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窮水盡」還是「山重水複」?陸遊的千古名句,引起了一段爭議

2020-09-07     也可自話

原標題:「山窮水盡」還是「山重水複」?陸遊的千古名句,引起了一段爭議

最近看到有爭議說,宋朝詩人陸遊的《游山西村》頷聯第一句,到底是「山窮水盡疑無路」還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正確答案很明顯,是「山重水複疑無路」,山窮水盡的版本,應當是網絡流傳的訛誤。又有人說,山重水複疑無路之後,就真的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嗎?

這就好比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鳥兒就一定有蟲吃嗎?不一定。

又好比說「努力就能成功」,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嗎?也不一定。

但是,鳥兒若不早起,就一定沒有蟲子吃,人若不努力,就一定不會成功,同樣的道理,山重水複,不一定柳暗花明,但要想柳暗花明,一定要先經歷山重水複。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們看陸遊這句詩,出自《游山西村》。

首聯說:「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起筆莫笑二字,是讚賞民風淳樸,第二句「足」字,是讚賞農家待客的盛情,到了豐收的季節,整個村莊裡洋溢著一片豐收的喜悅氣象,農家的酒菜雖然不是非常豐盛,但農家人待客的情誼卻十分深厚。

頷聯說「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是千古名句,也有著非常鮮明的宋詩特色:說理。于山水之景中,蘊含著人生的哲理。

這一聯詩讀來非常開朗明快,富有畫面感,隨著詩人的腳步,在山水之間漫遊,越往深處走,草木越茂盛,山路越蜿蜒,漸漸就有些迷路了,就在迷茫之時,轉過前面那道彎,突然就看見有幾家農舍,隱藏在山水樹林之間,給人一種豁然開朗,柳暗花明的感覺,此情此景,作者內心想必也是非常興奮喜悅的。

這說明了什麼人生哲理呢?看看此詩的創作背景。

創作背景

《游山西村》一詩,是南宋詩人陸遊所作,時1167年,南宋孝宗皇帝,乾道三年。

南宋所有的愛國詩人有一個共同點,終其一生的最大理想就是北伐,收復故國山河,當時,朝廷中以張浚為主戰派,堅持北伐,陸遊是其堅定的支持者,無奈朝中奸小當道,張浚被以莫須有的罪名彈劾,被罷官,陸遊聽說這個消息之後,滿腔悲憤,對官場的奸偽感到倦怠,產生了對農家淳樸生活的嚮往。

但陸遊是個什麼人?臨死最後的遺言都在叫北伐,最後的詩都在囑咐兒孫「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樣一個人,即便是寄心山水,又怎麼可能不牽掛國事呢?

所以他說「山重水複疑無路」,實際上是對當道者目光短淺,膽小怕事的失望,明明有那麼多機會可以北伐,你為什麼就被奸小迷惑,苟且偏安呢?但陸遊始終沒有對北伐事業失去信心,他堅信當朝者只是一時半會兒被迷惑,終有一天他清醒過來,整個局面都會被改變,所以他說「疑無路」,而不是「必無路」。

等到當朝者清醒過來那一天,就是整個國家否極泰來的時候,就如同他在「疑無路」的時候,突然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那般,可見,陸遊當時身處的境地,和他的心境是非常吻合的——山重水複,是身處環境的困境,也是心中北伐事業所面臨的困境,但困境中往往蘊藏著希望,柳暗花明,是身體脫困後看到的希望,那心中的北伐事業,什麼時候才能遇到柳暗花明呢?

很不幸,陸遊生活在南宋。他心裡有希望,現實卻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O9HLaHQBURTf-Dn5kLE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