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婚姻是什麼樣子?想擁有一個好婚姻,我們還需要做哪些功課呢?
不懂處理差異,影響夫妻親密
在約翰·貝曼博士看來,中國夫妻最大的問題,是不夠親密,而這源於他們不懂得如何處理彼此之間的差異。
當夫妻倆的想法不一致時,他們可能會吵架、打架,甚至衍生暴力。
可能會為了避免吵架而選擇逃避問題,就好像鑽進地底一樣,兩個人都不開心。
可能會妥協,你退一步,我讓一步,但是心不甘情不願。
無論是選擇哪一種,夫妻的親密關係都會受到影響。
為什麼他們不能接納彼此的差異呢?
那是因為在面對伴侶時,很多人總是覺得:我的感受比你重要,我的觀點比你重要,我的期待比你重要,我的工作比你重要,我的父母比你重要。
那麼,伴侶很自然地感覺被拒絕、被拋棄或者不被理解,於是爭吵或者冷戰出現,夫妻的親密關係就被破壞了。
我認為,每個人都是宇宙中獨一無二的存在。人的存在本身,比行為、感受、觀點、期待更重要。
所以,在解決夫妻差異時,我經常會問他們一個問題:什麼更重要?
只有搞清楚這件事,我們才能夠真正做到接納:哪怕我不喜歡,但是,我可以接受。
父母干涉子女婚姻,激化矛盾
有很多人會認為父母比伴侶更重要,這種情況在加拿大很少發生,但在中國比較常見。約翰·貝曼博士認為,父母對子女婚姻的入侵,可能會把家庭關係攪成土豆泥。
比如,有些婆婆對自己的定位不准,想做兒媳的「老闆」,兒媳要麼事事討好婆婆,覺得自己被貶低、不受重視,漸漸在心裡積攢很多怨氣。要麼逃避退縮,對婆婆敬而遠之,和丈夫的關係疏遠;要麼是指責婆婆和丈夫,家裡硝煙不斷。
無論是哪一種,不恰當的溝通方式都會導致婆媳衝突的產生,進而影響夫妻的親密關係。
而通常情況下,對這個男人的爭奪,會以媳婦的失敗告終,因為婆婆是不可能把兒子放下的。
約翰·貝曼博士認為:夫妻的親密關係更重要。
如果婆婆能夠放下兒子,把他還給他的妻子,這是最理想的。
但是,我們不要因此去指責婆婆,因為衝突的產生,兒子和兒媳也有「貢獻」。
同樣,兒媳也不要因為婆婆不喜歡自己就自責,覺得自己不好。在薩提亞的理念里,這是一個系統問題,不是哪一個人的錯。
遇到這種婚姻諮詢,約翰·貝曼博士會幫助他們放下批評和指責,進入婆婆的內心,去看看她的感受和她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婆婆可能會擔心被兒子拋棄,感覺恐懼、憤怒、喪失。
所以,約翰·貝曼博士會教男士如何給媽媽安全感,比如親口對媽媽說:
「我不會從你這兒跑掉的,我不是拒絕你。我和妻子只是有了新的關係,就像你和爸爸。我做好兒子的同時,也可以做好丈夫,這是兩種不同的角色。我現在和你說這些,也是為了我的孩子,因為只有一個好的婚姻,他才會幸福成長。」
還可以每周拜訪媽媽,給媽媽買一些禮物,用實際行動給媽媽安全感。
丈夫還必須要長大,學會獨立,承擔自己在婚姻中的責任。
約翰·貝曼博士也會幫助妻子調整期待,把期待婆婆改變調整為自己改變。
接觸自己的渴望,學習如何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比如,她渴望被愛、被接納,那麼,就可以坦誠地告訴丈夫:「我想跟你多待一會兒,我想讓你對我感興趣,我希望跟你單獨做一些事,而不是跟你媽媽一起,我渴望和你有身體上的親密……」這樣,她的渴望才能夠被丈夫接收到,才有可能實現。
約翰·貝曼博士說:
「我們一定要明白,伴侶是不可能滿足我們每天所有期待的。如果能放下一些期待,就能為彼此的態度和關係留有空間;如果放下對過往的失望,對伴侶多一些感謝,愛就能流動起來;如果放下指責,彼此接納、關愛、欣賞、傾聽和支持,夫妻關係就能夠更加積極,更有活力。」
多重親密關係的建立
大部分的夫妻在孩子出生後,他們的角色就發生了變化。丈夫變成爸爸,妻子變成媽媽,作為夫妻的互動越來越少。
如果做個比喻的話,中國的夫妻像是兩條平行線。
丈夫忙著工作,沒時間陪伴家人;妻子忙著照顧孩子和做家務,沒精力和丈夫交流。
雖然兩條線都在向著同一個方向延伸,但是彼此之間的連接和互動卻很少。
沒有親密,又住在一個房間裡,他們的關係更像是室友,而不是夫妻。
在約翰·貝曼博士看來,夫妻關係不能停留在做事情層面上,而是要保持積極的互動和連接,也就是要增加親密。
其實,他們可以擁有各種各樣的親密。
比如情緒的親密。
每天在很多細小的事情上,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回到家裡,快樂地問候一聲彼此;分開後,打一個電話,哪怕很短。
用開放的姿態分享彼此的感受,既分享快樂、喜悅、幸福,也分享擔心、失望、悲傷,甚至是憤怒和恐懼。
這種有規律的表達,會讓婚姻在細微處連接,保持活力。
性的親密和身體的親密也很重要。
女人能夠把兩者分得很清楚,男人則容易混淆。
當妻子說「我想和你靠近一點兒」時,丈夫的反應通常是:「好,那我們上床吧!」事實上,妻子此時渴望的只是耳鬢廝磨的溫暖和親密,而不是性。
很多女人抱怨過這個問題,他的建議是:「你可以給伴侶一個清晰的信號,比如,我只想牽你的手。」
男人經常把身體和性綁在一起。
有些女性害怕被伴侶拒絕、批評、攻擊,會習慣性地討好丈夫。
在心理能量不足時,她們的口頭語言和身體語言也可能會不一致,讓男人誤以為女人說「不要」時,就是在說「要」。
性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對某些男人來說,被妻子拒絕性要求,意味著:你不愛我了,你不在乎我。他會感覺很憤怒,很受傷。
約翰·貝曼博士建議妻子可以這樣說:「此時此刻的這個時間不合適。」
丈夫就知道,是時機不合適,而不是他這個人不合適,自尊就不會被觸犯。
不過,性的親密對於夫妻關係是很重要的,它會讓婚姻充滿活力。
在精神方面,我們可以擁有智力的親密、審美的親密和靈性的親密。
智力的親密,是指夫妻可以一起討論重要的話題,比如社會、經濟、政治、天文、地理、歷史等等,包括自己的專業。
約翰·貝曼博士和太太經常討論心理治療的話題,如何處理精神分裂、如何處理創傷等等。
他們也會分享彼此對生命、宇宙的看法,這些討論會讓他們在智力上連接。
每當和太太討論這些話題時,約翰·貝曼博士總覺得時間過得太快,因為這種感覺太享受了!
審美的親密,就是能夠一起欣賞美麗的東西,比如音樂、藝術、詩歌等能夠陶冶人情操的「陽春白雪」。
約翰·貝曼博士和太太就非常享受一起聽音樂,一起看芭蕾的美好時光。
靈性的親密,是指夫妻在靈性的層面是有連接的。擁有靈性親密,並不表示夫妻倆要一起去教會,而是能夠一起體驗生命力,比如,兩個人可以一起靜心、冥想等等。
社交的親密和娛樂的親密,也有助於改善婚姻質量。
約翰·貝曼博士和太太擁有社交的親密,他們有很多共同的朋友,經常一起參加聚會。所以,周末的時候經常會討論:「這周想見誰?跟誰一起吃飯?在我們家吃,還是在他們那兒的飯店吃?」
娛樂親密是指夫妻倆有共同的興趣愛好,可以一起開心地玩,比如滑雪、打球、唱歌、游泳等等。
約翰·貝曼博士解釋說:一個好婚姻,不意味這些親密都必須有。
但是約翰·貝曼博士通常建議夫妻至少要擁有3種親密,只有一種親密肯定是不夠的。
約翰·貝曼博士說:
「我們的婚姻都不是完美的,但是我們可以增加親密的方式,豐富我們的生命,改善我們的婚姻。」
來源:《只想和你好好生活》
戳這裡為我加顆小星星
公眾號一言不合就改版,
「星標」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消息哦。
現在只需三步:
猜你喜歡
喜歡就給我個好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