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習慣是一種看不見的影響力,它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命運。
好的習慣可以成就一個人,壞的習慣會毀了一個人。
各位家長一定要知道,孩子一旦養成了以下這幾個壞習慣,對孩子的影響是巨大的。這四個壞習慣,比「偽努力」還要更可怕!
1.遇事推卸責任
「我沒有錯!」
「我不知道!」
「這不是我做的,是他!」
孩子犯錯時,我們經常可以聽到孩子用這幾句話,來迴避自己的錯誤。
這時,父母要注意了孩子可能在推卸責任。
遇事推卸責任,這是一種壞習慣,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要知道,一個人如果沒有責任心,無論做任何事情,都很難成功。
一個推卸責任的人註定會失敗,而一個勇於承擔責任的人,即使沒有很大的成就,也是生活中真正的強者、真正的贏家。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錯誤是一定避免不了的。
可能會因為調皮闖禍,可能會因為不小心冒犯了別人,也有可能是因為不懂事出現了一些差錯。
這都是可以理解的,人生怎麼可能不出錯呢?
對孩子來說,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無視錯誤、逃避錯誤。
那麼,孩子為什麼不願意承擔責任呢?
一是為了逃避責罰,很多父母在孩子犯錯之後,往往是通過打罵來嚴厲糾正孩子的錯誤。所以,孩子就知道,如果他做錯事情了就會遭到父母的打罵,於是孩子不再敢承認自己的錯誤。
二是父母平時沒有注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總是以孩子還小為由縱容孩子的錯誤,從而造成孩子責任心的缺少。
這兩種教育方式都是不好的,最終都會傷害到孩子。
當孩子犯了錯誤,父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交給孩子自己處理。
首先不要打罵或者縱容孩子,而是要孩子自己承擔責任,鼓勵孩子去面對自己的錯誤,解決自己的錯誤。
只有承擔了責任,才能掌控未來。
2.沉迷於玩手機
現在的孩子,空閒時間都是玩手機度過的,甚至有些孩子每天玩手機的時間超過了大人。
孩子沉迷於手機,玩遊戲、刷抖音、看視頻等樣樣都會。但是,我們要知道,孩子沉迷於玩手機,對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有位心理學家曾說:「讓孩子過早、過多地接觸電子產品,會大大損傷孩子大腦的發育,影響認知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而且,這種傷害日後會很難彌補。
美國一位心理學家曾做了一項研究:
他從全國各地的普通家庭中挑選了100個孩子,分成兩組,50名是接觸不到手機的孩子,另50名是對手機痴迷的孩子。
然後對他們進行跟蹤調查,10年後,調查結果如下:
50位沉迷手機的孩子,只有2位考上大學;另外50位不玩手機的孩子,幾乎全部考入大學,只有三位孩子高中畢業後選擇在家幫工。
這些考入大學的孩子們,有16位獲得了學校的全額獎學金。
人生的差距,竟然被一部手機給拉開了。一部手機,輸掉了孩子的未來,甚至是孩子的一生。
因此,家長一定要採取有效措施,及時糾正孩子這個不良的習慣。
首先,家長要以身作則,做到少看手機,多陪孩子讀讀書。其次,嚴格控制孩子玩手機的頻率和時間,慢慢減少孩子玩手機的次數。最後,帶孩子出去走走,多見識外面的世界。
3.缺乏時間觀念
很多父母有共同的煩惱,就是孩子做事情總是磨磨蹭蹭。無論是穿衣服、刷牙洗澡、還是寫作業等等,都要父母去催促。
其實,孩子做事磨蹭,是因為缺乏時間觀念。
這是一個壞習慣,如果沒有及時糾正過來,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所帶來的影響和危害會更大。
紅遍全球的流行女王——麥當娜,在業內還有一個別稱,叫做「遲到天后」。
一次在英國曼徹斯特的演唱會,她遲到了整整50分鐘,一上台便遭到部分觀眾的狂噓,還有歌迷提早離席,社交網絡上也是一片爭議。
不少網友認為她不尊重粉絲,這樣的行為沒有職業道德。
沒有時間觀念,給人的印象往往就是此人不靠譜、沒有責任心。
所以在幼年時期幫助孩子樹立良好的時間觀念非常重要。
我們都知道,孩子之所以缺乏時間觀念,是因為孩子的眼裡只有「現在」,他們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也並不覺得時間珍貴。
所以,父母們可以通過以下這幾個方法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
首先,要教孩子認識時鐘,感受時間,要讓孩子體會到每件事要花費多少時間的概念。
其次,給孩子留出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培養孩子自己管理時間、安排時間的能力。
再次,可以跟孩子一起做好時間計劃表,這樣孩子會更主動地遵守和執行。
最後,身教重於言傳,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要想讓孩子有時間觀念,家長自己要先做到,做事千萬別拖拉。
4.不會做家務活
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孩子從小養尊處優。大人把孩子捧在手心裡,從來不捨得讓孩子做家務。
一說起做家務活,很多父母都會這樣說:
「孩子還小,做什麼家務!」
「孩子做不好,還不如自己做!」
「做家務是大人的事情,孩子只要好好讀書就行了!」
但是,這樣真的對孩子好嗎?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不會做家務活,將來他如何獨立生活呢?
捨不得讓孩子做家務,才是害了孩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告誡父母:
「不要把孩子保護起來而不讓他們勞動,也不要怕孩子的雙手會磨出硬繭。要讓孩子知道,麵包來之不易。這種勞動對孩子來說是真正的歡樂。通過勞動,不僅可以認識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
從小就做家務的孩子,社會和環境適應能力才會強,也才會受人喜愛和歡迎。
所以,父母一定要捨得用孩子,從小就培養孩子做家務的好習慣。根據孩子的年齡,選擇力所能及的家務活。
無論孩子做得如何,都別忘了給予孩子讚美和鼓勵,讓孩子有信心繼續做下去。
幼時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間,而孩子習慣的培養,大多都是靠著父母的示範和引導。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最終被畫成什麼模樣,功夫還在每位家長身上。
所以,各位家長要本著一顆對孩子負責的心,一定要儘早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讓孩子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