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性咽峽炎又到高發期!別與手足口病、口腔潰瘍搞混了

2020-06-28     醫知袋鼠

原標題:皰疹性咽峽炎又到高發期!別與手足口病、口腔潰瘍搞混了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她說孩子夜裡發燒高達40度,吃了退燒藥也總反覆,嘴裡還一嘴泡,去醫院檢查,果然是擔心的皰疹性咽峽炎找上門了。

說到皰疹性咽峽炎,相信不少媽媽提到它都頭大,一想到寶寶因它遭罪就心疼。

現如今正是皰疹性咽峽炎的高發期,袋鼠麻麻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一些相關知識,希望寶寶能遠離它帶來的困擾。

一、什麼是皰疹性咽峽炎

夏季,是腸道病毒比較活躍的季節;而每年的4~7月份,也是皰疹性咽峽炎高發期。

皰疹性咽峽炎一般主要是由柯薩奇病毒A型(CV-A)和腸道病毒71型(EV-A71)感染引起的兒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初期看起來很像感冒,主要症狀是突發高燒,通常先發熱1~3天左右,然後咽峽部出現小丘疹。

藍色區域在患皰疹性咽峽炎時會出現黏膜疹

小丘疹一般在1天內轉為1~2mm小水皰,周圍有紅斑狀暈環,這時基本不疼;大概一兩天後,水皰破裂,變為淺灰白色的潰瘍,孩子會覺得有疼痛感,並且拒食。

一般隨著機體免疫對病毒的清除,潰瘍癒合,咽痛會慢慢減輕並在1周內消失。

二、皰疹性咽峽炎找上門,如何應對?

皰疹性咽峽炎屬於自限性疾病,自己就能痊癒,目前沒有特效藥,一般都是對症用藥、護理。

比如寶寶發熱超過38.5°C,可以使用對乙醯氨基酚或布洛芬進行退熱;咽部疼痛,可以給孩子準備低溫的液體或流質食物(如牛奶、米粥、麵湯等),並鼓勵寶寶多喝涼開水。

注意,千萬不要濫用抗生素,因為導致皰疹性咽峽炎的是病毒,而抗生素能對付的只是細菌。

雖說皰疹性咽峽炎可自愈,但出現以下情況要及時就醫:

發熱持續24小時以上,精神不佳、嗜睡;

皰疹近一周沒有減輕的跡象;

出現嘔吐、抽搐、呼吸困難、脫水等症狀。

三、皰疹性咽峽炎和手足口病、口腔潰瘍、鵝口瘡怎麼區分?

有的媽媽問:手足口病和皰疹性咽峽炎很像,怎麼區分?

其實區別很簡單:皰疹性咽峽炎的皰疹只出現在口腔,而手足口病的皰疹在手、足、口甚至臀部都可能出現。

皰疹性咽峽炎往往來得更兇猛,家長比較容易慌;但從併發症來說,手足口病要更危險,可能會引起腦膜炎、腦炎、肺水腫等,甚至危及生命。

說到口腔潰瘍,通常在唇、頰或舌根等部位比較常見,一般為圓形或橢圓形,呈現中央凹陷,周圍的黏膜紅且微微腫起。

維生素缺乏、不小心咬到嘴唇等因素都可能導致口腔潰瘍的出現, 屬於自限性疾病,一般一周左右就會恢復。

而鵝口瘡,為「白念球菌」感染引起的疾病,它能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通常附著在孩子的舌頭、上顎、頰黏膜或嘴唇等部位。

鵝口瘡和寶寶口腔內的奶漬很像,但奶漬易擦除,而鵝口瘡不易。如果懷疑寶寶得了鵝口瘡,需要由專業醫生診斷處理。

袋鼠麻麻有話說:

想要孩子遠離皰疹性咽峽炎,做好預防還是關鍵:勤洗手、多通風、少去人群密集的場所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NGJF-nIBiuFnsJQVr2M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