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夏至,陪孩子學知識、讀詩詞、品夏韻

2020-06-21     教育行動

原標題:今日夏至,陪孩子學知識、讀詩詞、品夏韻

「日北至,

日長之至,日影短至,

故曰夏至。

至者,極也。」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

2020年6月21日05:44

我們正式迎來了「夏至」節氣!

夏至·地理

夏至這一天,

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

幾乎直射北回歸線(北緯23°26′28″44),

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

且越往北越長。

夏至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

南方各地從日出到日落大多為十四小時左右。

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

太陽角度最高,

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

因為,接近地表的熱量,

這時還在繼續積蓄,

並沒有達到最多的時候。

俗話說「熱在三伏」,

真正的暑熱天氣是以夏至和立秋為基點計算的。

大約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

我國各地的氣溫均為最高,

有些地區的最高氣溫可達40℃左右。

夏至·三候

夏至時,

陽氣到達極致,

陽氣的極致下陰氣開始產生,

也因此有了夏至三候:

一候,鹿角解;

二候,蟬始鳴;

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

鹿是屬陽的山獸,

夏至陽氣盛極而衰,

鹿角感陰氣而脫落。

二候,蟬始鳴。

古時楚稱蜩(tiáo),秦晉稱蟬。

叫聲清亮,俗稱「知了」。

蟬鳴里樹影明滅,

忽覺夏長。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種野生中藥草,

能治傷寒寒熱、喉嚨腫痛。

夏季過半時,

最適宜採集它地下的塊莖。

夏至·詩詞

- 01 -

《竹枝詞》

唐·劉禹錫

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 02 -

《和夢夏至憶蘇州呈盧賓客》

[唐] 白居易

憶在蘇州日,常諳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鵝鮮。

水國多台榭,吳風尚管弦。每家皆有酒,無處不過船。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鄉俱老矣,東望共依然。

洛下麥秋月,江南梅雨天。齊雲樓上事,已上十三年。

- 03 -

《夏至避暑北池》

[唐] 韋應物

晝晷已雲極,宵漏自此長。未及施政教,所憂變炎涼。

公門日多暇,是月農稍忙。高居念田裡,苦熱安可當。

亭午息群物,獨游愛方塘。門閉陰寂寂,城高樹蒼蒼。

綠筠尚含粉,圓荷始散芳。於焉灑煩抱,可以對華觴。

- 04 -

《夏至》

[宋] 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絲系臂扶羸。

節物競隨鄉俗,老翁閒伴兒嬉。

- 05 -

《夏至後得雨》

[宋] 蘇轍

天惟不窮人,旱甚雨輒至。

麥干春澤匝,禾槁夏雷墜。

一年失二雨,廩實真不繼。

我窮本人窮,得飽天所畀。

奪祿十五年,有田潁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獲中自愧。

余功治室廬,棄積沾狗彘。

久養無用身,未識彼天意。

- 06 -

《夏至日與太學同舍會葆真二首》(之一)

[宋] 陳與義

微官有閥閱,三賦池上詩。

林密知夏深,仰看天離離。

官忙負遠興,觴至及良時。

荷氣夜來雨,百鳥清晝遲。

微風不動苹,坐看水色移。

門前爭奪場,取歡不償悲。

欲歸未得去,日暮多黃鸝。

夏至·習俗

夏至,

古時又稱「夏節」、「夏至節」。

古時夏至日,

人們通過祭神以祈求災消年豐。

- 01 -

祭神祀祖

夏至時值麥收,

自古以來,

就有在此時慶祝豐收、

祭祀祖先之俗,

以祈求消災年豐。

因此,

夏至作為節日,

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

- 02 -

消夏避伏

夏至日,

婦女們互相贈送摺扇、

脂粉等什物。

「扇」,藉以生風;

「粉脂」,以之塗抹,

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

- 03 -

食「麥粽」與「夏至餅」

《吳江縣誌》記載:

「夏至日,作麥粽,

祭先畢,則以相餉。」

不僅食「麥粽」,

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

互相饋贈。

農家還擀麵為薄餅,烤熟,

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

祭祖後食用,或分贈親友,

俗謂「夏至餅」。

- 04 -

夏至面

自古以來,

中國民間就有:

「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

以及「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之說。

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

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嘗新」的意思。

夏至·養生

- 01 -

養心

夏至之後,

隨著氣溫的升高,

我們往往容易出現:

不明原因的心煩意亂、

脾氣暴躁等情況。

《養生論》有云:

「更宜調息靜心,

常如冰雪在心,

炎熱亦於吾心少減,

不可以熱為熱,

更生熱矣。」

所以夏至之後要注重養心,

要適當的增加靜坐冥想的時間,

同時要注重自我的精神調節,

做到「心靜自然涼」,

保持心平氣和,

不暴怒,不過度勞累。

- 02 -

養生三忌

一忌夜食生冷、空腹飲茶。

二忌冷水洗浴。

三忌夜臥貪涼。

- 03 -

養生三宜

飲食宜多吃「苦」。

宜晚睡早起、午休消疲。

夏至前後半月最宜節氣針灸。

夏至·美文

名家筆下的夏天是什麼樣的?

作家汪曾祺筆下的《夏天》,

和孩子一起來品味這份夏韻!

夏天

汪曾祺

凡花大都是五瓣,梔子花卻是六瓣。山歌云:「梔子花開六瓣頭。」梔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處微綠,極香,香氣簡直有點叫人受不了,我的家鄉人說是:「碰鼻子香」。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

人們往往把梔子花和白蘭花相比。蘇州姑娘串街賣花,嬌聲叫賣:「梔子花!白蘭花!」白蘭花花朵半開,嬌嬌嫩嫩,如象牙白色,香氣文靜,但有點甜俗,為上海長三堂子的「倌人」所喜,因為聽說白蘭花要到夜間枕上才格外地香。我覺得紅「倌人」的枕上之花,不如船娘髻邊花更為刺激。

夏天的花里最為幽靜的是珠蘭。

牽牛花短命。早晨沾露才開,午時即已萎謝。

秋葵也命薄。瓣淡黃,白心,心外有紫暈。風吹薄瓣,楚楚可憐。

鳳仙花有單瓣者,有重瓣者。重瓣者如小牡丹,鳳仙花莖粗肥,湖南人用以腌「臭鹹菜」,此吾鄉所未有。

馬齒莧、狗尾巴草、益母草,都長得非常旺盛。

淡竹葉開淺藍色小花,如小蝴蝶,很好看。葉片微似竹葉而較柔軟。

「萬把鉤」即蒼耳。因為結的小果上有許多小鉤,碰到它就會掛在衣服上,得小心摘去。所以孩子叫它「萬把鉤」。

我們那裡有一種「巴根草」,貼地而去,是見縫紮根,一棵草蔓延開來,長了很多根,橫的,豎的,一大片。而且非常頑強,拉扯不斷。很小的孩子就會唱:

巴根草,

綠茵茵,

唱個唱,

把狗聽。

最討厭的是「臭芝麻」。掏蟋蟀、捉金鈴子,常常沾了一褲腿。其臭無比,很難除凈。

西瓜以繩絡懸之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喀嚓有聲,涼氣四溢,連眼睛都是涼的。

天下皆重「黑籽紅瓤」,吾鄉獨以「三白」為貴:白皮、白瓤、白籽。「三白」以東墩產者最佳。

香瓜有:牛角酥,狀似牛角,瓜皮淡綠色,刨去皮,則瓜肉濃綠,籽赤紅,味濃而肉脆,北京亦有,謂之「羊角蜜」;蝦蟆酥,不甚甜而脆,嚼之有黃瓜香;梨瓜,大如拳,白皮,白瓤,生脆有梨香;有一種較大,皮色如蝦蟆,不甚甜,而極「面」,孩子們稱之為「奶奶哼」,說奶奶一邊吃,一邊「哼」。

蟈蟈,我的家鄉叫做「叫蚰子」。叫蚰子有兩種。一種叫「侉叫蚰子」。那真是「侉」,跟一個叫驢子似的,叫起來「咶咶咶咶」很吵人。喂它一點辣椒,更吵得厲害。一種叫「秋叫蚰子」,全身碧綠如玻璃翠,小巧玲瓏,鳴聲亦柔細。

別出聲,金鈴子在小玻璃盒子裡爬哪!它停下來,吃兩口食——鴨梨切成小骰子塊。於是它叫了「丁鈴鈴鈴」……

乘涼。

搬一張大竹床放在天井裡,橫七豎八一躺,渾身爽利,暑氣全消。看月華。月華五色晶瑩,變幻不定,非常好看。月亮周圍有一個模模糊糊的大圓圈,謂之「風圈」,近幾天會颳風。「烏豬子過江了」——黑雲漫過天河,要下大雨。

一直到露水下來,竹床子的欄杆都濕了,才回去,這時已經很睏了,才沾藤枕(我們那裡夏天都枕藤枕或漆枕),已入夢鄉。

雞頭米老了,新核桃下來了,夏天就快過去了。

夏至·飲食

- 01 -

飲食清淡

在夏至後,

飲食要以 清泄暑熱、

益氣養血、補心安神為原則,

預防和調整陽氣散發過盛

而引起的氣血兩虛

和由此而引起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失衡。

飲食應以清淡為主,

多食用些 益氣、生津的食物,

如冬瓜、西瓜、黃瓜、

草莓、烏梅、綠豆等。

- 02 -

忌冷忌膩

同時老年人、兒童及體質虛弱的患者,

不宜食用涼性食物,

以免損害脾胃;

少食肥甘厚味滋膩之物,

以免助濕生痰。

- 03 -

及時補水

夏至時節,

大多數人會有全身睏倦乏力

以及頭痛頭暈的症狀,

嚴重者可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

究其原因,

首先是由於這一時節氣溫高,

人體只能通過排汗來散熱,

使人體內的水分大量流失,

此時若不及時補充水分,

就會使人體血容量減少,

大腦會因此而供血不足,

進而造成頭痛頭暈。

因此夏至後,

及時補充水分很關鍵。

夏至·日環食

今年的夏至有些特別,

這一天也恰逢天文大戲日環食現身天宇。

今天下午,

一場觀賞效果絕佳的日環食將上演。

屆時,太陽的中心部分黑暗,

邊緣卻仍然明亮,

在天空中形成一個耀眼的「金指環」。

本次日環食,

西藏、四川、貴州、湖南、

江西、福建、台灣等地可見環食,

其他大部分地區可見不同程度的偏食。

日環食是什麼樣子?

給大家奉上過往日環食最美時刻,

提前感受日環食的魅力瞬間。

附贈一張日偏食的美照——

酷暑時節,

人們的心難免浮躁焦慮,

這個時候,

靜下心來是驅散浮躁的好方法。

給孩子講講這些關於夏至的知識,

下午還可以陪孩子一起看看

美麗的日環食、日偏食喲!

夏至來臨,

願你總有重啟人生的勇氣,

安撫躁動之心的靜氣,

不甘於現狀渴求突破的銳氣,

拼搏過後品嘗碩果的福氣。

陽光燦爛前程明朗,

年輕的心永遠滾燙!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l0X2nIBiuFnsJQVpvf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