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勢科目,當你上到那節課的時候就宛如聽天書一樣痛苦。
老師講得熱血沸騰,你卻聽得心灰意冷。
這時,很多同學就會選擇逃避,而偏科就是這樣開始的。
那我們就來找找問題到底出在哪,對症下藥總沒錯吧。
聽不懂老師講課的三大原因
環境、老師、自己
1 環境
中國的教育制度是以年齡作為劃分標準,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接受著相同的教育節奏。
因此不論是哪個年級、哪個地方的學生都會有一部分人的學習跟不上,出現學生學習能力不同的現象。
2 老師
有的老師講課比較快,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
或把一些簡單的問題複雜化,導致學生還沒弄清楚基本原理,就又要接受更深層次的知識;
或授課方式呆板無趣,教學效果差。例如鵝高一時就遇到了一個講課不怎麼樣的老師,只要是他教的班,分數一般都是墊底的,高一結束之後他就去了初中部。
3 自己
在一個知識點上遇到了問題,就非常焦慮,甚至對後期的學習失去了信心;
或是學習新知識前沒有提前預習,上課的時候一頭霧水;
或是對授課老師抱有成見,只要是他的課我就不認真上!
既然我們改變不了環境,改變不了老師,那還是默默改變自己吧。
1 預習
這對於上課經常跟不上老師思路的同學見效特別快。
預習能讓你找到重難點,知道哪一部分是自己不懂的,那樣聽課的時候就會有側重點,不會像無頭蒼蠅。當老師講到這個知識點,你能聽明白並掌握的話,就會有成就感。
帶著目的去學習,並逐個問題擊破,你會發現學習的樂趣的。
2 學會「不」做筆記
上課做筆記是每一個學生都會做的事,但其實並不是所有的筆記都值得做。
特別是聽不懂老師講的時候,那些無從下手的瞬間,或一味地按著老師講的內容逐字逐句地聽寫,不僅降低了學習效率,筆記白做了,手寫酸了,知識點你也無法真正領悟。
這個時候你倒不如繼續聽老師說,聽不懂也沒關係,把問題記下來,或者在書上把相應的內容做上標記,等課後再找老師統一解決。
3 不同版塊 獨立學習
課本上的知識點,特別是理科,是以版塊內容為主,比如三角函數、幾何是不一樣的版塊,他們之間的關聯性不是很大。
所以遇到新的學習內容還是要好好聽老師的,不要被之前沒學好的版塊影響。
4 開小灶
跟不上的知識,建議開小灶,找相關的書籍或者請教老師。也可找些比較好的書籍自學。
當年高中的時候學校不能用手機,網課也沒有現在那麼發達,所以只能自己做題,也有在周末找家教,但是效果不大,家教輔導也就讓你做題他講解,沒有像專業老師一樣系統梳理知識,並且熟悉考試的重難點,建議還是找專業老師。
學習完一個新的知識點,怎麼讓其入腦?
NO.1 先把課本知識點過一遍
NO.2 再把課本的例題做一遍,一定要清楚每一道例題的解法和涉及到的知識點
NO.3 對於不懂的內容,找老師或網課進行針對性的學習
NO.4 自己做練習題
自己做題的話,選題很重要,基礎差的人選擇參考書就以簡單為主,不要挑戰超出範圍太多。
不要在還沒學新知識點時就去做相應的題,我有時候很難理解部分老師竟然要你們在預習中去做後面的題,一般來說就只填知識點比較正常。
遇到不會的的題,不要急著對答案或問別人,而是先找知識點和例題重複一遍,看看有沒有被啟發。
承認學習有時候真的要依靠天賦,但天賦是對於想要衝上頂峰的人實力的加持
要達到一門科目的中上水平,並不需要太多的天賦,努力才是關鍵。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今日頭條「數理化歸納總結精析」,可能有你感興趣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