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夢都想著買買買?
周末總想出去野兩下子?
還想要幾場說走就走的旅遊?
無奈囊中羞澀......
但問題不大!咱有花唄、借唄 !滿足你所有的「詩和遠方」,讓你永遠都在朋友圈閃亮亮地精緻。
虛榮讓人變得物質,變得喜歡攀比。很多人通過借貸滿足慾望,只為了精美修飾自己的維護的朋友圈人設,卻不知已中了很深的「剁手毒」。
1、 看似無公害,實則高利貸
「螞蟻花唄你已經長大了,自己花的錢要自己學會還!」這就是火遍朋友圈的花唄。
花唄就是我們熟悉的分期,但是分期內是不計算利息的,只收取手續費。而借唄,第一次朋友推薦的時候,是這麼跟我說的:每天才萬分之五的利息,借幾千元每個月就幾十塊的利息,還不夠你打一次車的錢。
聽起來確實童叟無欺,但只能說產品被包裝的太好了,這些數字和文案確實很有引誘力。但是,手續費率≠利率,萬分之五也不見得低。
根據XIRR函數(現金流的內部收益率)可以計算到實際利率,借唄萬3利率約為年利率11.52%,萬5利率高達年利率19.86%,而在中國,24%以下利率都受法律保護。花唄分期還款實際利率也高達15.6%,是銀行的兩倍。除了高利率,其實他們可以在分期收到錢之後直接放貸,通過利率差大量獲利。
2、越借越爽,越借越窮
有知識的流氓最可怕,更遺憾的是大部分人自控力非常有限,借貸就如中毒一般上癮。
這就是第二個可怕的點,借錢的人一直以為幾十塊錢利息沒什麼,但長時間的借貸習慣,是在給自己挖坑,但本人完全意識不到。
「借貸一時爽,一直借貸一直爽。」很多人在網上說:「剛發完工資,還沒捂熱乎,就都還給花唄了。」人類的慾望是永遠無法滿足的,長期借貸會讓人養成錯誤的消費習慣,而且借貸產品會漸漸你的額度。當你的額度上升到十多萬,你就不會把一個1萬元的新款手機放在眼裡,消費就肆無忌憚。口袋裡沒幾塊錢,但買買買的時候仿佛自己就是個百萬富翁!
細思極恐,當人長期花光自己下個月的收入,當你碰到特殊情況,根本沒有任何應急資本。只能去別處借貸,這也正是下面要說到的讓人觸目驚心的真實現狀。
3、以貸養貸,玩火自焚
第三個點最為致命,花唄、借唄給予的縱容,已經毀掉了很多年輕人。
據相關機構統計,90後的年輕人已經占據了花唄、借唄這種服務的49%,更重要的是在這群人中,有28%的年輕人使用這些信貸服務是為了填補其它信貸服務的空缺!
借別人的錢還另外一個人的錢,聽起來多麼荒唐。第一次逾期,還會有很多人抱著僥倖心理,一天罰幾塊錢也無所謂。也有懸崖勒馬的人會在網上分享過去的經驗,當你收到這個簡訊的時候一定會無比焦慮:「由於你惡意逃避花唄還款,多次催繳無果,已經構成詐騙,將會起訴你。並且會告訴你身邊所有的親人朋友你有欠債不還的行為。」
新聞曾經報道過一個讓人痛心的案例,1月29日凌晨,25歲的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羅正宇,在武漢市江岸區上海路一家小旅社自縊,選擇逃避這個讓他有點絕望的世界。
他選擇離開,可能是覺得自己對不起父母,對不起這麼多年讀的書。在將近一年的時間裡,沒有工作,而是通過17個小額網貸app「借新還舊」,輾轉在小旅社、網吧「流浪」生活。
僅僅只欠下5萬元的債務,就讓他面臨奔潰,選擇了極端,父母含辛茹苦培養他20多年,他的一生卻只給父母留下了寥寥幾行字...
現在網上仍能發現很多年輕人在逃避催收,年紀輕輕卻變成失信人士,未來真的是讓人模糊到看不清。真當你意識到自己還不上錢了,迎接你的將會是各種暴力手段的催收,正常人根本無法應對這些壓力,千萬別把自己逼成一個老賴才懂得後悔,以貸養貸的行為無異於在樹林裡玩火。
4、個人信用受損
可怕的第四個點在於,你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銀行已經把你列為危險人物了。
新聞曾經報道過這麼一個真實的案例,一女士買車前去找銀行貸款,雖然沒有徵信不良記錄,但是卻被拒貸了。銀行方面稱是查找她半年內的貸款記錄,發現有使用螞蟻借唄、京東白條、微粒貸等產品。按照商業銀行規定,只要我國境內公民任何個人在近半年內有2次使用記錄,不管還不還都不會批車貸。所以,女士的買車計劃泡湯了,也很容易產生生活中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一環被影響,滿盤皆輸。
據了解,這不是個別現象,農行方面表示:「我們暫時沒有硬性規定,但如果在支付寶借唄、京東白條上借過錢,必須要先結清,不然很難放款。」招行方面更是判定只要在網際網路借過錢的人會比普通人批貸款難:「如果在支付寶借唄、京東白條等網際網路借貸上借過錢,的確會比沒有在這些平台上借過錢的人難批。」當你在享受著物慾的時候,不知不覺中破壞了自己的信用。
愛爾蘭著名哲學家曾經說過:虛偽喜歡躲藏在最高尚的思考之中,它企圖脫離思考,因為思考能使它不費吹灰之力就獲得高尚的美名。
人比人,比死人。停止攀比,虛偽無法給你帶來高尚的形象和真心對你的朋友,養成基本的風控意識,儘早改正借貸買東西的過度消費行為才是上策。