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是啥意思?

2019-09-13   三農達人管家

在農村往往能夠聽到很多俗語,也許很多人年幼的時候不少聽到大人們談論關於月的話,就像是「八月十五雲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燈」,這樣的俗語聽起來似乎僅僅是一種對於月的描述,但其實仔細看的話,是對於氣象的預測,按照多數老人的說法,如果在八月十五這天能夠看到雲彩遮擋住月亮,那麼在明年的正月十五就是看到降雪,這是真的嗎?



從整體上看這句俗語具有著很強的預示性,似乎是非常真實的一種說法,但是兩個日期之間相隔了100多天,真的有這麼大的關聯性嗎?讓我們仔細分析一下這句俗語的環境。我們知道在國內漫長發戰中,一些話具備著不小道理,同時也會得到廣泛的流傳,但是這些俗語並不一定具有很好的邏輯性,而是人們通過對於事物的觀察形成的經驗之談。


在這個過程中會讓很多俗語不斷產生,也會讓一些本來沒有什麼道理的俗語被拋棄,最終留下來的就是得到認可的,因此留下來的俗語還是有著一定的道理的。從這句話中能夠看到,似乎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被綁在了一起,那麼這兩天的預報真的會準確嗎?但是就專業人士的說法,這樣的情況其實是不準確的,因為從前因和後果來看,確實沒有什麼能夠解釋得清楚的邏輯關係,在科學上是不能夠進行解釋的,那麼這句話為什麼能夠廣泛傳播呢?其實有著以下兩種原因。


一、秋天的天氣往往都是乾燥晴朗的,秋天大多數時間內天上是沒有雲彩的,而八月十五這個時間,多數地區的小麥已經開始播種,如果發生了雲彩遮擋住月亮的天氣,就將會預示著連續下雨的天氣,這也是對於小麥發育很有利的一種環境。同時正月十五如果下雪的話,也預示著一個好收成,這兩種環境結合在一起似乎就有了共同點,那就是都是意味著好收成。


二、古代農業生產是需要對於天氣格外關注的,之所以會出現各種和天氣有關的俗語主要就是因為一種對於好收成的期待。正是因為天氣總是會出現變化,但是一些變化又是能夠被證實是和好收成有關的,即便是這種邏輯本身沒有什麼意義,人們也是願意接受這樣的總結出來的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