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出現急症,別忘了神經心理行為問題!
在剛剛過去的5.4青年節里,在五月燦爛明媚的陽光里,青春之歌流淌在每個人的眉梢和心間。
青春是什麼?不同的人、不同的職業對青春的感受不同,說法也有不同。對於兒童家長和兒科醫生來說,青春是愛和希望的碩果,是用心養育、百般呵護終於長大的孩子!
這裡,兒童家長和兒科醫生所說的青春是指青春期。青春期年齡範圍一般從10歲到20歲,女孩的青春期開始年齡和結束年齡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的進入和結束年齡存在較大個體差異,約可相差2-4歲。
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二個生長發育高峰,身體和心理均發育迅速,經歷了青春期的巨大變化,就長成了大人。
作為一名和兒童家長同甘苦、共患難、呵護兒童健康30多年的兒科醫生,在5.4青年節里,腦海中再次浮現了許許多多生命中不期而遇的青春期孩子的診療經過,以及他們的喜怒哀樂。
病例一:10歲女孩反覆發熱看急診,原因令人啼笑皆非
這個病例發生在將近20年前,我還是個主治醫師的時候,值急診班時接診到一位10歲的漂亮女孩,主訴為「反覆發熱6個月,又發熱1天」,體溫在38.5-39.5℃之間,無其他伴隨症狀,發熱時也沒有頭痛、嘔吐、寒顫等不適。
發病6個月來,生長發育、吃喝拉撒睡都正常,已經到北京、上海很多知名的兒科醫院看過,反覆做過很多檢查,都沒有找到原因。
我說:「既然又發熱了,再住院查查病因吧!也許這次發熱,病因暴露出來了,被我們抓著了,就治好了。目前,孩子一般情況還好,也不需要什麼緊急處理。既然目前孩子不痛苦,就先不用退熱藥吧,觀察下病情變化。」
住院後,交待病房住院醫師先不用任何藥物(不輸液、不口服藥物),4個小時測體溫1次,嚴密觀察體溫變化,注意其他的不適表現。先做血尿糞三大常規、血沉、血生化、胸部X線片、血培養等住院常規檢查,不做特殊檢查。
住院1天後,主治醫師查房,過程如下:
住院醫生:10歲女孩,1天前以「反覆發熱6個月」為主訴入院。入院後,給予常規體格檢查和實驗室檢查,嚴密觀察病情變化。住院1天來,體溫每天仍然波動在38.5-39.5℃之間,無其他伴隨症狀出現。已經回報的輔助檢查:血尿糞三大常規、血沉、血生化及胸部X線片,均無異常發現。
主治醫生:小女孩上學了吧?學習好嗎?和同學、老師處得好嗎?喜歡去上學嗎?
兒童家長:上學了,如果不是這半年生病耽誤,該上5年級了。剛上學的前3年學習挺好的,還得了紅領巾,和同學、老師處得還可以吧,沒聽老師說她啥。這半年老生病就耽誤了上學,跟不上班級進度了,她也就不喜歡去上學了。
主治醫生:體溫是如何測量的?是誰量的?
住院醫生:我們病房常規就是,當班護士到了測體溫的時候,按順序一個一個患兒發放體溫計,體溫計刻度甩到最低處交給家長,或者親自放入兒童腋下,請家長關照。10分鐘後,當班護士再一個個患兒收取體溫計,當場讀出度數,並記錄在體溫登記表上。
主治醫生:孩子媽媽,孩子的體溫是你親自測量?還是讓孩子自己測量的?
兒童家長:(笑了)測個體溫有啥難的,就這樣放在腋窩下,夾緊不動5-10分鐘。我們測量半年了,誰都學會了,妞妞也會,她也很配合,每次我都是把體溫計給她,她自己測好的。每次都有體溫的,有發熱的,如果她不聽話,不配合,是測不出體溫的。
主治醫生:(也笑了,摸摸患兒頭部,看著患兒的眼睛微笑著)嗯,好孩子,你現在還發熱嗎?
小女孩面對這個突然的詢問,瞪大了眼睛,有點茫然地點點頭。
主治醫生:(仍然看著患兒的眼睛,微笑著說)既然孩子認為現在還發熱,那麼,我們就現場再測量一下。來,請護士把體溫計甩好,放在孩子的腋窩下,幫住夾好,我們都看好,爸爸媽媽也看好,10分鐘內都不要去動這個體溫計,10分鐘後我們再拿出來看看。小姑娘,可以嗎?
小女孩的臉色有點變紅了,眼睛瞪得更大了,更加茫然地點了點頭。
過了一會兒,小女孩說要上廁所,主治醫生說最好堅持一會,先別去,若實在堅持不住,可以在床邊用便盆小便,或者請我們護士和媽媽一起陪著去,注意保護著體溫計,不要動到體溫計。但小女孩堅持要自己去,不讓別人陪同。媽媽也說,她大了,讓她自己去吧,沒事,她帶著體溫計上廁所好多次了,沒有弄壞過。
主治醫生:(仍然看著患兒的眼睛,微笑著說)這次不一樣,我們是要準確測體溫的,要弄清楚這孩子看起來好好的,體格檢查、化驗、儀器檢查都好好的,為什麼總是發熱!
小女孩突然哭了,說:發熱是我甩的,我拿著體溫計這樣倒著一甩,就發熱了!
邊說邊拿出體溫計,熟練地倒著甩了幾下,交給主治醫生,果然,體溫計的溫度顯示為39.5℃。
主治醫生:(仍然看著患兒的眼睛,微笑著說)哦,好聰明的孩子,把我們都給騙了,但是,你為啥要騙你爸爸媽媽呢?他們那麼喜歡你,你這一騙,他們為你花了那麼多錢看病,還不如把這些錢給你買衣服穿呢。
大家都懵了,家長們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媽媽瞪大眼睛,伸手就要去打孩子,被主治醫生攔住了。
小女孩繼續哭著說:「一開始,是我討厭那個數學老師,他總說我笨,不想去上學,不想見到他。那天,一下子發現體溫計這樣一甩就可以不用去上學了。後來,你們帶我到處看病,我就後悔了,又不敢說出來,也怕我這樣甩得發熱被你們發現了挨打。所以,每次我都必須把體溫計拿出這樣甩甩再夾回。」
主治醫生笑了,大家都笑了,爸爸媽媽也笑了,但小女孩哭得更傷心了。
主治醫生:好了,弄明白就好了。小孩子長大了,很多小心思、小動作我們猜不透了。可難猜也要猜啊!小姑娘也別哭了,今天是你主動告訴了我們發熱的原因,立了大功了,否則,我們還要費很大勁查。當然,你家也要花錢,你自己也要被抽血、打針受罪。好了,給爸爸媽媽笑笑,他們就放心了,可以再觀察下,若確定不再發熱了,就可以回家了。
小女孩和爸爸、媽媽一起破涕為笑。
爸爸:謝謝醫生,我們再觀察一天,如果她不甩體溫計了,也不發熱了,我們就回家了。
媽媽緊緊地摟住孩子,說:謝謝醫生!這發熱原因,回家了也不能跟別人說啊,說出去,別人會看不起我閨女的!
主治醫生:不用想太多,不說也好,長大了,她明白了就好。孩子長大了,快到青春期了,有小心思大家都是理解的,只是因為她還小,不知道怎樣為自己解圍,本來只想不去上學,沒想到被折騰得到北京、上海轉圈看病。
2天後,這個10歲的漂亮女孩和爸爸媽媽一起出院回家了,以後沒有再來複診過。推測應該是沒有再出現發熱了,因為出院醫囑寫得很清楚,而且又專門反覆口頭強調:「若病情反覆,出現任何不適,及時來院複診!」
病例二:12歲男孩腹痛5天,就診時已經化膿性闌尾炎穿孔並發休克
這個病例發生在10年前。
晚上8點多,一位12歲男孩以「腹痛嘔吐1天」為主訴被爸爸帶到兒科急診室,測體溫40℃,化驗血象WBC、CRP都很高。體格檢查發現患兒精神萎靡,面色灰暗,血壓偏低,右下腹有壓痛,急診腹部B超發現為急性闌尾炎,已化膿穿孔,而且並發了腹膜炎,需急診轉診到小兒外科進一步診療。
小兒外科當晚就急診為孩子做了手術,住院10天出院,出院診斷:1.急性化膿性闌尾炎並發穿孔、腹膜炎;2.感染性休克。
兒科醫生:孩子腹痛嘔吐1天了,之前您沒發現他發熱?
兒童家長:他沒說他發熱,我們也都沒想著給他測體溫。我是下午6點下班到家,發現他吃不下飯,吃了就吐。問他為啥吐,他說肚子疼。問他痛多久了,他說1天了,我這才把他送到醫院來。他自己還說沒事、不用來醫院呢。前面我也沒發現他有什麼不舒服的。
兒科醫生:孩子,你到底不舒服幾天了?說實話,今天你的病很重,一會兒要到外科,可能要緊急手術,說實話才弄得準確。
12歲男孩:有差不多5天了吧,肚子不舒服,有點痛,想著小毛病,忍忍就好了。
病例三:11歲女孩反覆尿路感染,但泌尿系統發育正常
這個病例發生在3年前。
晚上6點多,一位11歲女孩以「尿痛、腹痛、嘔吐半天」為主訴被奶奶帶到兒科急診室,測體溫37.5℃,化驗血象WBC、CRP都正常,尿常規化驗WBC、RBC都高,診斷尿路感染。體格檢查,生長發育良好,下腹部有壓痛,余無異常發現。
兒童家長:醫生,她為啥總是反覆尿路感染呀?這已經是2年內第5次發作了,之前做過腹部B超、腎臟同位素等檢查,也都沒有發現異常。
兒科醫生:是呀,孩子長得好好的,也沒有泌尿系統發育異常,卻反覆尿路感染,一定要尋找下原因。去掉反覆發作的原因,才能不再復發。孩子的衛生習慣好嗎?有沒有摳、抓屁股的壞習慣?褲頭換洗勤嗎?
兒童家長:我們很注意衛生的,褲頭每次都是開水煮煮、曬曬才用的,每天都換的,也沒見她有摳、抓屁股的壞習慣。
兒科醫生:那麼,她拉完大便誰幫她擦屁股啊?怎麼擦的?
兒童家長:之前是我們大人幫她,近2年她大了,要自己擦了。
兒科醫生:小朋友,拿張紙,蹲下,像平常一樣,擦擦屁股,讓我看看。
小姑娘接過奶奶給的手紙,蹲下,右手拿紙,從前邊伸到兩腿之間,手紙從肛門處滑向前邊的尿道口。
兒科醫生:看到了嗎?她這樣把大便弄到尿道裡邊了,大便里有細菌,污染了小便處的尿道,就得尿道炎了。
兒童家長:哦,原來是這樣,以前我們幫她時是從前向後的,她趴下,翹著屁股,我們就這樣從前向後擦了。沒想到她自己就從後向前了。
兒科醫生:要教會孩子從前向後擦大便,這是基本的生活技能啊。
兒童家長:好好,回去就教,教會為止!
歲月匆匆,病例一中這個10歲的漂亮姑娘現在已經年近30歲了,應該是位幸福辛勞的母親了。回想當年的小聰明,她應該也會微笑著說自己「小時候不懂事!」現在她也應該已經深刻體會到,這樣不懂事的小動作,給父母、家庭以及她自己的身心健康,都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和麻煩。
但是,青春期兒童的神經心理行為問題,其主要責任是在於家長、社會的教育和引導,而不是「不懂事」的青春期兒童本人。因此,發現兒童有神經心理行為問題時,先不要責備、訓斥和痛罵,要多安撫、溝通,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討論解決的辦法和可能性,必要時尋求專業兒童心理醫生的幫助。
本文來源: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兒科主任醫師 徐靈敏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