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腹瀉就得禁食?
入秋後天氣漸涼,兒科醫院裡不僅擠滿了感冒、發燒的患兒,嘔吐、腹瀉的孩子也日漸多起來——輪狀病毒又來了。
在我國,每年秋冬季均有一個嬰幼兒腹瀉的高峰期,主要由輪狀病毒(rotavirus,RV)引發,稱為輪狀病毒腹瀉或秋季腹瀉[1]。但關於輪狀病毒腹瀉,家長們仍存在很多誤區,一起看看吧!
1.秋季腹瀉只是普通拉肚子,不用擔心?
雖然被稱為「秋季腹瀉」,但感染了輪狀病毒可不僅僅是讓寶寶拉肚子。
輪狀病毒感染潛伏期約24~48小時。有的患兒無症狀,或是症狀較輕,僅表現為輕度腹瀉。但較重的病例則表現為突然起病,水便樣腹瀉(如蛋花湯樣),每天3~10餘次。病初1~2天還常伴有嘔吐,也可先於腹瀉半日發生。超過三分之一的患兒發燒可能超過39℃[1,2]。由於嘔吐、腹瀉,可引起脫水、酸中毒及電解質紊亂,嚴重脫水還可能導致死亡[2]。
近年來研究發現,輪狀病毒為全身性感染,可侵犯多個器官[3]:
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可表現為驚厥、病毒性腦炎或腦膜炎、Reye綜合徵、癲癇、類脊髓灰質炎綜合徵等;
呼吸道感染:最常見,可能引起急性咽喉炎、支氣管炎和肺炎等;
肝炎和腎臟損害;
合併心肌炎,嚴重者可發生猝死;
其他:彌散性血管內凝血(DIC)、急性胰腺炎等。
此外,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營養物質需求相對較多,腹瀉時大量營養物質丟失,還嚴重影響生長發育[1]。
2.秋季腹瀉是自限性疾病,不需要用任何藥物?
「自限性疾病」是什麼呢?就是不用治療自己也能好,我們主要是做好對症處理,以緩解寶寶不適。雖然秋季腹瀉的自然病程為7~10天,但少數因消化道功能紊亂未恢復者可能較長[4]。
201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立場文件指出,治療輪狀病毒感染沒有特效藥[5]。輪狀病毒腸炎雖然是自限性疾病,但感染後仍不可大意,需要密切觀察病情,積極對症處理。補液和補鋅是治療輪狀病毒腸炎的基石,補液用以預防脫水,補鋅用以減輕腹瀉的嚴重程度,縮短病程。目前,國內常用的補液方式為口服補液鹽[6]。
3.輪狀病毒只感染嬰幼兒?
2017年WHO腹瀉病實況報道中表明,腹瀉病是造成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全球每年約有52.5萬名五歲以下兒童死於腹瀉病。但其實,這一疾病是可以預防和治療的[7]。
一項來自發展中國家的研究顯示,至少43%的腹瀉患兒糞便標本中可檢測到一種病毒,其中輪狀病毒最常見,其次為杯狀病毒、腸道腺病毒和星狀病毒[8]。
由於嬰幼兒胃腸道的生理和免疫系統尚未發育成熟,胃液及消化液的分泌量相對較少,導致胃腸道防禦能力差,容易受到輪狀病毒攻擊。一項在我國進行的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超過60%輪狀病毒感染都發生在1歲前,約90%感染髮生在2歲前,幾乎所有兒童在5歲前都感染過輪狀病毒[9]。
表1:全國5個地區輪狀病毒腹瀉患兒年齡分部及總結[9]
4.腹瀉期間應該暫停母乳?
早期進食可以改善感染引起的腸內滲透壓,縮短腹瀉病程,改善患兒的營養狀況。2016年中國兒童急性感染性腹瀉病臨床實踐指南指出[9]:
急性腹瀉病期間,口服補液或靜脈補液開始後應儘早恢復進食。給予與年齡相匹配的飲食,嬰幼兒繼續母乳喂養;配方奶喂養者可選擇應用低乳糖或無乳糖配方;年齡較大兒童,飲食不加限制。儘可能保證熱量供應。
由於輪狀病毒腸炎主要排出大量水樣便,易引起脫水、酸中毒或電解質紊亂,所以一開始便要給予患兒更多的液體以預防脫水。脫水對患兒有危險,應及時評估發現脫水並及時糾正。
表2:急性腹瀉病患兒在不同脫水程度時的表現[6]
5.輪狀病毒腸炎得過一次就有終生免疫力?
感染過輪狀病毒後,身體一般會在感染後產生一定的免疫力,但保護力不強。Velazquez等人報道了自然感染輪狀病毒後,對再發感染的保護率為38%[10]。因此依然要注意個人和環境衛生,增強抵抗力,防範再感染。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家長們再仔細小心,輪狀病毒可能還是不好防:輪狀病毒在環境中不易自行失活,較易傳播,具有高度傳染性;它可以通過含病毒糞便污染的食物和水傳播,呼吸道傳播,污染的玩具、書籍、衣被、便器和手等間接傳播[3];用普通肥皂洗手並不能有效預防輪狀病毒,常用的消毒劑也難以完全滅活輪狀病毒[11]。
到底如何防範?2017年WHO指出,預防腹瀉的主要措施有[7]:
獲得安全飲水;
使用經過改良的衛生設施;
用肥皂洗手;
前六個月純母乳喂養嬰兒;
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及食品衛生;
有關感染如何傳播的健康教育;
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WHO建議從幼兒6周齡(6周齡≈1.5月齡)開始儘早接種輪狀病毒疫苗,在感染之前給他們提供相應的保護[5]。
發現附近諮詢站
參考資料:
[1]江載芳,申昆玲,沈顥.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2]Dennehy PH. Rotavirus Infection: A Disease of the Past? Infect Dis Clin North Am.2015;29(4):617-35 .
[3]方鶴松. 小兒腹瀉病學.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9.12.
[4]魏升雲, 張淑珍, 方鶴松. 輪狀病毒腸炎研究進展[J]. 臨床兒科雜誌, 2004(6).
[5]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Rotavirus vaccines. WHO position paper–January 2013. Wkly Epidemiol Rec. 2013; 88(5):49-646.
[6]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消化學組, 《中華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兒童急性感染性腹瀉病臨床實踐指南[J]. 中華兒科雜誌, 2016, 54(7):483-488.
[7]世界衛生組織.腹瀉病.2017年5月2日. http://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iarrhoeal-disease
[8]Ramani S,Kang G.Viruses causing childhood diarrhoea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Curr Opin Infect Dis,2009,22:477-482.
[9]曾玫, 陳潔, 龔四堂等. 中華兒科雜誌. 2010;48(8): 564-570
[10]劉麗利, 黃永坤, 魏群德. 輪狀病毒感染的研究進展[J]. 醫學綜述, 2004, 10(12):759-762.
[11]Dennehy PH. Transmission of rotavirus and other enteric pathogens in the home.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0;19(10 Suppl):S103-5.
本內容由默沙東中國提供支持
10-2021-CN-ROT-0018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fA1AW4BMH2_cNUgYZu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