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詩人歌德說:「忘記你窮困的日子吧,不過,可別忘記它給你的教訓。」
面對窮困潦倒,有的人將勤勞拼搏作為教訓,在擺脫貧窮之後繼續嚴格要求自己;有的人卻將把金錢奉為神明,脫貧之後褪去本色,貪得無厭。
最近看到的一則報道,正好說明了這一點。
郗同福,一個沿街乞討的底層孩子,最後奮鬥成副廳級幹部。他的人生歷程,本應該成為多少人口中的勵志故事,卻因為巨貪,最終淪為階下囚。
據他交待,工作之初,他還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職務的升遷,特別是看到一個個不起眼的外地小老闆,隨便拉個施工隊到他管理的開發區做工程,輕輕鬆鬆就能賺個幾千萬,心理十分不平衡,就開始利用手中權力吃拿卡要,向別人索賄。
他時刻不忘自己,想盡辦法謀取私利,「就是老母雞從家門前經過,我也要捉回家下個蛋再放走」。在職期間,共計謀取房產65套、車位30個、贓款5800餘萬元。
郗同福的故事告訴我們,因為眼紅別人得到了自己正常情況下根本無法得到的利益,進而心理失衡,嫉妒別人比自己好,就會不辨是非,甚至鋌而走險,釀下悲劇。
人生的轉折點,往往就是因為這一個念頭。
一念之間上天堂,一念之間下地獄。
01
越無能,越嫉妒
見不得別人好,這種嫉妒心理其實是一種錯位的「補償心理」。
瑞士女心理學家維蕾娜·卡斯特研究指出:嫉妒狂的自我價值太低,他們因此很需要通過嫉妒將這種不好的感受轉嫁出去;並且因為不願意面對超低的自我價值感,他們甚至不能承受跟別人比較後的落差。
還記得很久之前的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嗎?
電影中瑪蓮娜實在是美得完美,她在西西里的每條街道上行走,所到之處,男人們都停下了手中所有的活兒,悄無聲息地看著她。而女人們,則在竊竊私語。
後來,她生活的小鎮上傳來了丈夫戰死的消息,於是,她便被西西里小鎮上的男人們覬覦,卻被所有的女人們嫉妒和憤恨,只因為她太美,那些女人們便認為他們丈夫出軌的罪魁禍首是瑪蓮娜。
電影中那些婦女們當街毆打瑪蓮娜,無休止地惡意中傷她。瑪蓮娜想要純凈地活下去,卻不能如願。
因為美麗雖然無罪,但活在這樣的小鎮,她的美麗卻成了罪過。
都說,過自己的人生,讓別人去說吧。
可還是有人將自己生活的不如意,歸因於那些比自己好的人身上,他弱他有理,你爭就不行,變著法子給你的生活添堵。
他們自身太弱小,在競爭和比較中,常常處於弱勢地位,產生了自卑感,他們渴望改變,但對這種現狀又無可奈何,於是就見不得別人好,從而轉嫁這種落差。
02
你的嫉妒心,藏著你的私慾
有人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一隻螃蟹放在竹簍里,必須要蓋上蓋子,否則螃蟹會自己爬出來。但要是把兩隻螃蟹放在竹簍里,就算不蓋蓋子,兩隻螃蟹也不會有一隻爬出來。
為什麼呢?是因為每當其中一隻螃蟹快要爬到竹簍口的時候,另一隻螃蟹就會把它拽下來,踩著它往上爬。
人類社會中,這樣的「螃蟹效應」也處處可見。
之前看過這樣一則新聞報道:
某年高考,考生張某按照自己的高考成績填報了院校。
幾天後,張某在查看自己的志願時,發現高考志願被人篡改了。可這時高考志願填報已結束,不能再做修改,於是立刻報了案。
警方偵查後發現,作案者竟是張某的好朋友陳某。
原來陳某在填報志願時,老師告訴他張某的成績較平時提高了很多,有望上一個比較好的大學,而陳某卻只有300多分,可能全班墊底。於是,心理失衡的陳某便利用填報志願時身份證和密碼統一的機會,篡改了張某的志願。
嫉妒心強的人,視比自己好的人為眼中刺。他們心胸狹隘,嫉妒貪婪,變得斤斤計較,患得患失,產生了強烈的占有欲和排他性,一副「我不行你也休想」的處世態度。
《聖經》說:「私慾既懷了胎,就生出罪來;罪既長成,就生出死來。」
這樣的人,即使平時和你關係再好,在利益面前,只會做出虛情假意,翻臉比翻書還快。
當看到別人幸福,就會懷恨在心,甚至背地裡想辦法去害別人。一旦你遇到點困難,他們不僅不會伸出援手,反而落井下石。
03
所有的嫉妒心,到頭來害人害己
培根說:「嫉妒的人常自尋煩惱,這是他自己的敵人。」
嫉妒心強的人,他的生活一定不會幸福。《三國演義》中,周瑜本是一代青年才俊,卻因為嫉妒諸葛亮才識過人,屢屢加害於他。最後被諸葛亮「三氣周瑜」,怒火攻心,英年早逝,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千古悲嘆。不但害人,更是害己。
嫉妒心強的人,會與身邊的人離心離德,搞得身邊的人也一定不會幸福,自己的路反而越走越窄。
《都挺好》中明成嫉妒妹妹明玉過得比自己好,幾次對妹妹冷言嘲笑,甚至不惜暴打明玉。而自己,在滿身怨恨和虛偽愛面子中,為了投資,不顧一切找舅舅借錢,鬧得血本無歸,雞犬不寧。
「諸王之王」阿伽門農有句名言:嫉妒的毒一旦深入心靈,便使患此病的人加倍地患病。病的越深,傷害也越大。雖然妒火中燒時能逞一時之快,但終究傷害的是自己。
清朝雍正八大武術家之一的白泰官,成親後離家習武多年。後來在歸鄉途中見一小孩練功,他想:家鄉竟有這麼厲害的小孩,將來長大肯定超過我。
於是在強烈嫉妒心的驅使下,白泰官一掌將那小孩打死了。沒想到小孩斷氣之前竟說:「我爹白泰官一定會為我報仇的!」這才明白打死的是親生兒子,但悔之晚矣。
嫉妒心強的人,歷練太少,格局不大,缺少同理心。他們長著一雙看世界的眼睛,卻只能看到眼前的一畝三分地,以為這就是整個世界。
可悲的是,他們在自己的世界裡,卻總盯著別人看。在他們看來,那些在某一方面比他們強的人,肯定不是正常所得。於是自己也天天生活在懷疑和怨恨中,無視無數個既定的事實。
但若是一個頂天立地、心胸寬廣的人,估計很難相信,這世界竟然還有人,為不相干的人和事生氣!
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時間,其實什麼都沒變,變的只是你自己的心態。
心態變了,世界也就變了。
04
弱者互撕,強者互幫
張瑞敏曾提出一個「鴕鳥理論」:兩隻雞一樣大時,對方覺得你比他小;當你長成火雞,對方還是小雞時,對方會覺得你倆一樣大;只有你是只鴕鳥的時候,對方才會承認你大。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自知之明,停止瞎比較,站在不同視角上,學會欣賞,取長補短。
張曼玉在一期訪談中,提到嫉妒時說:「對於漂亮的女人,我會去欣賞她,而不是去嫉妒她。欣賞別人的美麗,會令我更加美麗;嫉妒別人的美麗,會讓我內心變得陰暗,臉上看起來也會醜陋。」
你嫉妒別人,正說明你想成為那個人。嫉妒於事無補,只有向他學習才可以。
嫉妒是人性,不因為嫉妒而失態乃至報復則是修養。我們無法壓制人性,但可以做到有修養。
那些格局越大的人,越能欣賞別人的才華和成功,懂得幫助別人。反過來,也越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和認可。
抖音上曾有一個刷屏的視頻:
在一次節目中,張衛健深有感觸地提及自己投資房產面臨破產時,去找劉德華幫忙。劉德華二話不說直接簽約了張衛健,還幫他還清了所有債務,並且告訴張衛健一句話:
「學到的就要教人,賺到的就要給人。」
只有弱者才互撕,強者只會互幫。世間所有的如願以償,都不是因為嫉妒怨恨,而是相互幫扶,彼此成就。
心理治療專家朱迪思·維奧斯特在《必要的喪失》一書中說:「我們為朋友感到自豪,在朋友身邊支持他的時候,情感中混雜著競爭和嫉妒的成分。」
社交心理學指出,每個人或多或少存在嫉妒心,在人際交往中,嫉妒無法避免,但可以儘量克服。
首先,我們可以在每次心理失衡時,刻意暗示自己:嫉妒只會給自己帶來傷害,會耗費時間做無意義的事,讓自己無法理智思考,影響正常的人際關係……
其次,我們也需要客觀評價自己。嫉妒往往是因為用不正確的方式審視自己,在跟別人比較時,過分關注自己的缺點。只要能正確認識自己和對方的長短,才能消除消極心理。
再次,我們還可以走出自己的小圈子,主動與別人交往,欣賞並接納他們。在能力範圍之內,儘可能給人以幫助。只有放平心態,放大格局,才能走得更遠。
把時間浪費在嫉妒別人身上,是天下最愚蠢的投入。當你在嫉妒別人的時候,別人卻在忙著趕路,在進步和提升,根本不會管你。而你卻因為這件事,耗費了精力,磨損了心智,到頭來只會使自己更加孤立,一步步淪為平庸。
所以,損人無法利己,成人才能達己。與其彼此消耗,兩敗俱傷,不如放下偏見,相互成全。
給別人光芒的人,自己也會身披萬丈光芒。
餘生很貴,何必為不相干的事上火?
一生且短,何苦與不值得的人糾纏?
文|十三堯,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