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地下捐精」:可發生性關係至懷孕,該重視這個問題啦

2020-12-07     笑語千年

原標題:揭秘「地下捐精」:可發生性關係至懷孕,該重視這個問題啦

據中國精子庫的公開數據顯示,中國不孕不育患者已超過4000萬,占育齡人口的12.5%。不孕夫婦呈年輕化趨勢。目前,在我國,需要輔助生殖助孕的育齡婦女大約有300萬,其中男性不育達到40%,而「無精症」約占15%—20%。

目前全球成年男性的精液質量呈現出下降趨勢。國外學者研究顯示,50年來全球性的男性平均每次射精量由1940年的3.4ml下降到1990年的2.7ml,精子密度由1940年的113×10/ml下降到1990年的66×10/ml。精子密度也從每毫升2000萬個,降低到了如今的1500萬個。要知道理論上說每毫升6600萬個才是正常水平。

中國人對捐精的態度

精子合格率下降,需要精子的數量逐年增加,這一困局只能通過捐精來打破。雖然我國的精子庫自2011年成立至今,捐精人數逐年上漲,但是篩查後的合格率卻逐年下降。目前捐精者以20歲到30歲居多,其中20多歲的在校大學生占了近一半,即便是這個最佳年齡段,精子質量都在下降。

2015年,中國人類精子庫對350名廣州醫科大學、廣州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的學生做過一次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有35.85% 的學生從來沒有接觸過與捐精有關的信息,僅有2.83%的學生曾關注過捐精的相關宣傳與報道。其中,大部分大學生對於志願捐精沒有明確概念,僅有1%的學生了解過捐精的有關程序。

調查數據發現,大學生這一群體更容易接受生活中的新鮮事物和新觀念,有 49.06%的學生認為國家精子庫有著存在的科學性。但是當問及自己是否願意捐獻精子時,有88.89%的大學生表示從來沒考慮過,只有9.24%的學生認可捐精,認為捐精的性質就如獻血一樣,是值得鼓勵的一件事。還有 3%的學生對捐精的態度非常排斥,認為絕對不會去做。

對新生事物接受最快的大學生們,對捐精的意願都普遍不高,這更加加大了精子庫對精子的需求。所以,」地下捐精「逐漸成為一個地下的產業,得到了蓬勃發展。

「地下捐精」會給家庭帶來什麼

一般來說,捐精者是為了幫助他人實現生育願望,而不是出賣自己的精子。捐精者在整個捐獻過程付出的時間、精力和經濟成本,包括交通費、住宿費、飲食費、 醫療費和務工費等,給予合理的補償也是必要的,但是必須明確合理的補償不是出賣精子的價款。

「地下捐精」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男方捐獻的精液用注射器注入女方體內;另一種是與女方直接發生性關係。但是這兩種方式都存在很多健康隱患。如果捐獻精子的人有傳染疾病或者遺傳病,對於女性來說就是一場災難。

與女方直接發生性關係的」捐精」方式雖然減少了器材的污染,但很可能導致嚴重的倫理問題。要知道,在正規精子庫,一個人的精子最多供5個人使用,能有效預防倫理問題。但是地下捐精者捐了多少次,給了多少不育的女性,根本無法統計。

2015年4月,武漢市一家媒體揭露了「地下自助捐精」的內幕。家住家住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的王女士由於丈夫患有弱精症,決定通過試管嬰兒的方式要一個孩子。於是王女士通過朋友介紹,在QQ上加了一名「職業捐精者」的QQ。

對方告訴王女士,他曾通過自助捐精,已經讓三個人成功受孕,而且是一次成功。其中一個孩子已經順利出生。王女士動心了。

2015年9月的一天,王女士終於在支付了一萬元「營養費」後,從約定的某酒店一個房間裡,拿到了保鮮膜包裹的一個一次性塑料杯。她顫抖地打開注射器,吸取塑料杯里的液體後,用針頭將精液推入了體內。

2016年4月,王女士在湖北省婦幼保健院順產生下一個5斤半重的女兒。可是王女士發現,丈夫對這個女兒表現得十分冷淡,根本沒有一點做父親的開心樣子。孩子出生後,他幾乎沒抱過孩子;孩子生病了,也不問孩子病情。每天回到家後,丈夫總是以不打擾孩子睡覺為由,把書房當成臥室。不是打遊戲,就是閉門不出,幾乎不與王女士母女交流。

孩子三歲時,王女士終於在一次爭吵中質問丈夫:「你到底想怎麼樣?是我的錯嗎?」丈夫慢慢的從嘴裡蹦出幾個字:「不是我的孩子,我要怎麼才能愛她?你能理解我嗎?」

那一刻王女士心如死灰。她想,或許當初的決定就是錯的,可這個無辜的孩子,又該怎麼辦呢?難道一生都要面對丈夫的冷暴力嗎?她不敢去想將來會怎樣,孩子的成長之路又會怎樣……

「地下捐精」存在的問題

《華商報》一位記者曾經臥底「地下捐精者」群體中,據他報道:中國的捐精者中,大多都是急用錢的中底下收入者,素質普遍較低,每次的捐精費用多在1000元至8000元不等。那些希望通過地下捐精,獲得高智商寶寶的夫妻們,一定要提高警惕。

從法律方面講,我國明令禁止代孕、買賣精子或卵子的行為。精液不是商品,沒有監管的「捐精『行為不受法律保護。私下取精風險很大,如果提供精子的男方有不適合生育的疾病的話,生出來的孩子可能會加重父母的經濟負擔,且父母到時也不知道該找誰負責,在法律上無法追究捐精方的責任。而且近年來,這種事情並不少見。

「地下捐精」能夠蓬勃發展,說明我國對精子庫的宣傳做得很不夠。其實衛生部門可以用政策指導媒體,拓寬精子庫的宣傳渠道,以公益廣告的形式對人類精子庫進行宣傳。國家相關管理部門也可以通過拍攝有關捐精的公益視頻,擴大對志願捐精的媒介宣傳,宣傳志願捐精的公益性質,同時進一步規範和完善精子庫的相關制度,在流程的規範化、保密制度建設上更加完化,讓各流程都能在制度的保障下流暢地開展,才能鼓勵更多的人加入到志願捐精中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VmJO3YBjdFTv4tAe4F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