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兒童怎樣防範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呢?
近期,全國各地陸續公布中小學返校開學具體時間。這應該是個好消息,但是目前國外的疫情越來越嚴重——根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實時統計數據,截至北京時間14日7時15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超200萬,達到2019320例,死亡近12萬例,達到119483例。
有不少兒童家長就診後也會喜憂參半地說:「終於盼到開學了,但近期又聽說新冠病毒很狡猾,有無症狀感染者,而且無症狀感染者也有傳染性,又沒辦法被大家發現隔離。孩子去上學了,萬一同學中有無症狀感染者,被傳染上怎麼辦呢?」
4月5日,山東省衛健委通報1例幼兒無症狀感染者:
孫某某,女,1歲。患兒父親1月29日被確診新冠肺炎,患兒於2月4日經核酸檢測結果陽性,無發熱、咳嗽等症狀,確定為無症狀感染者,目前身體狀況穩定,在聊城市傳染病醫院隔離觀察治療。
4月6日,國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制定、發布了《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管理規範》(以下簡稱《規範》)。本文依據《規範》,綜合回答下近期兒童家長朋友們關於如何防範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的問題。
一、什麼是無症狀感染者?
「無症狀」就是患者本人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醫生體格檢查和進行相關的輔助檢查也沒有發現任何病理情況。
「無症狀感染者」是指感染了某種病原體,但感染者沒有任何痛苦的感覺,醫生和護士也沒有發現任何病理體徵和指標。
二、為什麼會有無症狀感染者?
無症狀感染者是病原體在人體內寄生傳染過程中的一種常見狀態,不必恐慌。由於病原體的致病力和人體免疫功能的不同,可以導致下列5種不同的狀態。
1. 病原體被殺滅或自機體排出
在人體有效的防禦機能(如皮膚黏膜的屏障作用、胃酸的殺菌作用、多種體液成分的溶菌、殺菌作用、血腦屏障、胎盤屏障以及組織細胞的吞噬作用等)的作用下,使病原體在體內被消滅或通過呼吸道、腸道或腎臟排出體外,機體不出現任何病狀,不一定能獲得免疫力,即使用免疫學方法也難以證明機體已發生過該病原體的感染。
2. 病原體攜帶狀態
機體不出現該病的臨床症狀,但體內有病原體生長繁殖且能排出病原體。因此,各種病原攜帶者都是傳染源。
3. 隱性感染,又稱亞臨床感染
指病原體侵入人體後,不引起組織損傷或損傷輕微,臨床上多無症狀或症狀很輕,多可獲感染後免疫,少數因未能形成足以清除病原體的免疫力,而轉化為病原攜帶者,成為傳染源。
如我們兒科醫生熟悉的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在流行時隱性感染率分別可達到90% 和60% 以上。
4. 潛伏性感染,又稱潛在性感染
在傳染過程中,人體與病原體在相互作用時,保持暫時的平衡狀態,不出現臨床症狀,一般也不向外排出病原體,當機體防禦機能下降時,原已潛伏在體內的病原體乘機繁殖,可引起發病;少數亦可不發病而成為長期攜帶狀態。
如單純皰疹、帶狀皰疹、瘧疾、結核病等。
5. 顯性感染,即臨床感染
病原體侵入人體後,引起一系列組織損傷和病理改變,出現該病的臨床症狀和體徵,多數可在治癒後獲得一定的免疫力。少數可轉化為病原攜帶者,而成為傳染源。
三、 什麼是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
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無新冠病毒感染相關臨床表現,如發熱、咳嗽、咽痛等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但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呈陽性者。
無症狀感染者有兩種情形:一是經14天的隔離醫學觀察,均無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臨床識別的症狀與體徵;二是處於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狀態,在醫學觀察期內出現了相關的臨床表現,隨後被診斷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
無症狀感染者是通過對來自重點疫區和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進行病原學檢測呈陽性結果而發現的,這些人已經帶有病毒,大多數是有傳染性的。
四、 現在開學了,兒童去上學危險嗎?
疫情還沒有完全過去,狡猾的新冠病毒也許會和人類共生共存很長一段時間,人類也會在與它的鬥爭中不斷認識它、戰勝它。現在,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逐步復工、複課、開學也是為了明天更美好,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各級各類學校都已經認真穩妥、紮實細緻地為同學們返校開學做好了準備工作。
所以,既然開學了,家長鼓勵孩子嚴格按照所在學校老師的要求,積極做好相關的疫情防控工作,就會把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
五、 兒童開學後,如何避免接觸無症狀感染者?
嚴格執行國家制定、發布的《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管理規範》,就是避免兒童開學後接觸無症狀感染者的有力措施。
《規範》第四條也明確了目前容易產生無症狀感染者的5類人群,要求全國各地各級疫情防控部門(包括各個學校的疫情防控工作組),對這5類人群通過進行呼吸道等標本新冠病毒的病原學檢測,加強對這5類人群的監測,及時發現無症狀感染者,發現後按照現行的傳染病防治流程進行隔離防控。
這5類人分別是:
醫學觀察期間的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
聚集性疫情的暴露者;
新冠肺炎病例的傳染源追蹤過程中的暴露人群;
有境內外新冠肺炎病例持續傳播地區旅遊和居住史的人員;
在流行病學調查和機會性篩查中發現的新冠病毒病原學檢測陽性者。
這5類人被重點篩查,及時、及早篩查出陽性者並予以及時隔離、觀察,會大大降低孩子在學校接觸無症狀感染者的風險。
六、 兒童開學後,如何做好防護、避免被新冠病毒感染?
傳染病傳播流行的環節包括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急性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措施包括: 發現和管理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和保護易感人群。
目前,大家已經認識到新冠病毒感染者是主要傳染源,當然無症狀感染者也是傳染源,具有傳染性。因此,國家重視無症狀感染者的早發現、早診斷、早報告和早隔離。疾病防控部門依據疫情防控需要,發動起全民聯防聯控,隔離觀察來自密切接觸者和疫區的人員,就是發現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最好的措施。
對於即將開學走進校園學習的兒童,建議家長提前配合學校,教授孩子必須遵守的一些傳染病防控措施,比如戴口罩、留距離、勤洗手、不聚集等措施,這是最有效的防護手段,可以簡單易行、效果良好地保護易感人群,也可有效預防無症狀感染者帶來的傳染風險。
本文來源: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兒科主任醫師 徐靈敏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