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正確引導,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情商

2020-10-14     淘媽育嬰

原標題:孩子發脾氣時,家長的正確引導,有助於提高孩子的情商

文|淘媽

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你會怎麼做?是一臉姨母笑,內心波瀾不驚,靜靜等待孩子安靜下來?還是心中立馬升起一團怒火,想著「趕緊停止吧,煩死了」?估計多數的家長都屬於後者,因為在我們的潛意識裡就認為發脾氣是一件不好的事情,沒有人喜歡一個人跟自己發脾氣。事實卻是,如果家長能正確處理孩子發脾氣這件事,反而能提高孩子的情商。

孩子發脾氣很正常

每個人都有喜怒哀樂等各種情緒,高興了就笑,不開心就哭,這是正常的情緒表達方式。我們大人遇到不順心或者是令你崩潰的事情,也會發脾氣,所以孩子發脾氣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就和孩子開心時哈哈大笑一樣。家長首先要有這樣的認識,不要覺得發脾氣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如果有了負面情緒,不能通過發脾氣發泄出來的話,那孩子憋著多難受啊。

孩子發脾氣,家長的不同處理方式

面對孩子發脾氣,不同的家長,處理方式也都大相逕庭。

•孩子一哭鬧就妥協

有些家長是很怕聽到孩子哭的,只要孩子一哭就妥協,滿足孩子的要求。家長妥協之後,孩子基本上就停止哭鬧了。不過這會讓孩子形成這樣的認識:只要我哭鬧,爸爸媽媽就會滿足我的要求。以後孩子也會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這是一種錯誤的認知,以後也會影響孩子。

•冷處理

也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哭一會兒就不哭了,所以採取冷處理的方式,孩子隨便怎麼鬧都不理會。如果家長經常採取這樣的方式應對的話,會讓孩子走上兩種極端;一種是形成討好型人格;另一種是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變得很暴躁。不管是哪種結果,對孩子都不好。

•以暴制暴

還有些家長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緒,孩子一發脾氣,氣就不打一處來,然後通過大吼大叫,甚至是打罵的方式來制止孩子。這樣的處理方式真的很糟糕,不但不能讓孩子安靜下來,反而會讓孩子的脾氣變得更暴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一般脾氣暴躁的父母更容易養出脾氣暴躁的孩子。

孩子發脾氣,家長該如何做?

其實在孩子發脾氣的時候,正是教育的好機會。家長如果能把握好的話,對提高孩子的情商很有幫助。

1. 鼓勵孩子發脾氣

沒有人會無緣無故發脾氣的,孩子發脾氣也一定是有原因的。孩子在發脾氣的時候,更多的是在向大人表達「我不知該怎麼辦,我很難過」的信號。因為孩子還小,不會正確處理,只能通過發脾氣來表達。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沒關係,如果你難受就哭一會兒吧。」而不是重複「不要哭了」。讓孩子把這種不良的情緒發泄出來,孩子心裡舒服些,也才能跟父母更好的溝通。

2. 找到孩子發脾氣的原因

我們上邊說了,孩子發脾氣也是有原因的。那找到這個原因,處理起來也就更容易了。父母可以等孩子安靜下來耐心和孩子交流,也可以通過回憶孩子發脾氣前發生的事找出「蛛絲馬跡」。

3. 引導孩子表達情緒,然後解決

由於孩子的語言表達和詞彙量有限,還不能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感受,這個時候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是不是小紅把你的玩具搶走了,你有些生氣?」、「今天在超市媽媽沒有給你買冰激凌,你是不是有些難過?」在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後,也要和孩子一起尋找解決方法。

「天太涼了,不適合吃冰激凌,那我們吃個奶酪棒可以嗎?」

「你下次可以告訴小紅,等你玩完了玩具再借給她,好嗎?」

淘媽說:淘媽之前看到過一句話:孩子最不可愛的時候,其實是最需要愛的時候。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的時候,別再「雪上加霜」批評孩子了。不妨抱住孩子,告訴他可以哭一會兒,媽媽會一直陪著你。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也就慢慢平靜下來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QCIGKHUBd8y1i3sJ2VS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