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籌:當"善意"變成"刻意",窮人該怎麼辦?

2019-12-08   保險觀察

善意,每個人都有。可是,如果有人利用你的善意,達到他們個人的私利,你是否會感到憤怒呢?

最近這幾天,水滴籌線下工作人員在醫院掃樓籌款的事情,鬧了個沸沸揚揚。

原來,我們朋友圈看到得了重病需要籌款的那些悲慘事情,竟然有很多是加工製造出來的。甚至,是有人為了績效而造假出來的!

當別人處於水深火熱之時,我們願意儘自己的綿薄之力,伸出援助之手,給他人一點溫暖。可是有一天,當你發現周圍都是等著向你伸手的人,你該怎麼辦呢?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水滴籌的捐款就變了味道,我們也開始看到,一些人明明經濟條件很好卻不知道買保險,生病的時候不是想著賣車賣房,只是想到了網上籌款。

德雲社演員吳鶴臣突發腦出血,在北京有兩套房、一輛車,大病也有醫保的情況下,其妻子卻發起了水滴籌,並且通過了水滴籌的審核。這個事件其實只是平台漏洞的一种放大,已經引發了公眾的信任危機。而此次水滴籌工作人員掃樓事件的發生,則更是把網絡愛心捐款推到了風口浪尖。

水滴籌深陷信任危機

一、水滴籌,是窮人的專利嗎?

水滴籌,在大眾看來,不僅僅是窮人的專利,更確切一點說,是掙扎在生死線上人的專利。當一個家庭為了看病,真的走投無路的時候,網絡籌款可能就是他們最後的救命稻草。一人10塊錢,可能不多,但彙集在一起,可以救一條命。相信每個善良的人也都是這麼想的。

可是,我們近年來看到了什麼呢?德雲社演員吳鶴臣籌款平台也能審核通過;北京某土著,房子價值500萬元,家庭年收入26.4萬,只因骨折花了7萬塊,也要上網籌一下!這類事情頻繁被曝,讓公眾未來捐款之時如何能夠放心?

如今更有甚者,水滴籌線下團隊將籌款做成了生意,還算上了業績考核。這種行為,可能會像南京彭宇案一樣,結束了一個時代,一個領域的善良

也正是因為有這些人的存在,讓原本善良的人寒了心,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走投無路。貪戀似乎沒有底線,為了自己的利益,其他人死活算什麼?

水滴籌事件讓善良的人心寒

試想一下,如果這個世界變成了人人都獨善其身的模樣,將會是多麼可怕!

二、社會有義務養你嗎?

每當有些人沒錢看病的新聞爆出來以後,就會有一些不負責任的評論出現:國家什麼時候才可以免費醫療、紅十字會幹什麼吃的等等。好像在鍵盤上發泄幾句,就足以顯示你的善良。

可你做的,也僅僅是如此而已。沒錢看病的依然沒錢看病。現實不會有任何改變。可是鍵盤俠們,噴完了就覺得完成了善舉,不管所說的是否符合常理。

從1949年到2019年,我們國家從70年前的一窮二白,到今天的盛世繁華,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現在的醫療、科技、軍事、經濟水平,都開始邁入了世界強國之列。

一個國家從弱到強,總是有一個發展過程的。現在吃飽穿暖,社會和平,只要你願意,隨時可以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社會保險則是國家給予我們最大的基礎福利!

有人說,社保報銷比例還太低,覆蓋的藥品還太少,很多自費藥都不給報。

誠然,這是社保的缺點。不過我們不要忘了,社保之所以是社保,就是因為它遵守的是"最低需求原則",旨在維持生存所需的最低限度的收入並防止貧困。如果需要增加保障範圍,就需要考慮商業保險。

著名的《貝弗里奇報告》中,在勾畫社會保障計劃時提出要遵循三條指導原則:

  1. 避免被經驗積累過程中形成的部門利益所限制和驅動;
  2. 把社會保險作為提供收入保障、消除貧困的一項基本社會政策;
  3. 確定國家提供福利的原則是基於國家利益而不是某些群體的局部利益,明確社會保障必須由國家和個人共同承擔責任。

《貝弗里奇報告》原版

因此,社保一定是一視同仁的個人和國家共同參與的,也是解決貧困問題的基礎保障。

在為我們提高社保保障福利的問題上,國家也一直在做努力,包括擴大藥品範圍、降低價格、提高大病醫保報銷範圍和額度。

最近醫保局專家靈魂砍價的視頻火爆全網,一款治療糖尿病新藥,國際價7~8元,為進入中國醫保,藥企第一輪報價5.62元,在談判過程中,經醫保局專家4次砍價,藥企同意報價4.4元,沒想到專家卻說"4太多,中國人覺得難聽,再降4分錢,4.36,行不行?"

這句話簡直直擊人心,比任何的情話還要動聽!這是國家說給老百姓的情話。

我們可以看到,國家給我們做的已經夠多了。人,不能只會貪婪地索取,卻不想付出。

三、商業保險的認知問題

雖然國家已經為我們做出了很多努力,但前面也已經說到了,社保不會脫離"最低需求原則",當面臨重大風險的時候,社保是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

憑心而論,大部分真的被一場大病就壓垮的家庭,究其根本還是對風險的認知不足。你說真的是因為他們買不起保險嗎?也不是。即便不買長期險,一年花幾百塊錢買個百萬醫療肯定還是能負擔得起的。

可是,在很大一部分人的思維里,想得更多的是如何生活下去,對於未來要發生的風險根本沒有防範意識。自己賺的錢,要用來生活,風險又未必發生,為什麼要白白花錢呢?

有時候,當認知沒有跟上的時候,說什麼都是白搭的。

除了認知的問題,還有些人是僥倖心理。如果中彩票和出車禍的幾率是一樣的,一定相信自己會中彩票,而不相信自己會出車禍。每天醫院門庭若市,有上了保險的,自然也有沒保險的。為了救命,錢是一定要花的,不過就是花自己錢和花保險公司錢的區別罷了。

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會因為個人的意志而轉移。即便買了商業保險,也不表示風險就降低了。商業保險不是迷信,不能趨吉避凶,它起到的是轉移風險的作用,當發生風險時,讓保險公司來買單。

四、眾籌有用嗎?

看病眾籌,有用嗎?當然有用,而且還非常好用!一來不用花自己的錢,二來還可能給平台帶來利益,何樂而不為?

憑心而論,眾籌確實為很多貧困家庭帶來了生的希望,讓這個社會充滿溫暖。這是良性的一面,值得提倡。

但是,籌款籌集的是大家的信任和善意。如果不想讓大家心寒,不想讓公眾的信任流失,那麼類似吳鶴臣、北京土著、掃樓籌款這樣的事情就要杜絕。

古人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水滴籌要流量可以,但不能利用公眾的善意,把"善意"變成"刻意",以此來賺取流量

《孟子·盡心上》中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翻譯得直白點,意思就是當一個人不得志的時候,修身養性,做好自己就行;而當一個人顯赫富貴了,就有了責任,需要造福蒼生了。"

水滴籌做到今天的地位,已經需要擔起肩上的責任了。如果想賺黑心錢,請好好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