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打基礎,高四985?」有人卻說:如果可以,我不會選復讀

2019-11-20     數理化歸納總結精析

面對高考,大家想過復讀嗎?如果沒選上喜歡的專業,你會考慮復讀嗎?

近日,有一位已經考上大學的同學的求助說:自己19年高考成績不錯,但是家境普通沒選上自己喜歡的專業,去到大學無法適應,所以在經歷2個月大學生活後,11月最終還是選擇了復讀這條路。

同是天涯淪落人......

作者:匿名用戶

來源:知乎

十月二十九號決定復讀。在兩個校區跑了三天程序。跨越三千多公里,花費很多人力物力,回來了。

因為路還是要自己走了,無論選擇了什麼,就請堅定的走下去吧。只有知道自心裡真正熱愛什麼,才能夠明白復讀的意義與選擇。

作者:Decade

來源:知乎

2019年10月末,在回家的火車上,我才十八歲,我還想再拼一次。我不甘心,真的很不甘心。我不想讓自己後悔,也不想讓自己遺憾。可能我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阻攔;可能我的決定讓很多人不理解;可能我會面臨很大的壓力,可人生路上若不踏破荊棘怎能破蛹騰空,大步走,向前走,撞破南牆也不回頭。

的確,回來復讀,會面臨很大的壓力,同學、老師、朋友、親戚的看法,其實只要自己意志堅定,不論別人怎麼看,都能堅持下去。

復讀真的是一件需要深思熟慮的事,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復讀嗎?

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復讀嗎?

作者:霧隱

來源:知乎

不同的選擇也會有不同的問題。我也一萬次想退學,但是我想告訴你,無論怎麼選,都可能會後悔。我現在就想換一個專業,甚至一度想退學換個熱門專業,一方面為了前途,一方面為了保住興趣。我前兩個月甚至一度抑鬱。只是我還是不敢退學,不知道會面臨什麼。選錯專業的感受我很懂,但希望以後都會好起來。共勉。

作者:寶兒

來源:知乎

比起佩服,更多的還是祝福你,紀念劉和珍君裡面有一句話,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復讀兄弟,你是真正勇士!

作者:我好菜

來源:知乎

我其實和你的情況差不多,講真的:追逐夢想的過程就算再累也是十分快樂的,祝你也可以繼續堅持自己的理想。

作者:熱火熟了

來源:知乎

我也是復讀的,只不過一開始就復讀去了,最重要的是不要後悔,加油。

大部分選擇了復讀的同學認為:只要自己覺得復讀是有意義的事,就不要後悔,大膽的去沖吧。

老實說,復讀是一件需要勇氣的事情,高三的苦也許很多人都知道,再來一次的勇氣真的不是任何人都有的。相信有很多復讀的同學,在重新回到高三那個「暗無天日」的生活,自己成績又沒有太大起色的時候,都會默默在心裡問自己一句「自己選擇復讀真的是對的嗎」?

事實上,有那麼一群人,他們真的後悔了...

我後悔復讀了......

其實不僅僅有很多同學說到自己後悔復讀的情況,很多同學也表示「如果重來,我不會選復讀!」。

選擇復讀後的他們,為什麼會後悔復讀了呢?是因為懦弱還是不夠堅定?我們來了解一下

復讀生可能會出現的心態

其實對於很多復讀生來說,最讓自己壓力大的不僅僅是高三日夜按部就班的學習生活和高壓的學習節奏,更多的是在復讀的過程中,自己的成績沒有得到理想中的提升而產生的心理壓力。

那復讀生最容易出現什麼心態呢?

一、缺乏自信、難以擺脫自卑情節

復讀的學生都經歷了高考的失敗,很多學生走不出高考失敗的陰影,對自己來復讀能否考上大學感覺很渺茫,懷疑自己的能力,認為補一年考不上大學對不起父母,畢竟父母花這麼大的心血來供自己念書;也感覺不好意思面對家裡的親戚朋友;同時班上還有很多高考取得高分的同學,他們因為志願沒報好,又回來復讀,面對這些同學,感覺壓力很大,無法和他們比。

自卑的感覺人人都有,而復讀由於經歷了高考失敗的打擊,對自己的知識、能力、精力都產生了嚴重的懷疑。

二、眼高手低

很多學生認為他們是復讀,沒有必要聽老師講課,因為老師講的知識點自己都已經學過了,不用聽也知道。認為聽老師講課是在浪費時間,還不如自己做自己的更「實惠」。

眼高手低是很多復讀的通病,老師一講就會,下課就忘。因為老師講的部分內容復讀在高中階段都有過接觸,感覺接受起來相對容易,並認為是自己已經掌握的內容,下課後缺乏對知識的梳理、總結。在做題時這一問題表現得非常突出。

三、極度焦慮

這幾乎是所有復讀的「通病」。最大的表現是考試中的患得患失:復讀期間,不管是什麼形式的考試,他們都非常敏感,一旦成績不好,就會非常著急,而這種情況在普通高三班,並不是特別明顯。復讀班學生這種普遍的高焦慮,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目標比普通高三學生更加明確:考個好學校,這幾乎成了他們的唯一信念。越是這樣,他們所承受的壓力就越大,而焦慮情緒也越重。

四、人際關係淡漠,缺乏歸屬感和安全感

許多復讀很難與新的集體融為一體,甚至有些復讀還會出現自閉的心理。此外,復讀還表現出缺乏安全感,身邊的每一個同學尤其是成績優秀的同學都成為自己將來高考潛在的對手。

如很多學生看到別的同學學得比自己好,做題比自己快,考試的分數比自己高時,心理就很著急、緊張,由此影響到自己的備考。

五、備考缺乏計劃性

這是很多復讀特別是低分復讀的「通病」。主要表現在:課堂上跟不上老師的進度,平時的試題及資料做不完,發現時間不夠用;在備考功課上盲目地跟從別的同學,他們做什麼,自己也跟著做什麼,結果一天下來什麼都沒做成;晚上睡不好覺,想著今天講的內容,總覺得自己天天在浪費時間,越想越難受,越想越睡不著;經常頭痛、頭暈,精神不振,看不進去書等。

仔細分析這些問題,不難發現主要原因在於學生備考缺乏計劃性,盲目被動地學。晚上睡不好覺,經常頭痛頭暈是因為在備考中效率很低,擔心自己的學不好,從而產生的緊張、焦慮心理。

六、動力不足

把自己的目標定得太高,希望在短時期內實現自己的目標。

在開學的前一兩個月里,很多同學表現都不錯,備考的動力足,效率高。但過後就會有學生漸漸分心,因為在開學的一兩個月里,高考失敗的打擊還沒淡去,學生在對待備考上很認真,漸漸地,個別學生就會鬆懈,認為復讀也不過如此。這些學生往往平時對自己的要求較低,如果不積極主動,以前的努力將化為泡影。

還有些學生,因為沒考好就喪失自信心,認為自己沒希望了;在平時的備考中,碰到不會做的題,就擔心自己的成績上不去,心裡急躁,以至沒心思學,到最後甚至放棄學了。

七、來自家庭方面的壓力

主要是由於應屆時沒有考上大學或沒有考上理想中的大學以後再次進入學校。在此過程中很多父母和親人會比原來更加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希望孩子這次考得更好,無形之中又給學生施加了壓力,會給他們消極的心理暗示,如果你不努力就會像上一次一樣考不好。同時學生也會認為自己給家人和親人帶來了更多的痛苦和麻煩,也就不能很好地平衡自己的心態安心學了,總是帶有負罪感。所以會焦慮、不安、緊張等。

此外,還有來自社會、學校、同學及復讀本身等多方面的壓力。

該如何進行調節?

1、克服自卑

自卑心理容易造成復讀心境壓抑、注意力分散,非常不利於正常的備考和考試。因此,在復讀時能否正確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相當重要。只有富於理性地面對現實,客觀地分析自己的失利原因,總結經驗和教訓,發揮自己的優點和長處,才能科學地、有針對性地制定備考計劃,採用適合個人特點的備考方法,扎紮實實地走好每一步,接近來年的考試目標。

需要強調的是,不同層次的復讀起點不同,能夠提升的空間也存在差異。正所謂「因材施教」,每一個復讀在樹立新的目標時,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如果過分苛求,只會使自己陷入低落的心理狀態。

2、淡化焦慮

在孩子復讀的時候,家長最關心的往往是:一年後孩子的成績能比今年提高多少?能不能考上重點大學?家長的這種心態無形中增加了復讀的心理壓力,容易造成緊張、壓抑的家庭氛圍。如果復讀的實際表現與家長的期望相差甚遠,更會使前者感到無地自容,使其隨著心理壓力的增加而產生更強烈的焦慮情緒。

因此,面對各種壓力,復讀要學會並善於自我減壓,通過積極、科學、合理、健康的方式宣洩和轉移焦慮情緒。可以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運動,堅持日日執行,既能增強體質,又能達到放鬆的目的。另外,復讀要正確對待平時的考試,把它看作是對自己知識掌握情況的檢驗,及時查漏補缺,不要糾纏於分數的囹圄中而無法自拔。作為家長,更應該時時激勵孩子的自信,為他們營造一個輕鬆的備考環境,在復讀路上與孩子攜手並進。

3、改變冷漠

很多教過復讀班的教師都深有體會:在復讀班裡,人際關係容易淡漠(特別是入學初期)。這主要是因為復讀班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學校,有不同的背景,突然集中到一個全新的環境中,彼此的信任難以及時建立起來,導致同學們缺乏交流,沒有歸屬感。甚至有的學生會表現出沒有安全感以及自閉,在他看來,身邊的每一個同學特別是成績優秀的同學都是自己將來高考潛在的對手。

復讀之間彼此的傾訴與鼓勵,關心與互助是減輕焦慮的良方。因此,復讀應該屏蔽一些消極的不合理觀念,共同構建一個團結向上、朝氣蓬勃、平等友愛的集體,促進同學間正常融洽的交往,增加自信心和力量感,獲得更多備考和發展的機會。總之,復讀只有調適積極的情緒,主動適應新環境,才能夠為自己的成材創設良好的外部條件。

沒什麼後不後悔的,想做就去做吧

在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也看到了更多的同學是慶幸自己復讀或者不後悔復讀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P9lviG4BMH2_cNUgss1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