斯曼斯是被母親和繼父跟蹤。

瑪格麗特曾為擺脫跟蹤去過瑞士,又輾轉來到巴黎,在那裡她認識了博斯曼斯。 瑪格麗特是保姆,僱主是個神秘的男醫生。後來男醫生被捕,瑪格麗特再次選擇逃亡,渺無音訊。

40 年後的現在,博斯曼斯決定重新找到瑪格麗特,於是他前往柏林,再次找尋這個神秘女子 …

2013

愛麗絲 • 門羅

Alice Ann Munro

愛麗絲 • 門羅,加 拿大女作家,被稱為當代的「契訶夫」。1931年7月生於加拿大 渥太華,少女時代即開始寫作,37歲時出版第一部作品,一生專注於中短篇小說創作。

門羅創作了11部短篇小說集,和1部長篇小說,講述普通人隱含悲劇的生活,以細膩透徹又波瀾不驚的話語,洞見人性幽微處。代表作有《快樂影子之舞》《逃離》等。

在 40 餘年的文學生涯中,門羅始終執著地寫作短篇小說,錘鍊技藝,屢獲大獎。包括三次加拿大總督獎,兩次吉勒獎,以及大英國協作家獎、布克獎 和美國全國書評人獎等。2013年10月10日,門羅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當代短篇小說的大師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 -

《快樂影子之舞》

Dance of the Happy Shades

門羅的成名作和處女作。 15個短篇故事以非凡的視角,觀照平凡的生活,這些故事發生在農場,在河畔沼澤地,在孤獨的小鎮和新興的郊區。

女孩跟著父親推銷,無意目睹埋藏已久的戀情; 兩對陌生男女在寂寞小鎮相互撫慰,老小姐讓智障的孩子,用音樂發出與另一個世界的溝通 …

門羅將注意力投向平常人的慾望及遺憾,愛的歡愉與痛苦,以及逼仄生活中的絕望和負疚,讓我們驚覺內心共同的野心、恐懼和悲哀。

小說歷時15年寫成,一舉贏得加拿大最高文學獎項「總督獎」。

2012

莫言

Mo Yan

莫言本名管謨業,中國當代最具影響力和知名度的作家。1955年2月17日生於山東濰坊市高密東北鄉。

1981年,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1985年,因發表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一舉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學》雜誌發表小說《紅高粱》引起文壇轟動。

代表作有長篇小說《酒國》《豐乳肥臀》《紅樹林》《檀香刑》《生死疲勞》。2011年,憑藉長篇小說《蛙》獲得茅盾文學獎。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以史為鑑,莫言用 一種近似魔幻現實主義的筆法,描繪他所看到和熟悉的現實和人生:

他的《豐乳肥臀》《生死疲勞》,以獨特的視角,展現出家族的百年興衰史;讓你明白,對於小說家而言,重要的不僅是文筆,更是擁有一個宏大的 全局觀。讀他的 《檀香刑》,你會切骨的感受到封建制度的傷害,除了身體的折磨,更是心靈。

儘管對莫言的評價褒貶 不一,但他的文字在不同人生階段,都會給你過目難忘的切身感受,更值得反覆回味。

用幻覺現實主義

將民間故事、歷史和現代融為一體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 -

《生死疲勞》

莫言的代表自作《生死疲勞》,是向中國古典小說,和民間敘事的偉大傳統致敬的鴻篇巨著。

全書講述地主西門鬧一家,和農民藍解放一家的故事。充滿了弔詭和狂熱,唏噓和罹難。仿佛一條生氣沛然的人與土地、生與死,苦難與慈悲的大河,書中道出了農民對生命無比執著的頌歌和悲歌。

莫言承受著「生死疲勞」的磨礪,將中國人百感交集、龐雜喧譁的苦難經驗化為純美準確的詩篇,祈禱故土的莊嚴和寧靜、祈望生命的豐沛與祥和。

2011

托馬斯 • 特朗斯特羅默

Tomas Transtromer

托馬斯 • 特朗斯特羅默, 瑞典著名詩人,心理學家和翻譯家。被譽為當代歐洲詩壇最傑出的象徵主義和超現實主義大師。生於1931年4月15日,2015年3月27日離世。

特朗斯特羅默1954年發表詩集《17首詩》,轟動詩 壇,共發表兩百餘首詩,1990年患腦溢血導致右半身癱瘓後,仍堅持寫作。

特朗斯特羅默終生堅持,只用詩歌一種文體創作,作品短小精鍊,用意象和隱喻來塑造內心世界,被譽為「隱喻大師」,影響了整整一代中國實力派詩人。特朗斯特羅默2011年10月獲諾貝爾文學獎。

經過他那簡練、通透的意向

我們得以用嶄新的方式

體驗現實世界

-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 -

特朗斯特羅姆詩歌全集

特朗斯特羅姆的詩歌全集,收錄了詩人從 1954 年至今創作的《 17 首詩》《途中的秘密》《完成一半的天空》《音色和足跡》等 13 部詩集近 200 首詩歌。

本書不僅囊括了特朗斯特朗姆迄今為止的所有作品,還收錄了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詞、譯者序言,以及作者創作於 1993 年的回憶文章。
References
1. poetryfoundation.org/poets/louise-gluck
2. nytimes|『I Was Unprepared』: Louise Glück on Poetry, Aging and a Surprise Nobel Prize
3. theguardian| Louise Glück: where to start with an extraordinary Nobel winner
4. BBC News|Peter Handke receives Nobel Literature prize
5. culture.pl| 10 Need-to-Know Books by Olga Tokarczuk | Article
6. The New York Times|Kazuo Ishiguro Is Awarded 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7. BBC NEWS|Kazuo Ishiguro: Nobel Literature Prize is 'a magnificent honour'
8. La Repubblica|Nobel prize winner Svetlana Alexievich on Belarus: "The world should not leave us alone"
9. The New Yorker|The Unforgotten:Patrick Modiano’s mysteries.
10. cbc.ca |80 things to know about master short story writer Alice Munro

一日不讀書,無人看得出

一周不讀書,開始會爆粗

一月不讀書,智商輸給豬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O_UEHUBURTf-Dn5JSW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